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镇江市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样的“草根”医疗机构,如何克服软、硬件的劣势赢得病人的信任,一直是个难题。江苏镇江,采取与大医院“联姻”的方式,把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送到大医院去培训,让大医院的医生轮流下来坐诊,并以集团化的管理模式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更重要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这个过程中找准了定位,把满足居民的基本医疗保健作为首要任务,以差别化服务赢得了当地居民的认可。已到下午4时,江苏省镇江市健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门诊室里,依然有患者在等待就诊。与其他地方的社区医院相比,镇江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谓门庭若市。依托大医院集团化管理“用社区卫生服务的费用,享受三甲医院的服务”住在健康路社区的居民范秀章,女儿在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当医生,但他喜欢到社区医院来看病,因为“这里不仅便宜,而且医生有足够的耐心。”若在过去,他是不愿意到社区医疗机构就诊的,“就一两个医生,几个听诊器,我们不信任。”健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朱琛平承认,以前患者不愿就近到社区医疗机构就诊,主要是因为硬件配置有欠缺,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够。2009年11月,镇江以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为依托,组建了江苏康复医疗集团和江苏江滨医疗集团,将市区的3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划归两大集团实行一体化管理。“这样,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疗水平、服务质量、经营好坏都和集团相关。社区倒牌子,就等于大医院倒牌子。”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朱夫说。去年底加入江苏康复医疗集团后,镇江润州工业园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的改善显而易见: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房建起来了,检查设备更新了,每周一至周五的下午都有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专家到社区坐诊,社区的医护人员轮流到三甲医院接受培训,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由集团统一管理,还有了数字化平台,社区卫生中心的检查结果,集团专家组可以随时调阅。而在象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小的社区诊所不仅有数字X光机、监护仪、彩超等设备,而且能通过联网直接把病患资料传送到市第一人民医院。“用社区卫生服务费用,享受三甲医院服务。”这是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宣传口号。在镇江,医疗保险投入也向社区就诊者倾斜:不仅免挂号费、诊疗费,药品也按招标价“裸售”,而且医药费起付线以上可以报销90%。据统计,去年,仅健康路社区就免除患者挂号费73万元,免除药品差价531万元;而全市社区共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过亿元。去年以来,镇江市区3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吃饱喝足”,门急诊量平均增长35%,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13%,预防保健服务率达到87.7%,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率达98%以上。像我这样的高血压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不仅药费比大医院低,而且药费的报销比例也高,再加上免费挂号和诊疗的钱,一年能省3000多元。患者纪敏娣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社区医疗机构主要承担居民的基本医疗保健润州工业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倪德宏说,近两年来,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减免优惠政策,引导市民“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群众看病贵的问题。但对居民来说,降价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优质的医疗服务。“社区最缺的就是全科医生,居民最不放心的是医生的水平。”朱夫说。为此,镇江市要求将医疗集团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嫁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科学合理的分工协作机制。“鼓励大医院的全科医生轮流到社区坐诊一年,去一个人,补助医院5万元;对个人而言,这是晋升高级职称的必备条件。”李玉勤是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的主治医师,目前在集团下辖的健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听说是从三级医院来的大夫,很多人前来找李玉勤看病。李玉勤说:“在社区,比在医院还要忙,不仅要看病,还要给家长讲解预防知识。”“普遍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其实是到大医院看病难,而双向转诊则能解决这个难题。”镇江市卫生局局长林枫说,“因此,镇江市明确:社区医疗机构主要承担居民的基本医疗保健,重点是高血压、糖尿病等十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控制和管理,而像疑难杂症、手术、住院等‘技术活’,则交由二、三级大医院承担。”“建立一体化的医疗体制以来,社区医院出现了可喜的一高一低。”朱琛平说,“去年门诊量同比增加了22.7%,其中慢性病门诊量增加了41.3%,而住院手术量下降了14.7%。”在他看来,大医院就要发挥应有的功能,不是用来看常见病,而是看疑难杂症的。林枫说:“经过几年的努力,合理就医模式正在逐步实现。虽然只是几个数字的变动,却让我感觉很兴奋。当居民有这样的就医意识和习惯后,就能感觉到医改的实际成效。”过去,我们一年要接生800个孩子,现在只有300个,那500个我们主动转到大医院产科了,少担风险。健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朱琛平家庭医生团队做健康管理帮助居民选择适宜的就医路径和向上级医院预约等日前,家住润州工业园区鲇鱼套村的纪朝祥老人毫无征兆地昏迷不醒。老伴陈素珍拨通了家庭医生王春雨的手机。王春雨指导陈素珍不要搬动老人,很快联系车辆将纪朝祥送到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中心。经诊断,纪朝祥为脑溢血,医院实施紧急止血抢救。陈素珍一家人感到很庆幸,“去年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上门为一家人建立健康档案,留下了联系方式。没想到真的派上了用场。”“社区卫生机构虽然已经充实,但目前仍处于‘重医轻防’,难以尽职为居民的健康进行管理。”林枫认为。为此,从去年开始,镇江开始实施“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服务。林枫解释说,“3+X”是指在团队建设上,“3”作为恒量,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和预防保健人员为基本构成,以居民健康管理为主要工作职责;“X”作为变量,由大医院专家、护士、党团员和志愿者等人员为补充,根据自身工作和资源优势,协助团队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帮助居民选择适宜的就医路径和向上级医院预约服务等。在镇江市润州工业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7个家庭医生团队,肩负“前哨”责任的家庭医生为社区居民建档、随访,“管理”居民健康。陈长青就是其中一个家庭医生。每天晚上6—8时,他都要上门去做慢性病病人的服务。“平常人们都要上班,所以利用晚上的时间去。”现在陈长青已经走了1500多户人家了,像他这样的社区医生经常会“组团”上门服务。目前,镇江市区已全面启动家庭健康责任服务,组建了164支“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其中65岁以上老人、救助对象、慢病患者和0—7岁儿童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90%以上。要真正解决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除了加大投入外,“预防是花小钱办大事的工程”。镇江市卫生局局长林枫今年镇江市医疗卫生改革又有创新举措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实施网格化管理居民能否不出社区,在家就能享受包括健康服务、卫生监管、应急救治等医疗卫生服务?在以往,这近乎是一个遥远的梦想。而今年,这个梦想将在镇江市成为现实。昨日,记者从镇江全市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推进会上获悉,作为全国医改试点城市,今年镇江医疗卫生改革又有创新举措,将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在“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服务的基础上,与民政部门划分的社区管理网格区域衔接,引入医疗卫生服务功能,以服务片区为对象,提供包括健康服务、卫生监管、应急救治在内的综合服务,实现卫生到门口,健康进家庭。按照实施方案,今年底,市区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覆盖率将达到80%以上,居民和重点人群签约建档率分别达到85%和98%以上,两大医疗集团30%以上医务人员加入到网格内,团队各项服务功能提供率达到100%。图为资料图网格有多大或1000户为一“格”配备一个“3+X”健康团队依托现有的管理体系和地理布局,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文化相近、构成相似”的原则,依托庭苑、楼栋、巷道等,按照民政部门划分的2-3个网格或1000户、3000人为单位,设置一个网格区域,每个网格区域配备1个“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网格设置将采取四种形式:一是在大型封闭小区,以1个或几个封闭的独立庭苑为参照设置小区类网格;二是在老式开放型小区,以相邻楼栋为参照设置楼栋类网格;三是在老城区居民区,以巷道为参照设置巷道类网格;四是在农村以原有村民小组为参照,设置村民小组类网格。按照方案要求,3月底前,在医疗集团和市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配合下,各辖区完成网格划定工作,并为划定的网格配备“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绘制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平面图,建立层级管理网络。“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将深入网格内家庭、单位,通过绘制楼宇图等方法全面掌握网格内人口、家庭、单位、疾病谱、签约服务人群、重点服务人群和卫生监管相对人等基本情况,提供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健康服务、卫生监管和应急救治等服务。有哪些服务除了动态健康监测和管理,更重视于教育和指导在全面掌握网格内人口、家庭、单位等本底资料和年龄谱、疾病谱等情况的基础上,“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将做好居民健康管理,与网格内居民签订服务协议,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动态健康监测和管理,开展健康咨询、健康知识讲座和个体化健康教育。与此同时,一系列的医疗卫生服务将逐步展开:做好网格内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患者疾病筛查和规范管理,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开展网格内65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工作;做好网格内一般传染病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报告,协助开展网格内传染病感染者和病人的转诊和随访管理;开展网格内残疾人康复指导和重性精神疾病分类规范管理;为网格内孕产妇提供孕期保健指导及产后访视,为妇女提供保健、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开展适龄儿童计划免疫、儿童保健管理。市卫生局基妇处副处长徐庆告诉记者,实现网格化管理后,居民还可以得到适宜的医疗和中医药服务,享受就医路径指导,预约上级医院诊疗和转诊服务,以及院前急救工作。网格化的管理也让卫生监督成为可能。按照网格化管理方案,今后服务团队将协助收集网格内食品安全、生活饮用水、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学校、公共场所等相关卫生信息,发现违法行为或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协助协管员开展卫生法制及卫生知识的咨询与宣传。医生在哪里“格”内有医生同样起作用,同时实现网内资料全部电子化以前,居民突发疾病拨打120,急救车最快也要十多分钟才能到达。如果居住小区内就有专业的医生,能否充分利用起来?在网格化管理中,这将成为现实。“实行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后,我们将加大资源的摸底和整合,充分利用‘X’,促进集团优势资源向社区国辐射。”徐庆说,按照实施方案,两大医疗集团各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将根据居住地就近加入所在地网格服务团队。通过发放“联系卡”等形式让群众认识和了解“网格医生”,做到“人人识医生、医生识人人”。当居民有紧急医疗需求,可通过联系卡就近联系“网格医生”,获得就医路径选择,健康咨询指导和预约转诊服务。为提升管理水平,我市将把各网格内的本底资料全部录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同时建立功能齐全、覆盖全市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市、区、街道(镇)、社区四级网络化联网,促进各项卫生信息共享和网格管理手段数字化。通过楼宇平面图和电子地图,服务团队将对服务片区进行精确定位,全面了解网格内居民的健康问题和工作重点。同时,将为每个“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配备全科医生移动工作站,提高网格化工作效率。建成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将网格内的康复期病人自动转到团队,由团队提供后续服务,疏通下转通道。建立团队服务网站,让居民能了解网格化,参与网格化。考核如何定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资金也给予倾斜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的服务模式勾勒出的美好图景让人向往,如何确保这一创新举措的深入有效推进?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网格化管理将被纳入绩效考核。市卫生局副局长苏枫表示,将修订《镇江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标准》,将网格化管理工作作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2012年基本公卫资金新增部分将主要用于网格化管理。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将“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服务和网格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网格后的服务团队为考核单元,根据网格内服务人口、服务单位等基本情况,编制每个团队的各项工作数量,将工作数量完成情况与绩效工资挂钩,实行双考核、
本文标题:镇江市社区卫生服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039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