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题参考答案1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题参考答案(公共政策学)一、名词解释1、决策行为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2、林德布洛姆林德布洛姆是美国学者,著有《决策过程》等书。他在批评理性主义模型过程中构建了渐进主义公共政策过程理论模型。他的渐进主义思想始于1953年,于1952年发表于《公共行政评论》春季号上的一篇论文提出“渐进调适的科学”这一概念。他认为理性化虽被当成公共政策追求的目标,但基于“完全理性”的理性主义模型在实践中则有不可行性。他主张专家广泛地参与主体了解彼此的价值偏好,透过妥协调适、良性互动进而实现政策的动态均衡。这种动态的均衡最大限度地反映了西方工业文明及其与之相一致的西方政治民主的实质和政治制度的特征。渐进主义模型包含两组命题:1)公共政策实际上只是过去政府活动的持续,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而对现行的政策做出的局部、边际性的调适。2)决策者把决策看作一个典型的一步接着一步、永远没有完结的过程。这个模型反直接决策者设定为“按部就班、修修补补的渐进主义者或安于现状者”,同时他又是一个头脑清醒、与决策中庞大无比和各种社会政治力量“进行勇敢的角逐的足智多谋的问题解决者”;把政策结果设定为看上去似乎行动缓慢,但积小变为大变,其实际速度要大于一次大的变革。3、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起源于对美国国会制度的研究。它主要吸收新古典经济学中有关“经济人”的假设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中有关制度在经济生活中作用的理论,其主要分析工具有产权、寻租和交易成本等理论。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者把制度界定为“工作规则的组合,它通常用来决定谁有资格在某个领域制定决策,必须提供或不提供何种信息,以及如何根据个人的行动给予回报”。同时,他们把政治视为“集体行动的困境”,即当每个人体采取行动以实现个人偏好的最大化时,却可能产生对集体而言为次优的结果。这种“集体行动的困境”的经典例子就是“囚徒困境”和“公地悲剧”。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从“经济人”假设出发,认为个人行为是基于个人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因此,制度被看成是个人行为的结果,制度的创造及其变迁就是相关的政治行为者之间达成一致协议的结果。理性选择理论制度主义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发现了在决定政治结果时,制度影响政治行为者之间战略互动的方式。首先,政治行为者的行为不是由非个人的历史力量驱动,而是经过个人的战略计算后采取。其次,这种战略计算深受行为者对他人可能实施某些行为的预期的影响,使制度具有可预测性和稳定性的特征。因此制度对政治生活中行为者之间战略互动的构造表现为:通过影响政治行为者选择活动的范围和序列,通过提供有关减少他人相应行为不确定性的信息和实施机制,制度可以引导政治行为者进入特定的计算过程,并作出相应的行为选择,从而有可能改善社会政治结果。4、集体访谈法集体访谈法是无结构访谈法中的一种,是指将若干个被访问者集中在一起进行访谈。集体访谈中存在两对互动关系,一是访问者和被访问者之间的互动,二是不同的被访问者之间的互动。集体访谈的常见形式是:焦点团体座谈会、头脑风暴法、德尔菲函询法等。5、公共政策调整公共政策调整指,在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根据政策评估和监控所反馈的信息对原有政策中不适应政策对象和政策环境变化的部分,采取渐进的方式,进行增删、修正和更新。公共政策调整有渐进性、局部性、动态性等特点。公共政策调整是对政策系统本身的调整,内容涉及公共政策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主要包括:政策目标调整;政策方案调整;政策措施调整;政策关系调整;政策主、客体调整;6、政策规划政策规划,也称政策构建,是指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草拟和评估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也就是说,它应将问题界定、目标确定、政策抉择等从“政策规划”这一概念中剔除出去。政策规划的特征主要有两点:一是从政策规划的主体来说,多元化和政府主导并存。二是从时间进程上来看,政策规划主要存在于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即仅涉及方案设计和方案择优两个方面。二、简答题7、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的作用何在?德洛尔是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教授,与阔德创办了《政策科学》杂志,他被认为属于第二代公共政策学家。德洛尔的《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适用》和《政策科学构想》三部著作被看作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作出的学术贡献主要有:1)分析研究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一些误区。他认为行为科学分为以提供有关人的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为职志的理论行为科学和以直接应用为职志的应用行为科学,并且将这种划分与自然科学分为理学和工学等量齐观,是错误的。他认为以理性人假设为前提的管理科学无视制度问题,不能研究政治价值等非理性问题。2)指出了美国政策科学进入新阶段的发展方向。他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所使用的系统群研究方法,并大力主张将这种方法引进公共政策学。3)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统”的概念。4)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质和实践性。8、怎样理解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公共决策的民主化,是指保障公民和各种社会政治团体以及政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与公共决策过程,保障政策内容尽可能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过程中形成民主的体制、程序和气氛。就形式而言,决策过程的民主化主要包括:一,在政策目标确立后,直接决策者要及时征求各部门、各地方的意见与建议,尤其要听取政策执行部门的意见。二,在征求意见时,力求广泛而全面。三,在实际决策过程中,要有一个反复研究和拟订、修改政策方案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看法,完善决策。公共决策过程是一个“公共选择”过程,是一个类似于市场决策的复杂交易过程。如同市场运转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公共决策需要遵循民主规则,并且先于具体的决策过程。决策进程的民主化首先要在尊重本国历史传统、政治文化、旧体制等约束条件下,确定一种适合于本民族决策的民主规则。在我国,民主集中制是公共决策所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9、简述公共政策方案的设计原则。政策方案的设计是政策制定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个步骤,要确保方案的质量,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原则:1)紧扣政策目标。政策方案的设计必须时刻以有关政策目标为核心,与目标保持一致,真正全面贯彻目标的要求。设计方案要紧扣暂时的、直接的政策目标,还要注意符合这些目标背后或超越于这些目标之上的一些长期的、间接的或更重要的目标。2)规划多重方案。所设计的方案数量一般至少不低于两个,且越多越好。意义在于可以让人们利用自己的理性能力去尽可能充分地考虑一切可能的解决方案,多重方案的设计也能为此后修正、调整和更新政策方案提供便利条件。当然,方案越多,设计和评估的成本也会随之越大。一般认为五个左右的政策方案通常就已基本满足多重方案的原则要求。3)方案彼此独立。这项要求所设计的多重方案彼此要相对独立,互不隶属,当然彼此可以同属某一大类。4)方案要有创新。我们应该看到每一个问题的特殊性及其未来的变化性,应该力求通过不同程度的创新性方案更好地解决问题。当然,我们重视方案的创新性,并不意味着不要任何已有成功经验和办法,或者是单纯为创新而创新。5)方案切实可行。要充分考量现有和将来的条件,去设计实现目标的主体、手段、技术、步骤等,力争它们都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等。10、政策质量低劣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政策质量低劣是指政策制定不能准确地针对政策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相应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目标错位或模糊不清。目标是政策执行的方向和指南,目标错位或目标不明,都将导致政策执行偏差。2)政策“打架”。政策“打架”使政策执行者难以把握正确的执行标准,从而产生执行混乱和执行偏差。3)政策不可行。政策过于抽象,或缺乏具体的操作方案,使政策的实际执行过程很困难,甚至不可能。4)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使政策资源不能优化配置与合理使用,从而造成政策执行偏差。三、论述题11、试比较中国和美国公共政策的纵向形式构成。公共政策的纵向形式构成可划分为中央政策、地方政策或基层政策。中国和美国的公共政策形式有一定区别,下面作一个简单对比。1、中国公共政策的纵向形式构成第一、中国作为一个单一制国家,基本政策的制定权属于中央,地方政策只是中央政策的具体化。第二、从形式上看,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有两个、三个、四个层级:1)直辖市-区(地级);2)直辖市-区(县)-乡(镇);3)省(自治区)-县(市)-乡(镇);4)省(自治区)-县(市、区、自治县)-乡(镇)。地方政策可相应划分为省政策、市政策、县政策、乡政策。乡政策也叫基层政策。第三、在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的中国,地方政策、基层政策仍具有一定的能动性。第四、在中国,中央政策只能是一些原则规定,可称之为宏观政策,地方政策的中观性在当代中国有典型的表现。第五、地方人大决策机构获得法的形态的那一部分是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第六、地方行政决策获得法的形态的那一部分是地方性规章。第七、地方政策中未获得法的形态的那一部分,以及基层政策,是地方政府以及基层政府发布的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2、美国公共政策的纵向构成形式在美国,中央政策与州政策之间不是决定与被决定、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但其州政策与地方政策之间存在着决定与被决定、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市政策在地方政策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市政权的体制各有不同,主要有四种类型:强市长-议会制、弱市长-议会制、市议会-经理制、委员会制。县的主要职能是作为州的行政管理单位,因此,县政策更强调是对州政策的执行。在美国多数州,县以下不设乡,有的虽然设乡但其职能已消失殆尽。12、改革开放初期,在我国的政策实践中一度出现“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又放”的情况,试用公共政策变动的有关理论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其影响。政策稳定是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当现行政策网络中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或者受到外界的压力是,都有可能产生政策创新的要求,并在一定条件下导致某个政策甚至一系列政策的变动。安德森认为政策变动存在三种形式:现行政策的渐进变化;在特定领域中创立新的法规;新一轮大选后在公共政策方面的大调整。政策变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决策者的变动;政策环境的变化;政策资源的限制;政策的失效或低效;政策的合法性受到置疑。改革开放是在摸索中进行的,人们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影响了政策的变动。同时,随着环境的变化,在政策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预先估计不足或监控不严造成浪费或决策者发生价值转向,使政策难以持续。部分政策由于决策失误或遇到阻力或其他方面问题而无法再发挥其原有的功效、解决它所针对的社会问题,这样的政策就需要更换,以免造成负面影响。如果一项政策无助于满足人民群众基的需要,反而引起或加剧了人们之间的矛盾,这样的政策老百姓不仅不会拥护,而且会抵制和反对。诸多原因造成了改革开放初期政策的频繁变动。政策变动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政策变动是政策发展的必然,是政策适应变化、与时俱进的表现。但政策变动并非都是必要的和正确的,并非都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也并非都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不适当的、过于频繁的政策变动就增加了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成本,限制了政策效应的发挥,同时不符合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要求,让群众无所适从,对人们的工作生活造成极大影响,不利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四、案例分析根据上述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进行公共政策监控?通过政策监控,可以增加政策过程的合法性、合理与有效性,及时纠正政策过程各个环节出现的偏差,实现预期政策目标,保障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案例中的社保基金是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钱”、“保命钱”,与他们的晚年生计息息相关。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监控,社保基金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违法现象,侵犯了职工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对社会的稳定繁荣构成了威胁。2、在社保基金管理问题上,政府劳动部门应如何发挥它的独特
本文标题: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题参考答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385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