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指导与服务
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指导与服务项目介绍学习支持服务中心匡贵秋2008年10月·合肥主要内容一、项目背景二、项目界定三、项目目标四、总体设计五、主要任务六、预期成效七、进度安排一、项目背景和意义•开放教育试点转入常规后,在教学管理和学习支持服务方面的长效机制需要建立与完善。•在扩大开放、向下延伸的过程中,存在着学生数量增加且分散,使得学习支持服务不是很到位的问题。•利用网络、电话等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远程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术支持服务,是做好基层电大学生的支持服务工作的有效途径。3•提升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的综合能力和总体水平,是开放教育内涵建设和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深入一步讲,主动适应各类社会成员日趋多样化的个别化学习需求的能力,是广播电视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严冰,2008)•探索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指导与服务,是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新的教学工作机制的重要切入点和抓手。(严冰,2008)一、项目背景和意义4二、项目目标•中央电大与试点电大通过系统运作开展项目试点工作,共同探索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学术支持服务的模式和相应的运行机制,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需求,提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服务的推广提供依据。5二、项目目标•实现的主要目标包括:–建立兼职网络辅导教师的聘请、管理制度;–探索以课程为单位的教学服务团队的建立及其运行方式;–形成基于网络的个性化课程学术服务模式;–形成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服务的运行管理模式。6三、项目界定•项目组将为试点学生聘请网上辅导教师,通过主持教师和辅导教师组成的课程服务团队的构建,提高课程个性化服务的设计、实施、反馈和监控的有效性,保证每个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都能够得到辅导教师的及时、便捷、有效的个性化课程服务。7三、项目界定•几个关键概念:–服务的途径是网络,利用网络(包括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等方式)对远程学生实施教学服务,探索开放教育课程个性化教学服务的新模式;–服务的内容是学术服务(学科方面的服务),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科和专业学习的相关问题;–服务的目标是个性化,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为每个学生提供及时、便捷、有效的服务,保证学生课程学习中能选择一个为他提供满意的和全过程的学术服务的教师。8参与项目的专业参与项目的原因参与项目的单位参与项目的学生参与项目的课程服务内容开放教育本科广告学学生人数少、师资缺乏2008年秋季招收了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各有关电大2008年秋季新生统设必修课(试点电大可自行探索选修课、补修课和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的个性化服务方式。)课程的个性化学术服务(学生的学籍、考试等日常管理和其他非学术服务由当地省电大按照现有的方式提供。)开放教育本科工商管理由于学生人数多导致教师相对比较少中央电大直属学院(北京学习中心、南海学习中心、太原学习中心)2008年秋季新生9四、项目总体设计试点探索的内容:•探索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学术服务的模式和管理机制。•项目组将按照一定的师生比为每门试点课程聘请辅导教师,通过网络手段直接提供个性化的学术类支持服务。10四、项目总体设计广告学专业试点基本情况•08秋学生数:321人;•涉及到的省电大:22家(20人以上的6家,10人至20人的7家,10人以下的9家);•分班情况:本着地域就近、多少搭配的原则,分为8个班,30—46人/班。•08秋试点的统设必修课:广告策划,开放英语Ⅲ•教师情况:广告策划、开放英语Ⅲ的16位辅导教师均来自电大系统(师资共享)四、项目总体设计工商管理专业试点基本情况•08秋学生数:64人(北京15人+南海24人+太原25人);•分班情况:本着地域就近的原则,分为2个班,南海24人一个班,北京和太原40人一个班。•08秋试点的统设必修课:西方经济学,开放英语Ⅲ•教师情况:广告策划、开放英语Ⅲ的4位辅导教师中2位来自电大,2位来自高校(辅导教师来源多元化)四、项目总体设计五、项目主要任务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指导与服务个性化服务调研和需求分析国外、国内调研需求分析项目实施(试点工作)个性化服务模式个性化服务的运行机制课程服务专业服务教师的聘任、管理、考核试点有效性(效果评价)学生满意度调查课程完成率、辍学率分析经济学分析合理师生比课程服务团队的形成技术支持项目设计与管理学生信息分析与服务策略设计探索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指导与服务模式(1)专业(层面)服务•专业(层面)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制定专业项目方案;专业(层面)项目设计与实施过程的协调、督促与监控工作;专业(层面)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学生信息的分析–收集学生信息,对学生信息和学习风格进行分析,提出学生信息分析和服务策略报告,为课程教学个性化服务的实施提供依据。14(2)课程学术服务•服务内容:•辅导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通过网络开展课程的教学指导,实现学生课程学习的全过程服务,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满意的个性化学术服务。包括:–课程学习方法指导(特别是网上学习的方法)–学习过程的跟踪与促学–网上答疑–各种网上学习活动等。15(2)课程学术服务•课程学术服务的方式:–要突出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学科服务的特点,着力推进课程的教学和服务通过网上实现。–但考虑专业、课程的不同特点,不同的课程可采取不同的服务模式、服务策略。根据课程教学需要,辅导教师可适当设计一些面对面的实践与互动交流性的辅导活动,如实践环节、小组讨论、案例研究等。16(1)课程服务团队的形成和运行方式•构建以课程为单位的学术服务团队,明确团队内各类教师的职责,探索团队有效运行的机制。•本项目中的课程团队主要由课程主持教师、专业负责人和课程网上辅导教师构成。2.探索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学术支持服务的运行机制17(1)课程服务团队的形成和运行方式•主持教师负责课程个性化服务的设计实施和课程团队的组织:–撰写课程的个性化教学服务实施方案。此方案应该是研究性的改革方案,要针对个性化服务的需要,指导辅导教师开展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学术服务。–辅导教师的指导和监控。指导辅导教师从事个性化服务工作,组织辅导教师形成课程个性化服务团队;监控辅导教师的学科辅导方面的教学服务行为与效果。–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监控,以及辅导教师的反馈和工作总结,对课程的总体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对个性化服务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完善。18•专业负责人负责组织本专业的项目设计与实施工作:–撰写本专业的项目实施方案;–对课程的个性化教学服务实施方案进行审定;–负责本专业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和监控工作;–对本专业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总结。19(1)课程服务团队的形成和运行方式•辅导教师负责课程个性化网上学科服务工作:–参与项目组织的培训活动,参加课程的团队活动(如网上教研);–开展个性化的导学服务;–设计和组织网上交互活动与学习评价;–提供助学性的学习资料(助学);–提供主动的个性化的促学服务;–做好个性化服务工作的总结。20(1)课程服务团队的形成和运行方式(2)教师管理•探索此种模式下主持教师的管理方式:–明确主持教师在本项目中的职责;–制定主持教师考核管理办法;–根据考核标准完成主持教师的考聘。•探索辅导教师的管理机制–辅导教师的聘任•电大系统师资共享•辅导教师来源多元化:电大系统教师(包括有专业背景的管理人员)、普通高校教师、在校研究生、离退休教师、优秀毕业生、企业人员等。21(2)教师管理–辅导教师的考核•包括日常行为考核和服务效果考核,通过分等级的评价和考核,调动辅导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辅导教师的培训•为辅导教师提供工作的指南——“辅导教师工作细则”;组织辅导教师培训会,介绍远程教育的教学形式、常用网上教学策略和服务内容、教学平台的功能、以及课程团队的情况等。22(3)经济效益与师生比•假设辅导教师的合理师生比是1:30(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可调整,最高为1:60;不同课程可设计不同的师生比,对实施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在此比例下研究学习中心聘请辅导教师的经济效益,包括经济学分析、工作量分析、教师资源共享情况下教师工资的支付与利益分配、辍学率与服务成本分析等。•依据项目进展,分析研究学术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以及合理有效的师生比。23项目开展效果的评价(1)跟踪调查•为检验个性化服务的成效,需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包括项目实施中的过程性、专题性的反馈和调查以及项目结束的全面调查: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学生的满意度;通过网上行为跟踪系统,跟踪分析学生和辅导教师行为。24项目开展效果的评价(2)课程完成率和辍学率分析•由于开放教育学生的辍学率在一定程度上不好统计,所以用休眠生率来反映辍学率。休眠生是指专业学习未完成,由于各种原因暂停学业(一年及其以上)的学生。•包括:同一课程在项目试点电大与非实施学习中心(教学点)的对比分析,项目试点电大不同课程完成率的对比分析;项目试点电大与非试点电大学生休眠生率、毕业率、学位获取率的对比分析;不同专业学生休眠生率、毕业率、学位获取率的对比分析。25六、预期成效•参与项目的学生对基于网络的课程学术服务的满意度较高。•降低辍学率(休眠率),提高课程的完成率。通过对参与项目与未参与项目学生的辍学率(休眠率)、毕业率的对比分析,不同专业学生辍学率(休眠率)、毕业率的对比分析,不同课程完成率的对比分析,验证个性化学术服务的效果。•初步形成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学术支持服务的模式和管理机制,为此模式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提供科学依据。26七、进度安排(1)2008年7月—2009年1月,开展个性化教学服务的调研和需求分析。(2)2008年5月—10月,完成项目的设计和启动工作。–自确定开展此项目以来,项目组于5月至10月先后组织相关部门召开18次研讨会,就项目开展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2008年9月22日,项目组组织中央电大相关部门、中央电大直属学院、部分试点省级电大召开了项目研讨会。–2008年10月8日,中央电大直属学院组织了工商管理专业试点学生和教师的培训会。27•各省招生的实际情况看,除小专业具有学生分散的特点外,其他专业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从全省的数量上看比较多,但分散到各个教学点可能人数就非常少了。所以本项目的开展非常有价值,这种服务模式的推广有比较大的空间。•师资互补、资源共享:地方电大可以在区域内开展合作,探索师资共享情况下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服务模式。如东北地区的几所省级电大可以合作,合理利用各省级电大的优势资源。——(9月22日项目研讨会)299月22日项目研讨会•探索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指导与服务是个不断深化改革的、长期的、持续的过程。涉及到不少较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要通过实施试点项目,探索规律,寻找实践途径,包括发现相关问题,并探求问题解决方案,并与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提供必要依据。(严冰)•项目实施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包括理念上的转变、对原有教
本文标题: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指导与服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891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