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
1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一、教师走进新课程最重要的是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能否把国家的意志、专家的思想变为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从各国课程改革的历史看,一些重大的课程改革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问题基本上都出在课程理念与教师行为的转化上。中国教育报记者李建平的报道中所反映的“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涛声依旧”的现象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在这次新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学习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教师接受新的课程理念,并让它成为教师的一种素养。下面我就谈一谈什么是课程理念?以及在新课程背景下具有怎样的课程理念?课程理念是课程设计者蕴含于课程之中的需要课程实施者付诸实践的教育教学的信念,它是课程的灵魂和支点。理念之一: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课程由科学世界回归生活世界是课程理念的一大飞跃。因为人始终在生活世界之中,人在生活世界中认识自然现象,理解与体验社会的道德、法律和艺术,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反思来提升自己的人格,生活世界是人的生命存在的背景,是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它为人生奠定了基石。学生首先接触的是生活世界而不是科学世界,课程只有面向生活世界,才能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课程要面向社会生活实践意思是说:一是课程内容要面向社会。即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科技的发展水平。二是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即把学生从课程领入社会生活的实践之中。理念之二,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新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例如:旧课程观认为课程是知识。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旧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材。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只要教师能够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学生就会在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新知识。理念之三,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核心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关系到人的生活方式。今天的学习方2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改变传统的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在自我监控下的学习,这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我国学者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习具有内在动机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合作学习是从学习的组织形式的角度对学习的分类,相对于个别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这些都是21世纪公民所应该具有的素质。探究学习是从知识获得的途径与方式的角度对学习进行的分类,它相对于接受学习。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理念之四:让学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学生主体参与教学体现了学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教学蕴含着重要的现代课程理念:活动、民主、自由。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形态是交往和探究。交往是一种互动,这种互动表现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探究活动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学生必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否则课程内容无法理解,其次,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是民主最直接的体现。有主体参与的教学就一定会给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学生参与教学正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理念之五: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创新素质是信息化社会的需要,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3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信息化社会里,知识与资料,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及其他途径快捷的获得。因此,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同时知识的全球化,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状况的基本因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也是人的个性发展价值的需求。也就是说,创新与实践,可以使人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创新和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的塑造,使学生获得生命的全部意义。新课程改革把学习方式作为显著特征和根本任务,而改变学习方式的根本意义,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理念之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新课程新理念,新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着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又要求教师角色发生相应的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组织者就是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组织者的含义是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的心理氛围等。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含义是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进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师为中心”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教师要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从居高临下的权威中走向平等的首席。理念之七: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以往在教师的头脑中,对课程的理解是狭义的,认为课程就是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这是因为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按照教科书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现在我们就有这样的教师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上课;离开了练习册和习题集,就不知道怎么出考卷。教学与课程的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学校教育中为所有学生提供和重建的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和。这是一个完整的,多维的课程概念,其中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4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教师要有课程目标意识,教师的责任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成为只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工具;教师要有课程建构意识,教师不仅仅以本学科的内容进行教学,还要有各学科综合的意识,教师要有教学内容的意识,就是教学内容不仅仅是教材,它包括教师、学生、教材、环境;教师要有教学实施意识,就是教师以课标为指南,将课程的内容和课程的结构进行整合在课堂上进行具体操作的过程;教师要有评价课程意识、教师对课程的评价是教师的责任。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主要是依靠少数的专家或研究者,他们开发的课程在内在的学术品质上可能是很好的,但就课程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与多样性来说,他们是无能为力的,也无法苛求他们。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出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理念之八: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1、把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评价的内容是包括考卷、作业、创新、探究、合作、实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教育评价方式,它对于记录学生成长的轨迹,关注个性差异,全面评价学生,有效地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反思自我都具有积极意义。3、把学习的过程作为评价的内容。新的评价理念要求淡化分数概念,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评价。测评的方式多样化,将动口、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4、在对教师的评价中,实现老师、家长、学生、同事四方协议评价方法。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要有主体意识(从来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救自己),危机意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实践意识(敢问路在何方)。
本文标题: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599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