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讲: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一、如何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为会计假设,它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假定,是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明确的前提条件,一般认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一)会计主体1.会计主体的概念: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一般来说,凡拥有独立的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收支、盈亏并编制报表的企业或单位就构成了一个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个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可以是单一的一个企业,也可以是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2.强调:(1)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又称为法律主体。根据会计主体的定义可知,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不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例如企业内部的某个单位)。(2)会计主体简单地说就是能够进行独立会计核算的单位,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上具有绝对的独立性,不仅要与其它会计主体分开,而且还要独立于本企业主体的所有者。也就是说,当企业与业主有经济往来时,会计应将业主当作另一个实体,做到往来账面清楚。3.会计主体前提的主要意义:(1)根据会计主体前提可知,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业务,不能核算和监督其它主体的经济业务。例如:A公司的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A公司的经济业务,不能核算和监督B公司的经济业务。(2)会计主体前提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例如:不能把本企业股东或者职工个人的收入作为本企业的收入核算;(3)该假设前提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它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同时说明某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仅与该会计主体的整体活动和成果有关。例如:购买一批原材料,只需要在本企业账中反映原材料增加就可以了,不必反映卖方企业的库存商品减少。卖方企业的库存商品减少在卖方企业的账中反映。〔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般来说,凡拥有独立的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收支、盈亏并编制报表的企业或单位就构成了一个会计主体B.会计主体可以是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也可以是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C.会计主体一定是法律主体D.会计主体假设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答案:ABD解析: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不是对等的概念,法律主体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二)持续经营1.持续经营的含义: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注意教材第5页最后一行缺两个字)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2.持续经营前提的意义:持续经营前提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破产清算等。明确了这个基本前提,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适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为解决很多常见的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问题提供基础。例如: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固定资产可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发挥作用,如果企业会持续经营下去,就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进行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产品的成本中。如果企业不会持续经营下去,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按期计提折旧。3.说明:持续经营只是一个假定,任何企业在经营中都存在破产、清算等不能持续经营的风险,任何企业都不可能长生不老,一旦进入破产清算,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方法。〔例〕持续经营假设是假设企业可以长生不老,即使进入破产清算,也不应该改变会计核算方法。()答案:×(三)会计分期1.会计分期的含义: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2.会计分期前提的意义: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据以清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从而及时地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3.会计期间: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都是按照阳历计算,其中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称为会计中期。会计核算的前三个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1)会计主体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空间范围,是持续经营前提和会计分期前提的基础;(2)持续经营前提是会计分期前提的基础,会计分期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例〕会计主体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空间范围,会计分期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答案:√解析:会计主体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所以,会计主体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空间范围。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因此,会计分期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四)货币计量1.货币计量的含义: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2.货币计量前提的意义:由于货币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其它的计量单位,如实物计量和时间计量,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无法在量上进行比较,也不便于汇总经济信息。因此,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收支等情况。3.记账本位币(判断题):记账本位币是记账使用的货币种类,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注意:(1)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2)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会计核算四项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具体地说: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例〕记账本位币指的是记账使用的货币种类,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核算必须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答案:×解析: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例〕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择某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并按照记账本位币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答案:×解析: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二、筹资业务的核算(一)、账户的设置为了核算企业筹集资金的过程,应设置“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账户来反映筹资时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设置“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账户来反映筹资时资产的增加;设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账户来反映筹资时负债的增加。“实收资本”账户“实收资本”账户,是用来核算按照企业章程的规定,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股份公司为股本)。该账户贷方登记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数;借方登记企业按法定程序报经批准减少的注册资本数,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实有的资本或股本数额。2、“资本公积”账户“资本公积”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该账户的贷方登记企业取得的资本公积金数额;借方登记资本公积金的减少数;期末贷方余额,表示企业资本公积金的实际结存数额。3、“固定资产”账户(原价)“固定资产”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原价。该账户的借方登记不需要经过建造、安装即可使用的固定资产增加的原始价值;贷方登记减少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期末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4、“银行存款”账户“银行存款”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该账户是一个资产类账户,其借方登记存入的款项,贷方登记提取或支出的存款。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5、“短期借款”账户(≤1年)(只核算本金)“短期借款”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借款。该账户是一个流动负债账户,企业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表明流动负债的增加,应记入“短期借款”账户的贷方;归还借款时,表明流动负债的减少,应记入“短期借款”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期末尚未归还的短期借款的本金。6、“长期借款”账户(>1年)(核算本金及利息)“长期借款”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种借款。该账户贷方登记企业借入的各种长期借款数(包括本金和利息);借方登记各种长期借款归还数(包括本金和利息)。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归还的长期借款本金和利息数。(二)、核算举例【例1】甲公司收到国家投入的流动资金5000000元,款项存入银行。企业收到国家投入资本,国家资本金增加应记入“实收资本”账户的贷方;同时收到的资金已存入银行,银行存款增加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该业务应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银行存款5000000贷:实收资本5000000【例2】甲公司收到A公司投入设备一台,投出单位账面原价500000元,双方协议确定的价值为650000元,设备已投入使用。企业接受其他单位投资,法人资本金增加,应记入“实收资本”账户的贷方;同时收到设备,使公司的固定资产增加,应记入“固定资产”账户的借方。该业务应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固定资产650000贷:实收资本650000【例3】B公司用商标权向甲公司投资,应经专家评估确认,价值为80000元。企业接受其他单位投资,法人资本金增加,应记入“实收资本”账户的贷方,同时收到商标权投资,使无形资产增加,应记入“无形资产”账户的借方。该业务应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无形资产80000贷:实收资本80000【例4】A有限责任公司由甲、乙两位股东出资200万元设立,每人各投资100万元。两年后,为扩大经营规模,该公司准备吸收新投资者丙,将注册资本增加到300万元。按照投资协议,丙需出资150万元,同时享有1/3的股份。接到银行通知,150万元投资额已经到账。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A有限责任公司吸收股东投资,一方面导致资产增加,记入“银行存款”账户借方;另一方面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在工商增加的注册资本份额,记入“实收资本”账户贷方,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记入“资本公积”账户贷方。A有限责任公司应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借:银行存款1500000贷:实收资本——丙1000000资本公积500000【例5】由于季节性储备材料需要,甲公司向银行申请借入流动资金300000元,借款期限3个月,已办妥借款手续,款项已转存银行。公司向银行借入流动资金,一方面说明增加临时借款,应记入“短期借款”的贷方,另一方面说明银行存款增加,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该业务应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银行存款300000贷:短期借款300000【例6】甲公司向银行借入两年期借款1000000元,借款暂时存入银行。公司将借款存入银行,一方面使银行存款增加,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说明企业的长期借款增加,应记入“长期借款”账户的贷方。该业务应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银行存款1000000贷:长期借款1000000三、采购业务的核算(一)帐户设置1、“库存现金”账户这个账户是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的库存现金。结构是:借方登记库存现金的收入数,贷方登记支出数,借方余额表示库存现金的实有数。本账户按币种设置“库存现金日记账”,进行序时核算。2、“预付账款”账户这个账户是资产账户,用来核算企业按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结构是:借方登记预付的货款和补付的货款;贷方登记以所收货物抵销的预付账款;本账户余额方向不固定,借方余额表示预付的账款,如有贷方余额(即实际收到货物大于预付款的部分)则表示尚未补付的货款。本账户按供应单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3、“在途物资”账户这个账户是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购进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结构是:借
本文标题: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378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