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服务型政府:从概念到制度设计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服务型政府:从概念到制度设计姓名:王丽莉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区域与战略管理)指导教师:胡伟20060501服务型政府:从概念到制度设计作者:王丽莉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邵金萍.SHAOJin-ping论服务型政府构建的框架体系及制度设计-生产力研究2006,(4)构建服务型政府是一个全新的政府理念,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原因,它涉及到政府执政理念、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组织及运行方式等的革命性变革.因而,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框架包括公共服务理念确立、职能配置合理化、组织机构精简、服务信息网络化等.同时,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也需要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主要有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社会问责机制及监督制度和依法行政制度等.2.学位论文杨坤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绩效评估的作用与策略改进2008我国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政府的管理方式手段与之相适应。在这种形势需求下,我国政府顺应政情民意需求发展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并且利用绩效评估这一管理工具,促进政府效能提高和管理服务水平改善。本文首先分析公共服务型政府提出的现实背景和理论依据,结合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价值维度,对绩效评估在其语境下作出相应的调试,分析绩效评估对公共服务型政府管理理念的改进和管理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通过绩效评估主体的重新确定、评估指标价值与公共服务型政府价值对接、关键绩效指标的选择、绩效评估实施的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设计等途径,对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下的绩效评估作相应的调整,探寻以改进绩效评估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促使传统行政模式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管理途径,提高政府绩效,满足公众需求,平衡社会发展。主要结论如下:1、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是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转变政府管理方式,明确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是完善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对传统政府模式的超越,是以民为本的政府,是以公共服务为宗旨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具有高效、责任、法治、民主、透明、主动的特点。2、公共服务型政府赋予绩效评估新的目标导向:建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绩效观、促进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定位、以实现公共利益等等,同时绩效评估也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带来新的管理理念:分权化管理、责任机制、结果为本、顾客服务导向等。绩效评估有利于政府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强化公共服务责任、增进回应性、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改善服务提供过程,从而促进公共服务型政府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3、公共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机制的设计上,通过绩效评估主体公民参与的强调、绩效评估价值与公共服务型政府价值对接、关键绩效指标的选择、绩效信息获取收集的完善、绩效审计监督的强化、以电子政务为技术支撑等途径,顺应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要求,突出其以民为本的理念,满足公众的多元化需求,实现公共利益。通过绩效评估法律保障、包括绩效信息发布制度、申诉制度和激励机制在内的政府绩效评估结果运用配套制度设计,达到优化政府绩效,改进政府管理服务水平的目的。本文旨在提供一些研究公共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的切入点、思路,为绩效评估在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中的实践运用提供理论支持。3.期刊论文云凌志论服务型政府构建的框架体系及制度设计-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构建服务型政府是一个全新的政府理念,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原因,它涉及到政府执政理念、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组织及运行方式等的革命性变革.因而,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框架包括公共服务理念确立、职能配置合理化、组织机构精简、服务信息网络化等.同时,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也需要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主要有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社会问责机制及监督制度和依法行政制度等.4.学位论文李颖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与社会资本的发展2007社会资本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而作为一种理论形态来探讨发轫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来才为学术界广为重视并作为一个新的解释范式来分析各种社会问题。真正和首次把社会资本概念引入政治发展、民主治理与公共政策领域的则是美国学者罗伯特·普特南。他把社会资本界定为“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可见,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社会资本在普特南这里具有了更广义的涵义,并使社会资本概念进入主流政治话语体系,也由此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而且作为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对应的一种重要资源,它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在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发展上,普特南尤其强调自愿社团的作用,并把自愿社团解释为社会资本的唯一源泉。而且社会资本的形成基本上是人们自组织活动的结果这一观点已经成为时下最有影响力的观点。但是,忽视甚至排斥了除自愿社团以外的其他的因素即政府高质量的设计良好的制度的作用,事实上,政府高质量的设计良好的制度在社会资本存量的提升上起着与自愿参与的社会团体同样重要甚至更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构建一个具有高质量制度设计的政府自上而下地推动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就显得必要了,以民主、法制、有限、追求公共利益为基本特征的服务型政府正是这样一个政府。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支撑即新公共服务植根于西方社会,但立足于社会主义中国的现实,构筑长远未来的政府范式一服务型政府确是我国政府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无论从理论上和我国的现实上来说,服务型政府都无疑是我国社会资本构建的理想路径选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服务型政府已成为理论界探讨政府模式及改革的重要课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践也在各级地方政府广泛深入地开展,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我国的政府管理在人员配置、职能调整、机制运作和机构设置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政府管理的范围和方式也越来越科学化。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我国政府转变职能和工作作风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体制的惯性以及理论准备的不足等种种原因,我国政府好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下的管制型模式的束缚,服务型政府出现背离宗旨的异型发展局面。服务型政府在现实生活中的异型发展状态制约社会资本的发展。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早日建成服务型政府,从而完成社会资本存量的提升。5.期刊论文汪美菊构建服务型政府初探-金卡工程2009,13(6)构建服务型政府是一个全新的政府理念,它涉及政府执政理念、政府职能、机构设置、运行方式等方面的变革.因而它是一种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应当在明确它的框架体系的前提下,通过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从而构建以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6.学位论文范晓明拱北边检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的研究2008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快推进行政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这一趋势在出入境边防检查活动也得到了进一步验证。为实现边防检查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为广大出入境旅客提供“人本、专业、安全”的服务,公安部决定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边防检查系统以提高边检服务水平为中心开展工作。目前,提高边检服务水平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拱北边检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在现阶段就直接体现为服务水平的提高。如何实现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使边检工作更好地服务公民、服务社会,就成为摆在当前的重要课题。本论文选取政府职能转变这个视角,通过对拱北边检由管制型向服务型的转变研究,探寻如何更好地实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从而为解决制度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掣肘提供有益的借鉴。7.期刊论文王巍公众回应性:服务行政的核心特征--服务型政府回应机制的流程与制度设计-行政论坛2004,(5)服务行政的本质特征就是政府能够积极地对社会民众的需求做出反应,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公众的需求和利益.为了满足服务型政府的治理需要,政府首先就必须确立一套新型的区别于以往政府本位主义的回应机制,它以人民本位作为核心的价值取向,以与公民的双向互动为运行特征,且具有较高水平的回应敏感度和回复有效度,明确了回应工作的责任.可以预见,新型回应机制的确立对于我国行政发展和社会政治文明的建设都会发挥出积极的促进作用.8.学位论文汪诗良我国公共行政决策规范化路径研究2008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现代公共行政管理体制的任务同益迫切。公共行政决策作为公共行政管理的核心,公共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必然需要公共行政决策的现代化,即实现公共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公共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建设需要立足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实际,反思和吸取我国公共行政决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教训,借鉴西方行政管理体制建设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从理论上进行设计和指导。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着眼于公共行政决策规范化建设的问题,深入分析我国公共行政决策的背景、基本路径和目标,提出加强我国公共行政决策规范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本文内容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通过对公共行政决策重要性、特性、目标及其遵循的思维原则的分析认识,提出公共行政决策规范化的必要性。第二部分主要通过对我国公共行政决策的背景和现状分析,明确我国当前公共行政决策规范化建设与行政体制改革实践需要之间存在的差距,以及公共行政决策自身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主要根据公共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目标,对实现公共行政决策规范化的基本路径作出探索,即推进我国公共行政决策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第四部分主要吸收借鉴中外公共行政决策规范化建设的思想和做法,对我国公共行政决策规范化提出对策和建议。本文以理论研究的方法,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外公共行政研究成果,立足于我国的政党制度和政体,结合当前我国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公共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建设的实践,针对公共行政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公共行政决策规范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本文基于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建设,较系统地审视与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既紧密联系又自成命题的决策规范化问题,以期以更开阔的理论视角研究指导我国当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本文在推进科学决策方面提出强化专家的决策否决权的设想和建议;在推进民主决策方面提出扩大公共行政决策对象的话语权,推广(普及)公共行政决策票决制的设想和建议;在推进决策法制化、规范化建设方面,提出制订《行政程序法》,建立大监督机构,强化行政体系内部监督的设想和建议。为推进我国公共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丰富我国行政管理理论作一点“抛砖引玉”的探索。针对当前我国政府变革实践,在加强公共行政决策规范化建设的同时,需要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上,对加强行政决策的规范化进行研究及制度设计论证,从而形成行政决策规范化的制度权威,以之指导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实践。关于行政决策规范化的一些具体机制、制度、模式的设想和建议,笔者难免囿于认识和实践的不足,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因素,不当之处尚需从事我国公共行政决策研究的同仁批评指正。9.学位论文原溯行政救助的法制化建设问题研究2007行政救助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即使在英国等西方国家,虽然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制度系统,但同样并未对这一概念做出明确的界定。在我国,并未正式使用这一概念,而相似的内容有“物质帮助权”和“社会救助制度”。在我国现行宪法第四十五条第一款中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这一规定从宪法的层次上确立了我国公民的物质帮助权,是实现基本人权的重要形式之一。这一权利的实现需要作为具体实施的依据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作为行政救助而言,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公民的生存权和基本的发展权。观察我国目前存在的行政救助措施,最明显的就是各种行政救助措施没有统一的制度设计,在其法律依据上来说,也大多依据一些效力等级不同的法规甚至规章。在这样的条件下,行政救助的实施已经存在了很大问题,更不
本文标题:服务型政府:从概念到制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946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