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本栏寄语:现实生活中,许多同学都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因而导致了种种学习烦恼和困惑。那么,做为一名学生,我们如何才能摆脱学习的烦恼,达到学习的最佳境界呢?1、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学习的乐趣。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喜欢了解未知的事物,努力探究宇宙的无穷奥秘。而学习正是满足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最佳途径。因为通过学习,我们可以获得许许多多新鲜有趣的知识,可以不断地加深对奥秘无穷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可以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发展。我们之所以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更多地是因为我们已习惯于把学习仅仅当作是应付考试、获取高分、考入大学、满足父母和老师期望的一种手段。给我们施加压力,让我们感到焦虑、紧张和烦恼的,不是学习活动本身,而是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的各种诱因和目标。这些外界的力量能够推动我们的学习,但却压制了知识学习本身带给我们的无穷的欢乐。2、学会享受付出之后的快乐。学习是一种劳动,而且是艰苦的劳动。从本质上说,学习不可能是轻轻松松、舒舒服服的。学习是需要付出的,付出的努力越多,我们得到的快乐也就越多。科学家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经过千百次的实验、千百次的失败,最终取得成功,那种快乐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我国著名的教育实践家魏书生的一个重要贡献就在于他成功地带领学生,尤其是中差生,完成了由“苦学”向“乐学”的转变。他从一节课、一个问题、一篇作文、一件事情做起,帮助学生认定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然后以不懈的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并体验自己实现这个目标过程中学习进步的快乐。学习进步或成功的欢乐,可使学生把克服学习困难,攻克学习堡垒当成一种乐趣、一种志趣,在不知不觉的学习过程中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心理。魏书生老师教两个特大容量的班并肩两个班班主任,还当校长,一年只上四五个月的课,而他的学生们却能自得其乐地取得优秀成绩,这一事例生动地体现了“乐学”这一最佳境界所产生的巨大威力。心理常识大脑也要做做操据意大利《晚邮报》报道,意大利一所大学的3名教授进行了这样的一项实验:挑选记忆力中等的青年学生,让他们每星期接受三至五天、每天一小时的训练,主要是背诵三至四个数组成的数字。每次训练前,他如果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前次所记的数字,就再增加一组数字。经过20个月约230小时的训练,那些学生起初只能熟记7个数,后来能记住80个互不相关的数,而且在每次练习时几乎能记住80%的新数字,这能同一些具有特殊记忆力的专家媲美了。可见,记忆力通过训练的确可以提高。事实上,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学者都通过各种方法来锻炼自己的记忆力。马克思从少年时代开始,坚持不断地用一种自己不太熟悉的外语去背诵诗歌,有意识地锻炼记忆力;列夫.托尔斯泰说:“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每天早晨,他都严格要求自己强记一些单词或其他方面的东西,以增强记忆力。宋代词人李清照采用与丈夫比赛竞猜某典故出自哪本书的方式,在兴趣盎然的娱乐中,巩固知识,增强记忆。专门研究锻炼记忆力方法的美国学者布鲁若.福斯特说:“要具备一个可靠的记忆力,必须每天费一刻钟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做一套有计划的脑力练习,复杂的或简单的均可,只要能迫使你去动脑筋。”心理故事: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老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哪;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试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枫枫叶叶心心桥桥2009年3月第2期稻地中学枫叶心理咨询室主办
本文标题:中学生心理报纸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061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