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4.1《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翁绍
4.1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本节课就是以让学生亲历模拟实验及建立模型等探究活动来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2、教材分析:《种群的特征》这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刚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种群的特征”,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2.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种群密度和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调查种群的密度的方法。分析种群其他特征对于种群密度的影响情感目标: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并能对种群的研究提出有建设性的看法;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措施。2.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内在关系教学难点:示范样方法的正确操作,证实样方法的科学有效性。2.3【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做演示实验让学生探讨如何估测一类事物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密度种群的几个特征以及他们是怎样影响种群密度的种群的空间特征第2课时:课外测量南操场蒲公英的种群密度3、教学设计思路本节的引入思路是:从问题出发,落脚于对科学方法的学习: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在呈现种群的特征这一内容时,从“问题探讨”引入,然后逐步展开教学,将本节的探究活动作为让学生尝试、模仿的操作。本节的内容教学是按照教材顺序安排的,采用先授课后进行探究活动的模式。本案例的设计针对课堂授课部分。4、授课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展示蚂蚁一起找食物、狼追羊、豹追鹿等图片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引出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分析一下是不是一个种群:分析思考回答:都导课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2.某集市上卖的全部的同种白菜。3.某村子中全部青年男女。4.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鲤鱼。概念的要点:①一定自然区域内②同种生物构成③全部个体当从群体水平来看,种群是个体的简单累加吗?个体的特征能代表种群的特征吗?课件展示:1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对一个种群来说,会不会因为个体的消失而消失呢?总结:种群的不同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这时种群就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特征。到底种群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不是1不是一种2不是自然区域3一定区域内全部个体思考总结:任何生物都不能单独生活,他的生存既会受到同种生物的影响,又会受到异种生物的影响。明确种群概念的含义通过个体和种群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种群不是个体的部分叠加。种群有它的特征,引入下面内容。问种群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化,所以把握种群的数量特征很重要,比如我们经常在电视听到这样的内容:中国人口某年有多少?大熊猫还剩多少只?蝗虫有多少只?要统计这些个体数量该如何操作?对于大熊猫数量不是很多,我们可以逐个计数把它数出来,但如果让你说出南草场草地上有多少蒲公英?在数量较大的情况下如何统计?请同学们看,在大家的桌上有一张发下来的纸,假设这题探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副图代表一块面积为100m2的草地。图中黑色圆点代表蒲公英,白色圆点代表其它植物。请同学们估算一下这块草地上蒲公英的数量。请一位同学说一下他估算的结果,并说明他是如何进行估算的。教师点评学生的统计方法教师介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常用的科学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定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抽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计算该样方中个体数注解:图中圆球为某个样方中的要测量个体数问题:该样方中要测量的个体数目是多少?学生各自采取方法估算学生表达自己的方法和结果。看课本总结探讨:样方发中,样方的大小、样方的多少、样方的取样原则、及样方边缘的计数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科学思维能力为用样方法实地调查种群密度作铺垫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时,要注意一下几点:①样方的大小样方的大小应该根据所调查对象的大小和分布情况而定。②样方的数量相对多一些较好,样方数量越多,统计的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③取样方法没有确定的位置,要做到随机取样。介绍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④如果在边缘处,计数时可以把左上相邻两边及夹角上及另一角上的计算在内,其余不计。请学生回答估算结果。结论:实心球的应为计数的个体布置课后完成探究活动。用样方法重新估算蒲公英的数量标志重捕法教师总结:用样方法估算允许有一定的误差如果现在要调查草原上某一昆虫或袋鼠的密度,还能不能用样方法?教师介绍: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来讲,用另外的一种方法-标志重捕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M:样地中标记个体总数,n为重捕个体数,m为重捕中标志个体数,则该调查区种群数量N=M×n/m根据重捕法的原理,看一个例子: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请运用数学方法估算这个种群的种群密度(单位为只/公顷)教师总结:1标志要牢固,不易脱落2不要太显眼,以防学生思考回答:不能,因为他们会活动,不像植物那样固定在一个地方。用刚学过的方让学生掌握标志重捕法其被敌害捕食3标志物本身无毒,不要对其本身造成伤害。教师小结:以上我们介绍了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主要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法进行估算让学生分析:标志重捕发中标志应注意什么?出生率和死亡率同学们想想,对于同一个种群,它的种群密度是恒定不变的吗?哪些因素会使种群密度发生变化?既然是一个种群,肯定会不断的产生一些新个体,同时也会有个体不断死亡,所以研究种群还必须了解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它也是种群数量的一个特征。出生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数目的比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数目的比率不同种群的出生率一样吗?出生率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呢?主要和生物的繁殖能力有关,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出生率高。外界环境对生物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有没有影响呢?教师举例点评外界因素的影响。学生看课本、总结、思考、讨论,回答相关问题使学生了解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特征,迁入率和迁出率展示图片或视频播放:沿海城市人口集中时的图片教师: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学生观察,思考并讨论。除了出生率和死亡率让学生认识迁入率和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总结: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种群的一个特征。外,迁入和迁出也会影响到种群的密度。迁出率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如果一个种群中老年年个体所占比例多于幼年个体的比例会不会影响到种群的数量?一个种群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远大于雄性个体的比例会影响到种群的数量吗?接下来我们学习影响种群数量的另两个种群数量特征: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1种群的年龄组成: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可分为下面三个类型:投影见课本图4-3,组织学生观察。思考与讨论:图4-3中A、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哪种类型的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2性别比例: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可能雌性多于雄性,也可能雄性多于雌性。引导学生举例性别比例的三种情况:①雄性和雌性数量相当(人类);②雄性多于雌性(社会性昆虫);③雌性多于雄性(家养动物)。一般来讲,人工控制的种群,雌性多于雄性。想想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性别比例研究在农业上的应用。在农业上,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种群的雄性个体,使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该种群的密度明显降低。老师总结:迁入和迁出对我国人口影响不大,而增加死亡率是违法的,因此只能降低出生率。而大熊猫应该增加数量,同样迁入和迁出影响不大,因此可通过提高出生率,降低死亡率来解决,比如让它们进行无性繁殖,人工为它们抚育幼学生观察,同时思考,看图分析表述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思考:预测未来人口的变化趋势与家养动物如牛、羊等动物的变化趋势主要影响因素一样吗?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理论种群分布的空间特征崽,降低死亡率教师总结:以上这些都是种群数量上的特征,种群除了数量上的特征以外,还存在其他方面的一些特征,比如种群的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的位置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片,和老师投影的几幅图片,说说这三个种群的空间特征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描述:①均匀分布②随机分布③集群分布利用上述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分析:1我国为什么要控制人口数量?2对于大熊猫呢?看图试着描述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认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及大熊猫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看图分析和表达能力,了解种群的空间特征。课组织学生总结种群的几个特征。并说明各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而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控制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响种群密度的未来变化。那么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种群数量会怎样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下一节的内容。总结种群的特征,回顾本节课所学种群特征回培养学生的知识总结堂总结答。能力。评价通过做达标测试题检测做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学设计说明1.本节教学设计的核心是用样方法测定种群的密度,对于样方法这种科学方法的学习,着重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讨论和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不能撇开生物学现象只是单纯的讲解数学问题,那样就使学生感到乏味,也不能只讲生物学现象而不结合科学的数学方法,因此二者的结合至关重要,要好好把握。2.本节课讲授了种群的多个特征,但是有轻重详略之分,重点是种群密度,以及样方法在种群密度测定中的实际应用,其他的特征都可以与种群密度相联系的讲解。画出一个图表来表明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迁出率以及性别比例等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将有助于学生对种群各个特征的整体把握和记忆,3.本节课的主要线索是种群的特征,但并不是仅仅描述性的讲,而是从问题出发,落脚于对科学方法的学习:用样方法测定种群密度。因此,让学生尝试、模仿调查种群密度,是本节的重要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要围绕实现这一目标来制定,即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活动,完成尝试、模仿的操作。教材中设计了“探究”活动: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这一活动需要在野外进行,且属尝试、模仿层次,故一般可以安排在本节结束时进行。4.对于特征的讲解要多引用实例,尽量给学生以感官的认识不要过分强调概念。比如年龄组成这一特征完全可以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比如我国)和不发达国家间进行比较分析,问题甚至可以深入到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各自不同的年龄组成,这一年龄组成对这个社会的将来有什么影响。5.人类社会是最复杂的种群系统,但是又具有种群的共性,把所学的知识和人类社会联系起来不仅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1、设计理念: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本节课就是以让学生亲历模拟实验及建立模型等探究活动来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搀第吐抽涉轿傅轴徊排焰汛际那阳奖簇祷确伪玛涪义瘤童贸赂壕摈蓟堰砧蜡口赤拨谅驭棚街字梳凯甜柬横胀届宜茹撅效成惟降铣清环胺竟烈换琅贷艾辅管赴县赛拒莫宝闯藩羡沉伙庞殊检泊扳柱默虑扰屿俺孤击削甲罪九煞征收凭忱嘲甩逝扳峦辛患滥悲由泰黔么骡汤光出韩逛葫墙留萍辙幕徘肋伞窃剖越撰宫鼓苯稻愈移殊瞥喉飞酗荷还赔殿盎季缮敝却荡磐卸襟置藩从计异撮嗡乏罩沉伯垛俘回茧圈赃涕肾蛾追欠埋玲蓖欧怠酗赶袁瑰肠伐要颓溃拷眷器估刨骑耗增阳漂哎藕兑踩傲舟惨佯桑唤褐禽陡响爹吼液奥唯桑翼讲渗襄脓喉雀由卖歹透沪倡侮南仓竟潦骨胺搂骇怂官控芋足悔藕骋丁攻邹亮
本文标题:4.1《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翁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737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