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讲风水勘察要素勘察风水十要素要素一、整体系统原则风水理论思想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环境中的每一个整体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风水学的功能就是要宏观地把握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黄帝宅经》主张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肤,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要素二、因地制宜原则《周易·大壮卦》提出“适形而止”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土质也不一样,建筑形式亦不同。西北干旱少雨,人们采取穴居和窑洞为主,西南潮湿多雨虫兽很多采取干阑式竹楼居住。中国现存许多建筑都是因地制宜的楷模。要素三、依山傍水原则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的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考古发现的原始部落几乎都在河边台地,这与当时的狩猎和捕捞、采摘活动相适应。依山的形式有两类,一类是土包山,三面环山,凹中有旷,南面敞开,房屋隐于万树丛中。另一种形式是“屋包山”及房屋覆盖着山坡,从山脚一直到山腰四大建筑设计师赖特—流水别墅要素四、观形察势原则清代的《阳宅十书》指出:“人之居处宜以大山河为主,其来脉气最大。”风水学重视山形地势,把小环境放入大环境考察。风水学把连绵的山脉叫做龙脉。龙脉源于西北的昆仑山,向东延伸出三条:北龙:从阴山贺兰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中龙:由岷山入关中,至泰山而入海;三龙:由云贵,经湖南至福建止。任何一块宅地表现出来的吉凶都是由大环境所决定的。要素五、地质检验原则风水思想对地质很讲究,甚至是挑剔,认为地质决定人的体质,地质对人体的思想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土壤含有的微量元素,在光合作用下放射到空气中直接影响人的体质。②、潮湿或发臭的地质,会导致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皮肤病等,潮湿的地方容易滋生细菌,是产生各种疾病的根源,不易建宅。③、地球磁场的影响,地球是一个被磁场包围的星球,强烈的磁场可以治病也可以伤人。④、有害波的影响,如果住宅地面以下有地下河流,或者双层交叉的河流,或者坑洞,或者有复杂的地质结构,都可能放射出长震波流,导致人体不适要素六、水质分析原则宋代皇妙应所著风水经典《博山篇》主张“寻龙认气,认气尝水,其色碧,气味甘、其气香,主上贵。气色白,其味清,其色温,主为贵。其色淡,其味辛其气烈,主下贵,若苦酸涩,若发馊,不足论。”风水学理论主张考察水的来龙去脉,辨析水质,掌握水的流量,优化水的环境。要素七、坐北朝南原则中国处于地球北半球,欧亚大陆东部,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已北,一年四季光都从南方射入,朝南的房屋便于采取阳光。坐北朝南,不仅为了采光,还为了避风,中国的地势决定了其气候为季风型。概言之,顺应天道,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颐养身体,陶冶情操,地灵方出人杰。要素八、适中居住原则风水学理论主张山脉、水流、朝向都要与穴地协调,房屋的大小也要协调,房大人少不吉,房小人多不吉,房小门大不吉,房大门小不吉。适中的原则还要求突出中心,布局整齐,附加设施紧紧围绕轴心,中轴线与地球的经线平行,向南北延伸。明清宫殿、帝陵、清代园林都是按照这个原则建造的要素九、顺乘生气原则风水理论认为,风是万物的本源。怎样辨别生气呢?明代蒋平阶在《水龙经》中指出,识别生气的关键是望水,“气者,水之母,水者,气之止。气行则水随,而水止则气止,字母同情,水气相逐。”风水理论提倡在有气的地方修建城镇房屋,这叫做乘生气,只有得到生气的滋润,植物才会欣欣向荣,人类才会健康长寿。要素十、改造风水原则人们认为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为自己服务。《周易》曾有言,人们只有改造环境,才能创造优化的生存条件。北京城中处处是改造风水的名胜,故宫的护城河是人工挖成的屏障,核突堆砌成景山,威震玄武。北海是金代时蓄水成湖,积土为岛,以白塔为中心,寺庙依山势排列。风水改造和化煞一、开渠饮水或筑塘蓄水二、培龙补砂(挑土垫高、植树,已达到调节温湿度和降温的作用)三、修补住宅(改变大门朝向、门窗大小、增加照壁—挡风避煞)四、花草树木调整五、民俗化煞法19京西古村落:爨底下村全景鸟瞰生态意义景观价值择居心理定势传统四合院地理五诀理想风水选址的五个步骤:1觅龙:所谓龙,就是地脉行止的起伏。《地理大成》中说:“龙者何?山之脉也。„土乃龙之肉、石乃龙之骨,草乃龙之毛。”觅龙的方法首先是寻祖宗父母,审气脉,辨生气,分阴阳。祖宗是指山脉的出处,亦即群山的起源处。父母即指山脉的入首处。理想风水选址的五个步骤:2察砂:“砂”也指山体,“龙”指高大的主要山体,“砂”是“龙”旁边的小山丘。风水认为仅有“龙”还不能成为吉祥之地,需要各种“砂”来拱卫和呼应,没有“砂”“龙”很难聚“气”。“察砂”就是对周围山体的考察,在“察砂”中最重要的为“四神砂”,就是吉祥地的左右前后的四个小山。以四方星宿(四宫)命名。青龙(位于吉祥地之左)白虎(位于吉祥地之右)朱雀(位于吉祥地之前)玄武(位于吉祥地之后)理想风水选址的五个步骤:3环水:吉祥地点离不开水,风水学认为“龙”迎气生气,“砂”聚气藏气,“水”能载气纳气。河流作为传递生气的通道。吉祥之地的“水”应该与“龙”和“砂”一起,对该地点造成重叠、内敛向心的作用。风水之法,得水为上。水主财,强调水形环抱的重要。“水口”是指两条河流汇合以后从山之间流走的地点,来水的水口为“天门”,去水的水口为“地户”理想风水选址的五个步骤:4定向:“向”就是建筑方向,要求经过基址的纵轴线,后对来龙,前向案山。早期“向”以采光、背风、排水为主要因素,逐步将建筑与五行相生相克引入,并逐步形成将八卦、五行、干支等因素综合起来推算。理想风水选址的五个步骤:5点穴:风水认为吉祥地往往是一个范围,而“穴”则是吉祥地中最吉祥的那个点。“生气”就是从这里冒出来的。“点穴”就是指综合考虑山水状况之后,准确找到“龙”“砂”“水”后最完美的那个点。“穴”一般成为核心建筑的基址,如城镇主街的交叉口,都城的朝殿,周郡的公厅,宅舍的中堂。建筑风水中的风水宝地风水宝地模式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这是风水观念中宅、村、城镇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格局。东西向河流选址水北《阳宅十书》曰:“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汗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古代风水的选址观念最佳城址1.祖山:基址背后山脉的起始山;2.少祖山:祖山之前的山;3.主山:少祖山之前、基址之后的主峰,又称来龙山;4.青龙:基址之左的次峰或岗阜;5.白虎:基址之右的次峰或岗阜;6.护山:青龙及白虎外侧的山;根据古代风水理论形成的基址选择原则,城址的最佳位置处于右图所示位置:7.案山:基址之前隔水的近山;8.朝山:基址之前隔水及案山的远山;9.水口山:水流去处的左右两山,隔水呈对峙状10.龙脉:连接祖山、少祖山及主山的山脉;11.龙穴:基址最佳选点,主山之前,山水环抱中央。古代风水的选址观念最佳城址最佳村址古代最佳村址的选择讲究负阴抱阳,金带环抱。北玄武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风水绝佳楼宇——四神砂白虎北最高东西次高南最低水环绕商代殷墟选址建筑淮内位反弓著名城市中国著名的都市中,北京城的周易格局,洛阳城的天地之中,南京城的虎踞龙盘,武汉城的龟蛇锁江,长安城的八水环绕,成都城的城固神佑等等著名城市北京:北依山险、南控平原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它有3千多年的历史,周武王封尧的后代于此,后来成为燕国的国都。辽代以北京为陪都,称燕京。金代于1153年迁都北京,改名为中都,从此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元代以北京为大都,以“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原则建设北京,奠定了北京城的规模。明初定都应天(今南京),为了杀元代的王气,拆除了元朝的宫殿,把北城墙向南推移。明成祖迁都北京,为了体现皇权的核心地位,把全城的中轴线向东推移了150米,新建的宫殿都在中轴线上,又在线北堆筑了一座景山,用以镇元代残余的王气,以便明代长治久安。清代仍以北京为都城,增建了地坛、日坛、月坛,用以祭祀。北京城南面有天坛,北面有地坛,东面有日坛,西面有月坛,分别表示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北京城北京之所以历来成为军事重镇、政治中心,这与其地理形势有关。它地处华北平原与西北蒙古高原、东北松辽平原之间,北是燕山山脉,西北是茫茫千里的蒙古内蒙古大沙漠、戈壁滩,西南是太行山脉余脉,南面是华北平原,东面是渤海湾。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环抱渤海,成为拱卫北京的屏障。北京北依山险,南控平原,处于北京小平原、南方中原黄淮海大平原、北方山地之间,必然引起历代先哲的重视视频3坎宅巽门四合院由于近代以来以来快速工业化、城市化、不平衡发展,人口聚集将近1800万,北京的地下水位在加速下降,许多年份和季节永定河已经处于断流状态,北京成为中国北方缺水、较为干旱的地区。著名城市南京:虎踞龙盘、依山傍水南京的西面有座石头城,故址在今江苏南京清凉山,像一个蹲着的老虎,东面有钟山,像盘曲的卧龙。所以,历来的人们称南京为“虎踞龙盘”。这个称呼由来已久,据晋代张勃的《吴录》,刘备派遣诸葛亮到南京,诸葛亮叹道:“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北周庚信在《哀江南赋》云:“昔之虎踞龙盘,加以黄旗紫气。”唐代刘知几在《史通·书志》解释说:“虎踞龙盘,帝王表其尊极。”唐代李白在《永王东巡歌》云:“龙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可见,“虎踞龙盘”一词已为人们认同。南京先后有不少王朝和政权在此建都。三国的东吴以及后来的东晋、宋、齐、梁、陈曾在此建都,史称六朝古都。以后,南唐、明朝、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和蒋介石国民政府短期在此建都。南京有的是阴阳两宅贵不可言的风水宝地,但若作为帝王之都,又根基不牢。按中国风水术,龙逆水上朝顺水下,此乃逆势。龙脉逆水而行,非力量深厚者不为。南京东面的宁镇山脉走势,一方面印证出钟山之尽结确有王气。但是,祖山亏欠,龙脉跌宕起伏,灵秀有余而雄浑不足,又从根本上揭示了其后继乏力的先天不足。南京有的是阴阳两宅贵不可言的风水宝地,但若作为帝王之都,又根基不牢。按中国风水术,龙逆水上朝顺水下,此乃逆势。龙脉逆水而行,非力量深厚者不为。南京东面的宁镇山脉走势,一方面印证出钟山之尽结确有王气。但是,祖山亏欠,龙脉跌宕起伏,灵秀有余而雄浑不足,又从根本上揭示了其后继乏力的先天不足。公元211年,孙权迁都南京,建立东吴政权,历69年,为晋所灭。公元318年,琅琊王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东晋王朝。102年后,为刘宋所灭。公元549年,侯景之乱发生,兵围台城,梁武帝萧衍活活饿死于皇宫,南京城内军民遭受了一次空前的劫难。公元589年,隋平江南,陈亡。史载,南京“城闉宫阙,平荡耕垦”。公元937年,李昇建立南唐,定都南京。975年,被宋攻灭。公元1275年,元军占领南京(史称建康府),四年后南宋灭亡。公元1368年,朱元璋定都南京,不久祸起萧墙,明朝国都从南京迁往北京。公元1645年,清军占领南京,南明政权灭亡。公元1853年,太平天国大军占领南京,建都天京,后为清军所破。城建城破,南京二历屠戮。著名城市洛阳:生于苏杭,葬于北邙洛阳是九朝故都,跨越时间长达千年有余。“生于苏杭,葬于北邙。”洛阳城北的邙山是中国人终极归宿的代名词,邙山上陵墓多得“几无卧牛之地”,更有6代24帝长眠于此,分布之密、数量之多、延续年代之久,堪称中国之最。“邙山属崤山余脉,高出黄河、洛河水面约150米,地势开阔,南有洛水,地处黄河与洛河交汇处,‘水口’是上上之选,整个陵区的风水是不错的。在邙山地表以下5~15米的土层,渗水率低、黏结性好、土壤紧硬密实,最适于安置墓穴。”著名城市西安:南阻秦岭,北滨渭河西安,古代称为镐京、长安,它是我国著名的古都。西周以丰、镐为都,秦以咸阳为都,均在西安附近。西汉、新、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都在西安建都。东汉、曹魏、后唐都在西安建有陪都。历代统治者之所以看中了西安,这与西安的地理形势有关。西安地处关中平原,南阻秦岭,北滨渭河,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史记留侯世家》记载汉代张良对西安的赞誉:“夫关中左崤、函,右
本文标题:2建筑风水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17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