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创造新业绩 迎接十七大
创造新业绩迎接十七大(2007年7月20日)当前锡山的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折关头。这次区委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和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上半年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下半年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和干部群众,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奋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下面,我根据区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讲四个问题。一、充分肯定成绩,进一步坚定科学发展信心今年以来,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一个高于、四个着力”的工作要求,坚持好中求快、优中求进,扎实推进“集约锡山”建设、“和谐锡山”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双过半”目标。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4.7亿元,同比增长17.8%;财政收入22.7亿元,增长28.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0.2亿元,增长3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42元,增长12.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688元,增长13.7%。总体上看,经济运行呈现增长稳定、结构改善、质态提升、后劲增强的新特点。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坚持把转型发展、调整结构作为主要着力点,不断推进产业升级。服务业发展走势趋好,江南商贸物流城、通江物流园两大集聚区加快建设,全区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1.2亿元,增长21.8%,占GDP比重为33%,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亿元,增长16.6%。高铁无锡站前国际商务区规划正式启动,鹅湖动漫产业城项目成功签约。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28.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42.7%,同比提高6.2个百分点;规模骨干企业支撑有力,大明、兴达、红豆、健鼎等4家企业产值超10亿元,规模工业占全部工业总量的76.5%,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电子信息、新材料、精密机械等主导产业规模企业实现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成功举办第二届轻型电动车展览会。现代高效农业突破推进,以现代农业开发试验区“一区十园”为载体,大力实施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高效农业面积增加至10万亩,占可种养面积的42.4%,“一村一品”农业特色村比例达到51%。节地节能减排成效显现。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推广多层标准厂房建设,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工业亩均投入产出强度均有所提高。坚持把节能减排放在重要位置,相继出台节能降耗、主要污染物减排三年行动纲要;加强26家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和技术改造,万元GDP能耗0.79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4%;强化重点污染源减排,化学需氧量(COD)排放累计削减21%,二氧化硫(SO2)排放累计削减61%,共有52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15家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10家企业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开发区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制定实施环保优先“666”行动计划,重点突出“五小”企业、“两高”行业专项整治,关闭“小化工”企业42家;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东亭污水处理厂二期投入运行,安镇污水处理厂完成设备安装,鹅湖、东港、锡北污水处理厂全面启动,管网建设同步推进。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85万亩,新增绿地117万平方米;制定实施河道疏浚整治三年计划,上半年完成清淤土方357万方;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和卫生镇创建扎实推进,东亭街道通过国家卫生镇省级调研。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13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2.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53.4%,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紧建设。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亿元,增长22.2%,其中工业投入57.9亿元,增长16.2%。投入结构有所改善,高新技术投入增幅较大,技改投入占全部工业投入的49%,比去年底提高4个百分点,服务业投入增幅高于工业投入增幅20.6个百分点。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大力实施“五十百千万”工程,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北京、南京、合肥科技行共签订合作项目20余项,与东南大学、南农大、合肥工大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清华大学成果转化基地10个研发项目启动建设。科技创业园、中国(无锡)纺织创新服务平台等载体建设加快,新建“三创”载体5.5万平方米。全区专利申请数42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占比为10.7%,超过市下达年度占比考核目标。外向开拓继续纵深推进。招商引资总量扩大、质量提升,新批外资项目66个,其中超千万美元项目26个;到位注册外资1.7亿美元,增长11.5%。外资经济贡献份额不断提升,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企业产值增长40.1%,入库国税增长36.9%,上半年全区纳税百强企业中外资企业占了43家。外贸出口增速较快,自营出口完成7.5亿美元,增长47.9%,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占出口总额的51.2%和18.8%。“走出去”取得新突破,红豆集团在柬埔寨投资开发的工业园区全面启动建设。城乡建设取得新的成绩。规划编制工作继续深化,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和谐社区、古镇古村保护规划全面推进,全市首个区级规划展示馆如期开馆。锡沙线、锡太线建设快速推进,东亭路南延、二泉路东延、友谊路南延等重点道路工程基本完成,锡张高速沿线征地拆迁全面启动。拆迁安置建设力度加大,共拆除各类房屋面积37.1万平方米,竣工安置房面积55.9万平方米。新农村建设各项重点工作推进有序,示范镇村创建成效明显。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安镇谈村成立了全区首家富民合作社。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公交化改造,区域公交网络基本形成。按照“八化”要求全面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创新开展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涌现出羊尖水墩上、安镇谢埭荡、东港朝东巷、陆家弄等一批整治亮点。顺利完成对新区部分夹花地的接收管理工作,新一轮行政村调整优化基本实施到位。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把改善民生、社会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和谐锡山”建设取得新成效。富民工程扎实推进。上半年,全区实现城乡劳动力就业再就业3874人,其中被征地农民就业1663人。大力推进城保扩面工作,健全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全面实施城镇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保险协调推进,城镇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农村养老保障综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8%和87.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5%。重视解决困难群体生活问题,巩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施了医疗惠民救助工程,对无业重度残疾人实行生活救助金制度。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持续推进,高考、中考取得大面积丰收;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100%;举办第二届阿炳文化艺术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加快推进世代服务机构建设,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在成功创成市首批文明城区基础上,迅速掀起了新一轮和谐创建热潮,广泛开展“同创新业绩、共建新锡山”主题教育活动。深化“平安锡山”、“法治锡山”创建,大力开展“五五”普法宣传,不断推进“法治江苏合格区”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大信访、大调解、大防控机制,社会保持安定有序。围绕争创全市党的建设模范区,着力提高党的建设水平。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实施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好班子”争创活动,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加强。以“三型”党组织创建为抓手,扎实推进“强基工程”,农村、社区、机关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全面推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开展中纪委八项禁止性规定自查自纠工作,深入推进反腐倡廉,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的党员干部。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着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在宏观调控力度持续加大、各方面困难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些成绩实属不易。今年以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凝心聚力求发展,同心同德促和谐,攻坚克难,创新开拓,呈现出一派齐头并进、奋力争先的生动景象,特别是在推进科学发展方面出现了许多新亮点、新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进一步转型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业已形成的良好发展局面,再接再厉,乘势而上,把下半年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但是也要清醒看到,日益严峻的宏观形势与自身发展的深层矛盾相互交织,我们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压力:一是国内宏观经济正由偏快转向过热,物价持续上涨,导致市场加息预期不断增强;外贸顺差急剧扩大,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剧,国家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的趋向十分明显,用地控紧、银根收紧、能源趋紧、审批从紧等硬约束有可能继续趋强。二是中央和省市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工作要求,特别是随着太湖水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苏南地区将实行国内最严格的环保政策和产业政策,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将难有立足之地。全区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超出环境容量,上半年COD削减没有达到计划进度,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回落到70左右,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三是引领全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大投资项目不多,企业创新投入整体不足,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成长不快,产业整体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四是民生问题尚须重视,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难度增大,环境污染、征地拆迁等引发的一些社会矛盾不容忽视。五是党风廉政建设、机关作风建设等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领域的腐败现象比较突出,反腐倡廉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二、更新发展理念,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5月下旬因太湖蓝藻暴发而引发的供水危机,是大自然对我们的一次严重警告,是对粗放增长方式的一次当头棒喝,使我们再次痛切感受到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事发水中,根在岸上。分析这次生态危机发生的原因,根本上说是我们这个地区的环境容量和土地资源,已经无法承载目前如此密集的人口、产业和城市增长。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太湖水污染治理会议上,省委李源潮书记指出:“无论经济怎样繁荣发达,如果不能让老百姓饮用干净的水,人民群众就不会认可我们的全面小康模式,江苏全面小康的成果就会被颠覆。”市委杨卫泽书记指出:“在发展的十字路口、转折关头,我们必须深刻警醒和反思,必须痛下决心转变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李书记和杨书记的讲话,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确实在发展问题上,我们已经没有任何退路,必须真正痛下决心,在发展观念、发展思路、发展举措上作出重大调整,加快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1、加快转变思想观念。改革开放以来,锡山紧紧抓住乡镇工业和开放型经济发展两次重大机遇,加快工业化、国际化、城市化进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总体实现全面小康的地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传统粗放增长方式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是到了现在的发展阶段,过去的发展模式已越来越表现出其极大的局限性。这两年,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转变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提出了“转型发展”的命题,加快了“集约锡山”的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来讲,从深层分析,我们转型的步伐还不快,“转身”的力度还不够,或者说传统的路径依赖还没能得到根本转变。这次太湖生态灾害和供水危机,给了我们一次不仅对环境问题、而且对发展问题作出深刻反思的机会。从经济结构看,我区产业形态以“两头在外”的工业制造为主,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65%,这种典型的工业主导型的经济结构,本身对资源环境有着高度的依赖性,在工业产值、出口总量持续增加的同时,也使我们相应付出了资源、环境的沉重代价。尤其是产业结构仍以传统产业为主,一些企业仍然处在乡镇企业初创时的发展水平,高能耗、高污染、低产能、低效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从环境状况看,一方面,快速的经济发展给环境保护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使多年积累的环境危机处于集中暴发的边缘;另一方面,有限的环境容量已成为发展的一大制约瓶颈,出现一些项目由于环境总量限制而无法建设。国家和省市正对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制定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对
本文标题:创造新业绩 迎接十七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246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