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中国服务业体制改革与创新
1中国服务业体制改革与创新(摘自《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No5》)2007年海南省服务业发展高峰论坛组委会二○○七年十二月2中国服务业体制改革与创新(摘自《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No5》)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目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以上,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即使是中低收入国家也达到了43%的平均水平;在服务业吸收劳动力就业方面,西文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普遍达到70%左右,少数发达国家达到8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有了长足的发展,1978~2005年的27年间,服务业平均增速超过10%,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十五”期间,中国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近60%。长期以来,中国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第二产业和服务业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但与发达国家相比,2005年中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仅为40.2%,服务业劳动就业占全部就业的比重仅为31.4%,而且大部分分布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更是发展滞后,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服务业要想上一个新台阶,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大刀阔斧地改革与创新服务业体制,从根本上解决服务业发展的体制瓶颈约束。3一、对“十五”以来中国服务业发展格局的基本判断1、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总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中国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为4462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9.3%,到200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3395亿元,占GDP的比重也提高到40.2%,但从增长速度来看,“十五”期间的大多数年份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都低于GDP增长速度,甚至占GDP的比重不升反降(详见表1)。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200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为67.7%,而中国仅为39.3%,不仅远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而且比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还要低很多(详见表2)。表1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单位:亿元,%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GDP增加值比重增加值比重增加值比重2001200220032004200515516.216238.617068.320955.822718.414.113.512.613.112.549512.352896.862436.373904.386207.639.839.440.540.841.844626.750197.356318.165018.273394.640.741.741.440.740.2109655.2120332.7135822.8159878.3182320.6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06》。4表2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的国际比较单位:美元,%国家(年份)中国(2002)美国(2001)日本(2001)印度(2002)巴西(2002)世界平均(2001)人均GNI(美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132(当年汇价)13.544.841.7346401.623.175.3359201.430.668.047022.726.650.728306.122.371.651603.828.667.6数据来源:《国际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年鉴2006》。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是反映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根据产业结构变化规律,当产业结构处于初级阶段时,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当产业结构处于中级阶段时,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当产业结构进入高级阶段时,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第一、第二产业。从三次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中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都落后于第二产业(详见表3和表4)。这些数据表明,中国服务业发展并没有像我们预计或期盼的那样进入高速或跨越式发展时期,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将会继续存在,从“工业经济型”社会向“服务经济型”社会转变还任重而道远。表3三次产业贡献率年份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12002200320042005100.0100.0100.0100.0100.05.04.53.37.76.346.749.858.552.254.748.345.738.240.139.0注:本表按可比价格计算。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5表4三次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单位:%年份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120022003200420058.39.110.010.110.20.40.40.30.80.63.94.55.95.35.64.04.23.84.04.0注:产业拉动指GDP增长速度与各产业贡献率之乘积。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2、服务业正逐步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主力军,但其潜力仍没有发挥出来“十五”以来,中国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稍有上升。2005年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已经达到31.4%,比2001年的27.7%上升了近4个百分点(详见表5)。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第三产业)将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远多于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高等收入国家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也是第二产业的2~3倍(详见表6)。在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第三产业被认为是吸纳劳动力能力最强的领域,但中国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所吸纳的全部就业人口还不到1/3,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这固然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工业化进程较快,第二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有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实。6表5“十五”期间中国劳动就业变化情况单位:万人,%年份就业总人数各产业就业人数各产业就业所占比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12002200320042005730257374074432752007582536513368703654635269339701628415780160771692018084202282109021809230112377150.050.049.146.944.822.321.421.622.523.827.728.629.330.631.4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表6就业三次产业构成的国际比较单位:%国家(年份)中国(2001)美国(2001)日本(2001)巴西(2001)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50.022.327.72.422.475.24.930.564.620.620.059.4数据来源: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04)》计算。3、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传统服务业较为发达,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明显落后根据国际通用的服务业分类标准,一般认为,传统服务业是指运用传统的生产方式经营,并且在工业化以前就已存在的服务业。主要包括医疗卫生服务业、餐饮住宿业、修理业、商业等。现代服务业是指其需求主要受工业化进程、7社会生产分工的深入影响而加速发展的服务业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新型服务方式及新型经营形态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现代服务业的分类包括:①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②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③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指在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需求加速增长和大规模消费的服务业,这些行业的收入弹性一般较高。主要包括在后工业化时期出现迅速发展的教育、医疗、娱乐、文化和公共服务等。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其内部结构明显改善,服务业结构转换与升级速度加快。物流、金融、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旅游、文化、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体育、会展、中介服务、动漫、创意等需求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现代技术型、知识型服务业迅速发展,各种新型业态层出不穷,提升了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对制造业的支撑能力。但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等传统产业的主导地位并未改变,现代物流、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仍然偏低。从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增加值来看,批发和零售贸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最高,在全部服务业增加值中的比重高达40%,而金融与保险、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的比重还比较低,约为20%(详见表7)。对照一下美国的服务业结构(详见表8),我们就会发现,金融保险、专业技术服务业、健康与社会救助等现代服务业处于主导地位,而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贸易等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相对较低。如果按照发达国家这把尺子来衡量中国的服务业结构,其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总量增长缓慢与结构性缺陷两种矛盾相互交织、共同制约着中国服务业增长。如何优化和提升服务业结构,在继续发展传统服务业同时,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8业的主导地位是中国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表72004年中国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增加值情况单位:亿元,%行业增加值增加值构成第三产业总计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64561.39304.44236.312453.83664.85393.07174.12627.51759.5768.62481.54892.62620.71043.26141.410014.46.419.35.78.411.14.01.22.93.97.73.91.79.4注:本表中的行业分类为按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划分,农林牧渔服务业包括在第一产业中。从2004年开始,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的划分也发生了变化,考虑到口径的变化,本表只列了2004年的数据,没有列以前的数据来对照说明。另外,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910表8美国服务业增加值结构单位:百万美元,%行业2002年2003年2003年各产业占服务业比例信息服务业批发业零售业运输仓储金融保险房地产及其租赁专业及科技服务业企业投资与经营商务支持废弃物管理教育服务健康与社会救助艺术、娱乐与休闲住宿餐饮业其他服务业所有服务业47000262494674432630440981818913300137129041780452729172614091454707593382305904081894212521177195189493789645370770475319284882896136739974327619132928241527249945117566853964479320719664226304775240216.568.5810.244.2411.7318.179.882.543.750.361.2610.065.271.242.613.50100.00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网站。114、服务业发展的地区差异十分显著,东中西三大地区很不平衡中国服务业的城市和乡村、沿海和内陆之间的非均衡差异非常明显,各个区域服务业发展之间的协调性也很差。我们将从服务业增加值、吸纳劳动力就业和服务业竞争力三个方面来分析地区间发展差距。从增加值来看,东部地区既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也是中国服务业总量最大的地区。2001年东部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占总服务业增加值的63%,然后逐步上升,到2004年达到65%,而西部呈下降趋势,从2001年的12%降到2004年的11%。从就业来看,东部地区服
本文标题:中国服务业体制改革与创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831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