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电子文件的鉴定和归档
第六章电子文件的鉴定和归档第一讲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简单地概括起来就是文件从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由于文件价值形态的变化,这一过程可以分为若干阶段;文件在每一阶段因其特定的价值形态而与服务对象、保管场所、管理形式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冯慧玲教授认为,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基本思想主要有如下方面:(1)电子文件从其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纳入同一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之中;(2)这一过程依电子文件的功能和价值形态的变化可以划分为若干阶段(如现行期、半现行期、非现行期),不同阶段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处于后阶段的电子文件有向前阶段转化的可能;(3)电子文件的阶段性与其物理位置、保存场所没有对应关系;(4)对电子文件生命全程的管理和监控措施应该向前延伸到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之中。关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比较研究_许见亮.caj第一节电子文件的鉴定文件的鉴定主要是指文件价值的鉴定,即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判定文件的历史和现实价值,确定其保管期限,对保存期已满的档案进行审核,并按照审核结果对档案作相应处理(销毁或继续保存)的一项业务工作。电子文件因其形成与管理的特殊性,其鉴定工作更具难度和复杂性,为保证归档电子文件准确、完整、系统,电子文件的鉴定主要是在归档前完成。一、电子文件鉴定工作的类型、特点和程序(一)类型文件的鉴定可以分为全面集中鉴定和单项随时鉴定。全面集中鉴定:由各方工作人员组成鉴定小组,对需要归档的文件或保管期限满的档案进行全面鉴定。单项随时鉴定:相关管理人员出于某种特定原因,对文件的某种状态进行专项检查分析,以确定是否采取相应措施。(二)特点多维性:鉴定范围拓宽;鉴定部门更广泛。全面集中鉴定:间隔性:在一份文件的生命周期内,全面鉴定只有三次左右。相对模糊性。单项随时鉴定:连续性;分散性;相对清晰性。(三)程序电子文件的鉴定在程序上与传统文件大不相同,除了保留三级鉴定环节外,还增加了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和电子文件形成时的鉴定环节,即把鉴定提前到文件生命周期最初的阶段。根据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委员会制定的《电子文件管理指南》,电子文件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概念阶段、形成阶段、维护阶段。相应的,电子文件的鉴定贯穿其各个阶段,各有特点。(1)概念阶段:电子文件的设计阶段,即电子文件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设计、安装阶段。(2)电子文件的第二次鉴定主要是在形成阶段进行。(3)电子文件的第三、四次鉴定主要在维护阶段进行,档案部门肩负起了对电子文件进行维护的职责。二、电子文件鉴定的基本方法(一)内容鉴定法这种鉴定方法以美国国家档案馆为代表。是指通过审阅文件的内容判断其价值,要求全面审阅和分析文件的正文,以及文件题名、名称等形式特征,从文件反映的内容信息判断其价值。(二)职能鉴定法职能鉴定法是按照立档单位在政府机关体系中的地位和各项职能的重要性来确定档案的价值,首先由波兰的档案学者卡林斯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提出,后经德国、加拿大、美国等档案学者的完善,加入了新的思考角度,视野更为宏观,它更为适用于电子文件价值的鉴定,是电子文件鉴定的基本方法。两种方法的分歧在于按照职能对文件进行鉴定应侧重于文件本身还是文件内容。三、电子文件鉴定工作范围第一阶段:归档前的鉴定,这是电子文件鉴定工作的重要环节。首先,文件形成单位按照规定的项目,对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负责人签署审核意见,检验和审核结果填入《归档电子文件移交、接收检验登记表》,如表1-1所示。(对电子文件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与电子文件技术鉴定的内容有相通之处。)其次,参照国家关于纸质文件材料归档的有关规定,确定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并包括相应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第三,根据电子文件的内容,划分保管期限和密级。第二阶段:归档后的鉴定,即在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的鉴定,主要任务是对已到保管期限表的电子档案重新审查鉴定,对失去保存价值的电子档案予以处理。四、电子文件鉴定工作的内容(一)电子文件的鉴别鉴别主要解决“哪些信息需要鉴定”,“哪些信息构成一份文件”的问题,这是电子文件首先要处理的工作。电子文件的鉴别,实质是明确机构形成电子文件的需要,就是将信息系统中的文件信息和非文件信息区分开,即用抽象概括的方法说明机构需要形成哪些电子文件,然后适用演绎的方法判断哪些是我们需要鉴定的文件。具体过程如下:第一,调查分析机构的职能结构和业务活动,明确各项活动中要求形成的电子文件,从而确定电子文件的生成节点;第二,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设计文件登记模块,赋予每一份电子文件唯一的文件号。由于计算机系统程序是人为设计的,人的思维局限也会造成计算机系统程序的局限。因此,被计算机系统剔除的信息最好需要人工再次鉴别,防止遗漏,同时还可以借机调整和改进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二)电子文件的内容鉴定电子文件的内容鉴定是以内容分析为核心,科学地判断电子文件信息的有用程度,即“哪些文件可以保存下来”,“这些文件应当保存多长时间”,这是电子文件鉴定的主体部分,其最终的鉴定成果是根据文件的不同价值,划分文件的保管期限。电子文件的内容鉴定,应以自动鉴定方式为基础,结合人工鉴定共同进行。步骤如下:1.制定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的制定工作应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设计的调查阶段进行。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的具体内容有:第一,根据机构职能图中显示的职能、工作和环节,明确机构的主要职能活动,重要工作内容和关键的工作步骤。第二,根据机构业务流程图中展示的电子文件生成节点,明确电子文件的种类,结合机构的主要职能活动,重要工作内容和关键的工作步骤,将这些环节中生成的电子文件确定为有价值的文件保存。第三,对于某些特殊的电子文件,如微观文件和程序文件,应具体地分析确定其保管期限。制定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的要求:第一,将保管期限表的制定工作纳入电子文件系统的设计工作,与电子文件鉴别工作同步进行,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设计的调查阶段,应着手制定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第二,研究和鉴定各种类型的纸质文件保管期限表,重点分析纸质文件中与电子文件相对应类型的电子文件的保持价值。第三,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是集体合作的工作,除相关档案人员外,还应指定电子文件形成部门的专业人员,或邀请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档案馆的有关人员对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的制定进行具体指导。第四,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应该详细,具有可扩展性,操作性强的特点,档次区分的跨度可以小一些,以便随时更改和补充。2.将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纳入其管理系统并予以保护3.电子文件形成时的即时鉴定在电子文件鉴定自动化系统中,文件一旦生成,系统即将文件与保管期限表的条款对照鉴定,划分其保管期限,然后文件才能进入正常的处理流程。4.保管期限满鉴定。这项工作由档案人员承担。5.进馆鉴定。按照国家集中保管档案的规定,凡是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档案在机关档案室保存一定时期后就需要向相应的档案馆移交。(三)电子文件的技术鉴定技术鉴定所承担的工作就是从技术的角度对电子文件的各方面技术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对电子文件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的认定,以及对电子文件载体性能的检测。为保证电子文件的产生、处理过程符合规范,应建立规范的制度和工作程序并结合相应的技术措施。1.真实性鉴定电子文件的真实性是指对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进行鉴定后,确认其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具体的鉴定内容包括:第一,依据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所记载的文件形成、修改和批准时间,分析文件是否是最终版。第二,检查文件是否按照预先确定的标准格式和模块编辑、保存。第三,检查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对文件生成、管理和利用过程的追踪记录,分析是否有非法操作。第四,检查文件的数字签名,以验证文件的来源以及文件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2.完整性鉴定电子文件的完整性是指对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等无缺损,为确保文件完整性,除了建立电子文件完整性管理制度外,还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采集背景信息和元数据。电子文件的完整性鉴定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检查文件各个要素是否完备包括可视和不可视的部分;二是分析联系某份文件各个要素的手段是否有效,包括超级链接、标签等。3.有效性鉴定电子文件的有效性是指对电子文件应具备的可理解性和可利用性,包括信息的可识别性,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载体的完好性和兼容性等。第一,检查与电子文件配套的软件、相关电子文件(数据较为复杂的关系性数据库的相关数据库)、文字材料是否齐全完整。第二,检查电子文件的信息存储格式是否符合归档要求。第三,核实归档或迁移时所填写的文件运行的软硬件环境,版本号是否正确。第四,对于加密文件,如果特殊需要未予解密,还应检查其密码是否可靠保存。第五,检测在指定的环境平台上能否准确读出电子文件,对于较小的错误,可清洗后再读,以确认其可读性。4.病毒检测5.介质状况检测:介质物理性能的检测;介质规格的检查。(四)电子文件的处置电子文件的处置是对鉴定的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工作,该项工作应按照文件的规定,有所依据进行,主要依据有两个方面: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鉴定报告。电子文件的最终结果就是对文件保存或销毁,以及对保存文件保管期限的确定。1.销毁电子文件的销毁一般在计算机中进行,主要包括信息删除和介质销毁两种。电子文件的销毁必须在形成、利用文件的业务活动结束后进行,必须经过授权,销毁过程必须有记录,事后还应检查审计;销毁属于保密范围的电子文件,应与文件的密级相适应,不能破坏其信息的密码性;凡是决定要销毁的电子文件,除非特殊规定(如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其所有备份(包括电子拷贝、纸质副本、缩微胶片等),都必须予以销毁。2.保存电子文件保存方法主要包括:文件管理系统中保存;脱机保存;迁移;缩微;转换成纸质文件。3.移交移交是指机构将其电子档案交给其他机构保存。移交方式可采用文件实体移交,文件信息的管理职责移交或二者共同移交。具体方式有:向档案馆移交;向有关机构移交。(五)电子文件鉴定的全程监控对电子文件鉴定进行全程监控,可以保证鉴定过程的合理、有序以及鉴定结果的公正。监控措施:对电子文件鉴定过程的记录和对记录材料审查。记录鉴定过程的材料:文件管理系统中的跟踪记录(日志、著录)、鉴定报告、销毁记录、迁移记录、缩微记录等。审查工作:检查鉴定报告、分析是否现实、可行,符合效益要求;检查文件系统中审计跟踪记录,确定有无错误操作;检查在销毁、脱机、缩微本等处理工作中形成的文件,确认操作是否规范。纠正或调整主要是对文件保管期限的调整、漏删文件的删除等工作。第二节电子文件的归档归档是文件形成部门向档案部门移交具有保存价值文件的业务工作,它标志着文件管理责任由文件生成部门向档案部门的全面移交。电子文件的归档是将应归档的经过整理的电子文件,确定档案属性后,从计算机或网络的存储器上拷贝或刻录到可移动的磁、光介质上,以便长期保存的工作过程。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电子文件其归档的方法也不相同。一、电子文件的确认和采集电子文件的收集积累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对电子文件的确认,这也是文档一体化管理基本要求。鉴于电子文件的数字数据是可以流动的,应将它采集到一定载体上,通过一定软件以人可识别的方式显示出来。(一)电子文件确认与采集的要求(1)文件必须具有一定的信息内容,能准确反映在特定时间内,行使职责,参与活动和处理事务中发生的事实。(2)当需要时,能以电子数字方式再现,以便文件的每一部分汇集起来,以易于被人理解的方式存在。(3)文件能被放入背景之中,背景确定了文件由谁产生,这不仅是业务处理工作的组成部分,还便于帮助用户对文件内容的理解。(4)结构作为文件的格式,必须予以采集,以备该文件今后拷贝到所需要的最新硬件和软件中。(5)能被一体化地进入部门或个人的文件保存系统中。(二)电子文件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1.背景信息电子文件形成部门采集的主要背景信息包括:①文件形成机构;②与文件有关或曾经有关的机构;③文件履行机构职责与目的;④文件的年代;⑤与文件有关的时期;⑥与机构职能有关的文件价值和
本文标题:电子文件的鉴定和归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457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