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第四章居住区道路交通设计
第四章居住区道路交通设计第一节居住区道路的分级和设计原则•一、居住区道路的分级•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功能要求,居住区道路可以分为四级•第一级:居住区道路第二级:小区主路第三级:小区次级第四级:小区小路•第一级:居住区道路作用:联系居住区内的各个小区,并与城市道路一起组成道路网络.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山地城市不小于15米,其中车行道宽度一般需9米,如通行公共交通时,应增至10~14米。第二级:小区主路•作用:联系住宅组团,还联系小区的公共建筑和中心绿地。采用T形、L形和Y形等。•红线宽度一般不小于14米(采暖区)或10米(非采暖区),车行道宽度在5~8米,即两辆车可以对开。且多采用一块板的断面形式,人行道宽度为1.5~2米。(3)小区次路•作用:通向住宅组团内部的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不小于10米(采暖区)或8米(非采暖区),车行道宽度为3.5~5米,如用地有条件可设1.5~2米宽的人行道第四级:小区小路•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是道路系统的末梢•作用:供步行使用,少量车行•车行道宽度2.5~3米消防车通道:宽度4米1)结合地形、气候、用地规模、规划结构、居民出行特征,规划设计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断面形式;二、道路规划设计原则2)居住区道路设计注意“通而不畅”,避免往返迂回的同时减少外部人员与车辆的穿越3)主次分明、结构清楚4)满足地下管线埋设的要求5)保证消防、救护和工程抢险等特殊需要第二节居住区道路系统规划设计•1、人车混行•(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适合,特别对一些居民以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为主的城市更为适用)•机动车与行人在同一的道路断面中通行•2、人车分行•机动车与行人在不同的道路断面中通行•3、人车局部分流1、人车混行:采用分级组成道路网理论,居住区内各级道路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服务区域和交通特征2、人车分流人车分流路网布局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周边环路+尽端路”的路网形式,路网布局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车行与步行在空间上分开,形成两个独立系统2)车行道分级明确,以尽端路的形式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背面的入口3)设必要的停车空间和枝状尽端回车场。在车行道周边设置适当数量的住户停车位,在尽端路车行道的端部设回车场地。4)步行路应结合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步行路穿行于居住区绿地、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正面的入口,将每户花园、公共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和公共服务设施串联起来。3、人车局部分流金沙第三节居住区道路绿化1.居住区道路a.种行道树,满足交通;b.遮荫、滞尘、隔音栽植。2.小区主路a.种行道树、开花树种;b.满足运输、滞尘需要。3.小区次路a.开花灌木b.满足消防、救护、人行。4.宅间小路a.遮荫栽植、装饰性栽植;b.创造优美宁静的居家环境。在居住区道路节点,应保持一定的视距,交通导向岛植栽应简单并控制高度。居住区主干道绿化一例第四节居住区静态交通的组织一、居住区自行车停放组织•1、集中式自行车库•2、单间式自行车库•3.简易开敞式自行车棚•4.住宅底层自行车库在规划设计中应密切注意以下几点:•(1)居民的存车、取车应与居民日常性的各项出行活动的程序与路线相协调一致,做到便捷通畅,使居民不走回头路。•(2)控制自行车库的服务半径在100m以内,最好不超过80m,即将居民从住户至自行车库的步行距离控制在4min之内,否则居民的存车愈愿就将显著降低。•(3)控制集中式自行车库的规模。每处自行车库的容量以存放250辆为较为合适的规模。照此计算,居住区中每1-2个住宅组群可设,一个自行车库,一个500户左右规模的组团可设2个自行车库。•(4)集中式自行车库的位置宜选择在住宅组团的主要出入口处,或住宅组群的院落入口处,那里是居民上下班的必经之处,与居民的活动特征相符。二、居住区小汽车停车组织1.停放方式2.标准停车位尺寸•(1)采用垂直式停放的停车场,其标准尺寸为,车道宽6m,车位宽2.5m,车位长5m。•(2)公共交通停车场的车位尺寸一般为长lO—12m,宽3.5—4m。如采用垂直停放,车道宽度应确保在12m以上。3、住宅区停车场的设置(1)底层车库(2)半地下车库(3)全地下车库(4)路面停车•地面停车场包括露天停车场和车库两种•露天停车场有三种:第一种是周边式绿化第二种是树林式停车场第三种是建筑前绿化•车库一般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4、停车场绿化设计
本文标题:第四章居住区道路交通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060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