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深化公益文化机构改革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深化公益文化机构改革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公益机构改革与发展”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文化部副部长赵维绥(二〇〇六年九月日)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出席这次研讨会,与各位专家学者进行交流讨论。积极推进公益机构的改革与发展,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是当前中国政府转变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任务,也是正在推进的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根据我国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文化部做了两项重要工作,一是加强对文化系统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二是继续深化直属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目前,文化部正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文化系统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起草了《直属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借此机会,向各位代表简要介绍一下文化系统体制改革的有关情况。一、文化系统机构人员概况目前,文化系统共有各类文化机构38万余个,从业人员188万余人。其中公共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4375个,从业人员8.8万余人;文化馆、群众艺术馆3226个,从业人员5万余人;国办艺术表演团体2759个,从业人员14.2万余人;文化站3.8万余个,从业人员7.1万余人;艺术教-2-育、艺术科研机构377个,从业人员1.6万余人。文化部直属单位33个,主要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单位,国家重点扶持的艺术院团,以及艺术科研等单位。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部启动了清史纂修、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中华再造善本、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二十世纪美术作品收藏、送书下乡等重大文化工程,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取得重大成果,我国的昆曲、古琴、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前国务院已批准颁布了我国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文化体制改革进展情况(一)分类改革逐步推进。根据文化事业单位实际和总结改革经验,提出了分类改革的初步意见。对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主要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对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艺术院团,主要是采取调整结构,实行重点扶持,逐步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进一步解放艺术生产力。对主要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演出公司、电影公司、中介机构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创新体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3-对民办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及文化企业,以及外资参与兴办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进行鼓励,同时加强管理和引导。(二)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根据国家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文化系统采取了“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工作方针,主要选择了公共文化服务单位、重点院团以及经营性单位进行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1、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改革,要以满足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维护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例如:中国国家图书馆确立了“人才兴馆、科技强馆、服务立馆”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推行岗位管理,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改革,拓展了服务范围,改善了服务方式,提高了服务能力和公共文化资源利用效率,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2、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艺术院团,由政府重点扶持,在剧目创作与生产、人才培养、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保障。例如:文化部直属中国歌舞团与东方歌舞团合并组建中国东方歌舞团(国家歌舞团)。上海市成立了包括大剧院、音乐厅、交响乐团、歌剧院、民族乐团、芭蕾舞团在内的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陕西省西安市对4个秦腔剧团进行整体合并重组,成立西安秦腔剧院等等。3、经营性文化单位的改革,则主要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造有活力、有实力、有竞争力,自主经营、自负盈亏、-4-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国有和国家控股的文化企业。例如:文化部直属中国对外演出中心和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联体转制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演出和艺术展览产品进出口企业。(三)文化部积极推进直属单位的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在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指引下,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文化部对直属单位的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布局结构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对公共文化服务单位,进行了资源整合、职能定位、变更名称等,进一步发挥了规模效应,提升了服务质量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影响力。比如,组建中国国家博物馆(江泽民同志题写馆名);将北京图书馆更名为中国国家图书馆;筹建王府文化博物馆;增设中国国家清史编纂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申请设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对直属表演院团,加快了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步伐,增强了表演团体的艺术生产力。目前,直属院团由1989年的13个调整为目前的9个。对经营性单位,进一步加强研究论证,对符合转制条件的,积极推进转企改制的进程。(四)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文化行政部门与文化单位的关系进一步理顺,管理手段逐步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由面向直属单位和系统的管理,向面向社会文化事务管理转变;管理理念逐步由人治管理向法治管理转变;资源配置方式逐步由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转变。目前,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是:改革行政审批-5-制度,完成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的相关任务,探索文化领域国家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推进行业协会建设等。(五)行业指导得到加强。2003年,中央组织部、宣传部、国家人事部、文化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提出完善人事宏观调控机制、领导人员的任用机制、用人机制以及激励约束机制四个机制。这是第一个关于全国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规范性文件,推动了全国以及直属文化事业单位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今年,文化部还将着重建立文化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制定出台文化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对岗位类别、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岗位聘用、岗位条件等进行规范。三、对文化机构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一是尽早出台文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办法。分类改革与财政投入、编制管理、人事制度改革等直接相关,需要财政、编制、人事等部门共同研究,联合出台文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办法和相关政策。二是机构编制管理要与文化事业发展相适应。近几年,中国的文化事业发展很快,客观上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文化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文化事业机构和人员编制进行资源整合和增量调整十分必要。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基层文化机构的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应逐步落实到位。-6-三是研究制定符合文化行业特点的相关政策。文化行业底子比较薄、基础比较差、欠帐比较多;艺术表演人员,从业早、成才早、舞台青春短、转岗难,需要制定相关保护性政策予以解决。四是改善公共财政投入结构,促进文化事业均衡发展。文化事业单位对公共财政的依存度高。目前,我国年人均文化事业费还不到9元钱,且财政投入不均衡:中央财政对本级文化事业的投入远远超过地方对本级文化事业的投入;对城市文化事业的投入远远超过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对东中部地区文化事业的投入远远超过对西部地区文化事业的投入。为保证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需要改善公共财政投入结构和投入比例。各位代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对文化事业的发展是难得的机遇。我们相信,只要坚定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必将在文化系统形成科学的宏观管理体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切实加强,公益文化机构的布局结构更加合理,微观运行机制更加灵活和富有效率,进一步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深化公益文化机构改革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974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