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预备(上)课内文言文精练1《为学》练习一、常识1.本文选自,作者是_____朝________,本文原题为。2.出自本文的成语是,现在人们常借以说明的道理。答案:1.《白鹤堂文稿》(《白鹤堂集》)清《为学一首示子侄》2.事在人为穷与富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条件二、解释加点词语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2.蜀之鄙.有二僧鄙:3.贫者语.于富者曰语:4.子何恃.而往恃:5.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买舟:6.越.明年越:7.以.告富者以:10.之:为之.8.西蜀之去.南海去:吾欲之.南海9.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蜀之.鄙有二僧西蜀之.去南海答案:1.做2.边远的地方3.告诉,对……说4.凭借,倚仗5.雇船6.到7.相当于“把”、“拿”、“将”8.距离9.还,反而10.代词,指天下事往,到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主谓独立性三、句子翻译1.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答案:1.我几年来想雇条船沿着江水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什么去!2.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四、内容理解1.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是:答案:教育他的子侄们立定志向、刻苦学习。2.文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勉励人们。答案:四川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难与易之间的辩证关系立志求学,努力上进3.第一部分(①):以两个_________句式,引起人们的思考;通过_________两方面作答,揭示了“________”、“_______”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答案:设问正反难易第二部分(②—⑥):记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备(上)课内文言文精练2主要通过两个和尚的对话,反映他们不同的所为。富和尚的两句“子何恃而往”,前一句是_______,后一句是_______,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穷和尚的“吾一瓶一钵足矣”表现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怀疑嘲讽面对困难强调客观条件而缺乏勇气的态度面对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和勇于大胆实践的精神第三部分(⑦):由上述故事引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为学贵在立志,事在人为4.下列对文中富和尚说“子何恃而往!”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表示对穷和尚能否前往南海的怀疑。B.表示对穷和尚前往南海勇气的佩服。C.表示对穷和尚能否前往南海的嘲讽。D.表示对穷和尚前往南海勇气的感叹。答案:C5.下列对文中穷和尚说的“吾一瓶一钵足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只要行李简便,就一定能到南海。B.靠着宗教的影响,一定能到达南海。C.到达南海是不需要瓶钵之外的东西的。D.到达南海要靠知难而进的勇气和行动。答案:D6.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难易问题上,做事和求学都是一样的。B.穷和尚具有追求理想的勇气、信念和毅力。C.富和尚对穷和尚的前后态度发生了变化。D.本文的主旨是只要树立志向,就能获得成功。答案:D7.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第一段作者用了两个反问句点明了做学问有难有易的道理。B.“吾一瓶一钵足矣”一句体现了穷和尚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C.两句“子何恃而往”都表现了富者对穷者的嘲笑。D.文中的故事告诉我们做学问只要立下了目标就会获得成功。答案:B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课文第1段指出“为学”的难易可以转化,关键在于“为”。B.故事中贫僧的所为证明了“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的观点。C.课文第3—6段富僧的心理由最初的轻蔑变成了最终的敬佩。D.课文第7段由“蜀鄙二僧”的故事引出主旨:为学贵在立志。答案:A
本文标题:为学练习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075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