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五章-农村社会工作实务及过程模式
江南大学法学院李俏第一节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第二节农村社会工作的过程1.了解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含义和特征2.熟悉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类型3.学会对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模式进行合理的选择与评估4.掌握农村社会工作的过程•重点:农村社会工的过程•难点: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选择第一节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一、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含义与特征(一)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含义•模式:又称范型、范式、模型,它是人们对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进行的总结和归纳,以及将这种总结和归纳所作的理论概括。因此,模式是从经验是提升出来的,是一种相对稳定并具有普适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美国社会学家瑞泽尔指出:“模式”是以客观事物的综合描述和科学抽象,它由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因素构成,体现了种因素的特征及内在逻辑形式,并对现实具有指导作用和借鉴价值。例证: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苏南模式:20世纪90年代初,以乡镇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州、无锡、常州地区)为代表,依托集体和社区政府完成原始积累;温州模式:中共十五大后,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温州为代表,以家庭作坊和小商品专业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以离土不离乡的家庭工业和离土又离乡的闯市场的自产自销方式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实务:也译为实践,是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核心概念。社会工作实务泛指社会工作者在各种处境中帮助服务对象和从事管理工作的活动总称。•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是对农地社会工作实务中解决各类问题的方法所做的总结和归纳,它对农村社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特征1、普适性:农村社会工和实务模式具有普遍的、规范的实务指导性。2、中介性: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是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农村社会工作实务的中介桥梁,具有鲜明的应用导向。3、历史性: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4、本土化:–(1)针对服务对象,要缓慢的改变;–(2)在实务模式的运用中,农村社会工作实践能够运用系统工程知识、价值和技术发挥社会及个人的正向功能,以使农村社会良性发展;–(3)在具体的工作方法上,既强调微观的个案工作,也突出宏观的社区工作。5、区分性:每种社会工作实务模式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基础、政策目标、实务内容、服务对象和行动策略。二、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类型(一)直接干预模式和非直接干预模式借鉴班顿对社区工作模式的划分方法,根据工作者的干预方式,将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分为直接干预模式和非直接干预模式。直接干预模式:指农村社会工作的目标和选用的方法都是由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决定的,他们在服务中处于主导地位。基于的两个基本假设是:①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具有非常充分的认识和了解;②由工人者提出的方法是最具效率的。优点是效率高,但缺乏民主。•非直接干预模式:机构和工和者只负责协助,工作者的角色是被动的,服务对象则处于主动地位。社区的问题和需要、工作的目标和方法完全由社区内的居民主动提出和推行。基于的三个基本假设是:①社区内居民对自己的问题和需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②居民有强烈的参与意愿,他们投入社区工作,效果会更为显著;③居民对社区内的事情有自决的权利。•这一模式的优点是民主程度高,但效率低下。(二)泰勒与罗伯茨的五模式•泰勒与罗伯茨提出“资助者主导”和“当事人主导”这两种取向的社区分析方法,根据资助者和当事人的不同影响程度,农村社区工作实务模式可分为以下五种:1、项目开发和服务协调:完全由资助者决定。农村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发现资源及利益机制,从事中介和社区联络工作,促进成员成长。2、计划:八分之七由资助者决定。社工作者主发扮演计划者的角色,民众作为消费者和社区的知情者,在决策中也发挥一定的和用。3、社区联络:资助者和当事人各有一半决策权。由直接服务机构的行政人员和直接工作者运用社区实践的技巧和案主规模人同工作,以使服务适应案主的需要。4、社区发展:八分之七由当事人决定。当事人发挥主要作用,工作者充当使能者角色,工作集中在鼓励居民参与,培育当地领袖,组建利于改善社会经济环境的机构。5、政治行动:完全由当事人决定。农村社会工作者是在这一模式中担任教师、资源开发者和行动主义者的角色,对于资助者和当事人的影响较小。(三)威尔和甘布的八模式•借鉴20世纪90年代中期威尔和甘布根据预期目标、目标系统或改变系统、主要对象、关注范围和社会工作的角色等维主对社区工作实务的划分,可将农村社会实务分为八种模式:1、邻里与社区的组织:帮助某一地区成员在他们的地理区域内共同组织和工作,获得权力-(外出务工人员教育)2、组织功能社区:通过改变成员的行为和态度,提供服务来达到社会公正-(农村老人的医疗和养老问题)3、社区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建立能力,为基层制订发展计划,帮助居民利用社会和经济投资来改善社会经济条件,增加机会,提高生活质量-(城中村改造)4、社会计划:注重社会需求和地区公共规划的整合,协调服务网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5、项目开发与社区联络:要创造一种新的服务,扩充或重新调整机构的项目来改善对社区需求的回应,提高社区服务效率和组织新服务-(特殊群体)6、政治与社会行动:促进致力于社会公正的行动,关注发送政策或政策制定者或改变不利于低收入群体的企业的行动-(公众)7、联盟:建立多机构的权力基础以影响项目方向和获取资源-(社会需要)8、社会运动:提出针对特殊群体或问题的新规则,以采取追求社会公正的行动,集中在对政治和社会规范的改变上-(公众、传媒和政治体系)(四)缺乏模式与优势模式•以社会工作者看待社区问题的视角来划分,农村社会工作可分为缺乏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工作和优势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工作两种不同的实务模式。1、缺乏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工作缺乏视角就是将服务对象问题化,基本的介入策略都是通过外来者的具体资助、现代教育和建立农民合作组织,帮助农村实现现代化。不足之处:常采取“输血式”的方法帮助农民解决问题,使人为主体的农民被客体化了,他们的主体性、优势、能力和资产等都容易被忽视,不利于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农民能力的发展。2、优势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工作赛勒伯指出:“优势视角是对传统社会工作实践的一次戏剧性飞跃。优势视角取向的实践意味着:作为社工所应该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地发现和寻求、探索和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与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五)罗夫曼三模式•美国学者罗夫曼提出社区工作三模式:社会策划模式社会行动模式地区发展模式1、地区发展模式•指地工发展的目标在于建立社区的自助能力和社区资源的整合,其方法注重社区村民充分广泛的参与,澄清居民本身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集体行动去改善社区问题,从而达到社区各方面的改善。(1)问题假设及工作策略地区发展模式基于的二个基本假设是:一是公民是应该并愿意参与社区服务的;二是社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合作和有效沟通,因此如果能通过参与来改善沟通与合作,社区问题便能够解决。主要策略是参与和合作。(2)工作者角色及模式评价工作者扮演的是使能者、中介者、教育者的角色。•优势视角的实践要求我们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案主、环境及其现状,强调每个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有优势,这种优势可以是财富,也可以是资源、智慧或知识;与案主合作,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案主;所有环境都充满着资源;注重关怀、照顾和脉络。•不同于“问题为主”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优势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工作反对将农民问题化及采取彼此割裂的介入方法,强调以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民能力建设为主线,从个人、群体、社区、社会政策等多层面综合地思考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2、社会策划模式•强调通过一个技术过程去解决实质的农村社区问题,理发、精心策划和有控制的变化是社会策划模式的核心。(1)问题假设及策划过程强调社会工作者的专家地位和专业能力,要求工作者在进入农村之前必须依据科学的研究充分了解农村社区的需求,制定可行性计划,然后选择最佳方案介入问题。基本工作策略包括:①澄清规划机构的服务理念和规划者的能力;②社区问题的调查分析;③需求和目标界定;、④澄清自己可动员的资源;⑤服务方案制订、分析和优选;⑥方案测试和调整;⑦方案的执行;⑧方案的反馈和调整;⑨方案的评估(2)工作者角色及模式评价•此模式下的社会工作者在策划的每一个步骤都居于主导地位,并发挥着专家的作用。同时,工作者还是一个方案执行者,在具体的项目实施中扮演着项目规划者、项目经理、监督实施者、专家协调者、村民组织者、意见反馈者和评估者等角色。•此模式对社会工作者自身能力要求较高,工作者需要具备科学调研、优选方案、组织管理、监督实施、评估检查等技能,还必须能在共识策略(协商、沟通、对话等)和冲突策略(游行、静坐、抗议等)之间做出理性的选择。•优点:①易于控制、操作性强、容易见效等;②既保证了专业的权威性,又能够避免社会行动的风险。•缺点:①忽视了农民的主本性和参与意识,导致服务对象被排斥在决策过程之外;②专家主导的介入模式,也容易造成农民的被动参与和依赖性不断增加。3、社会行动模式•农村社会工作就是组织缺乏资源、失去权利、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村民,通过集体行动,获取资源、维护权益,并在行动中提升自身意识。(1)问题假设及工作策略•社会行动假设社会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社会上不同的利益群体存在着利益冲突,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利益的争取。•根据社会行动手段的激烈程度可划分为四种策略:①对话性行动,主要形式有游说、请愿、宣传等;②抗议性行动,主要形式有签名运动、记者招待会、请愿和游行、静坐、群众集会等;③对抗性行动,主要有罢工、拖欠中拒交有关费用等;④暴力性行动,主要是和相关部门人员发生冲突。(2)工作者角色及模式评价•工作者主要扮演的倡导者、组织者、教育者和资源提供者角色。优势:①易于广泛吸纳群众;②能够使问题迅速解决;③村民自我意识及能力得到提升。劣势:在中国农村运用的风险较大一方面,一些利益集团会抓住机会操纵群众,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矛盾可能会激化,还有可能会造成社会不稳定等。三、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选择与评估(一)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选择•1、模式选择的重要性•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选择指的是社会工作者在全面展开社会工作服务之前,在诸多社会工作模式中选择一套主导的操作模式来指导整个社会工作的服务过程,以便于工作能够最好地帮助案主解决问题,发展自我。•在选择一个主要的工作模式来指导实务的同时,要注意不能被这一个模式所限制;必须以对服务对象问题和环境的评估为基础,合乎服务目标。2、模式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1)服务的具体目标•(2)服务对象的规模•(3)服务对象的授受程度•(4)社会工作的资源3、模式选择中的两个衍生问题•(1)权衡问题•(2)补救问题(二)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评估1、社会工作实务模式评估的含义•以社会工作证据为基础,对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选择和实施的有效性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基本问题是社会工作目标是否达到。•过程:评估——计划——干预——结案——评估。预评估评价或评鉴2、社会工作实务模式评估的主要内容(1)社会工作目标完成情况(2)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实施过程(3)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实施结果3、评估的信息来源•(1)案主信息:可采取书面问卷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访谈的形式。•(2)社会工作者信息:记录、总结等•(3)社会工作过程中辅助工具的信息:录音机、录音笔和录像设备等。第二节农村社会工作的过程一、农村社会工作过程的含义和分类(一)含义•农村社会工作的过程是指为实现农村社会工作的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连贯有序的工作步骤,以及相应的方法、技巧的运用。(二)分类•林德门:社区需求意识的表达、传播、扩散、情绪鼓舞、提出行动对策、行动方案的冲突、行动方案可行性调查、讨论、整合、折中。•柯汉提出的解决模型:搜集、探究并分析与问题有关的事实;寻求可能的解决途径;从事实、经验、时间、组织目标、成果、资源政策等角度衡量各种解决途径的可行性;选定最佳对策;发展适当的行动结构;完成行动计划;评估。•
本文标题:第五章-农村社会工作实务及过程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622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