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辅导员工作指南》教学
第一章辅导员的岗位概述第一节辅导员的历史沿革•一、辅导员制度的产生•辅导员制度起源于革命战争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确立了政治辅导员制度。•清华大学首先设立了辅导员制度•文化大革命给辅导员制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二、辅导员制度的发展•1978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恢复高校辅导员制度•1980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1981年,《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暂行规定》,专兼结合。•1984年,教育部在部分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987年,明确“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职人员,是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应列入教师编制,实行教师聘任制”•2006,《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三、辅导员队伍的现状•三种形式:专职辅导员兼职辅导员专兼职结合师生比:不低于1:200•四、辅导员制度的走向新的发展趋势:辅导员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职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第二节辅导员的工作定位•一、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一)分类:宏观角色定位中观角色定位微观角色定位(二)三者的关系:处理好三者关系,分清轻重缓急和主次先后,避免角色缺位、角色错位、角色模糊,明确副角色的内涵,履行辅导员的职责。二、辅导员的岗位职责•(一)作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二)作好大学生的事务管理•(三)着力为大学生成材服务二、辅导员的岗位职责•(一)作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涵:1、理想信念教育•2、爱国主义教育•3、公民道德教育•外延:4、新生入学教育•5、形势政策教育•6、心理健康教育•7、毕业教育•1、理想信念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2、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对深层次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文化归属感和政治归属感,将爱党、爱国、和爱校有机结合起来。•3、公民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在实践中深化、内化公民道德教育。•4、新生入学教育:开展爱校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法规校纪教育。•5、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学生认清国际形势、国内局势和政策形势,引导学生全面、准确理解认识党的大政方针。•6、心理健康教育:从生活上开导、学习上指导、人际关系上疏导,行为上引导,解决心理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同时协助心理咨询。•7、毕业教育:进行择业、就业和创业教育,处理好学业、专业、职业、事业和人生的关系。•(二)作好大学生的事物管理•1、安全管理•2、行为管理•3、评优管理•4、组织管理大学生日常事物管理概述•一大学生日常事物管理的含义•含义:P46•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性质:•1管理内容复杂,涉及面广.•2学校和学生作为学生日常事物管理的主客体,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目的和意义•目的:•宗旨是为学生服务.•过去强调强制管制,不利于主体的积极构建.•应加强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意义:•对学生,•对教学,•对社会,日常事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了解和尊重学生•科学的学生观是核心(学生观的含义)•机构与制度建设是保证.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分类:•1按不同形式,常规管理和组织管理•2按不同的方面,学业管理\生活管理、行为管理和组织管理;•3按目的的不同,常规管理和常能训练.•4按不同的阶段,新生入学管理,思想道德管理,学生稳定性管理\毕业生教育,实践\科技创新,家访等.新生入学教育•一新生入学教育•1统一召开新生教育班会.•2军训.•3开展”专业知识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4组织竞赛评比活动.•5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团活动.•二自我管理能力•三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四特殊群体的管理:三个一日常生活管理•纪律管理:核心•班级管理•公寓管理•奖罚管理思想道德教育•(三)着力为大学生成材服务•1、作好经济资助•2、毕业指导•3、其他服务•小结:以人为本,以教育为导向,以管理为保障,以服务为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完成岗位职责。第三节辅导员的素质要求•一、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坚定的政治立场•较强的政治原则性•较高的政治觉悟•适宜的灵活性•二、辅导员的业务素质•文化修养•学习能力•教育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三、辅导员的道德素质•爱心:1、爱岗敬业;2、引导学生有爱心。•责任心:爱心落实到工作中,使命感。•诚信意识:•和谐能力:要扮演好良师益友的接色,使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多种角色职能和谐相处,避免出现角色冲突、角色失调和角色分裂。•小结:•辅导员既是一个培养人的岗位,也是一个锻炼人的岗位。•要全面、准确、深入、透彻、灵活地理解辅导员的角色内涵和外延,把握辅导员的权利、义务和职责,培养辅导员岗位所需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概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概述的主要内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育方式•(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一)教育引导与行政管理相结合•(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三)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四)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第二节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一、理想信念教育•(一)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二)理想信念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三)当前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任务•(四)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五)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二、民族精神教育•(一)民族精神教育的内涵•(二)民族精神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三)当前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任务•(四)民族精神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五)民族精神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三、公民道德教育•(一)公民道德教育的内涵与地位•(二)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开展公民道德教育•(三)以人为本,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四)为公民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客观环境•四、素质教育•(一)素质教育的内涵和作用•(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三)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第三节、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一、入学教育•1、入学教育的内涵与意义•2、入学教育的基本内容•3、入学教育的基本方法•二、学生军训•1、学生军训的内涵与意义•2、学生军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3、学生军训面临的挑战和对策•三、实践教育•1、实践教育的内涵和意义•2、实践教育的基本内容•3、实践教育的基本方法•三、实践教育•1、实践教育的内涵和意义•2、实践教育的基本内容•3、实践教育的基本方法•三、文明离校教育•1、文明离校教育的重要意义•2、文明离校教育的基本内容•3、文明离校教育的基本方法第三章•学生心理健康概述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内涵•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1、学业问题•2、情绪问题•3、人际关系问题•4、性心理问题•5、适应问题•6、手机、电脑、网络依赖问题第二节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一、生物遗传因素•二、家庭因素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家庭教育的忽视;不能及时心理断奶;家庭经济状况•三、社会因素•社会文化的多元性•社会环境的竞争性第三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一、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策略•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模式•拓宽、探索行之有效的多种途径•建立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二、开展普及教育与个体心理咨询辅导•三、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合力•四、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立体网络第四章、学生网络文明教育第一节、学生网络文明教育概述•一、网络的基本特征•(一)网络的概念•(二)网络的特性•二、网络文明以及表现形式•1、网络文明的概念以及内涵•2、网络文明的表现形式以及作用•三、网络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现状;引导文明上网;新课题第二节学生网络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一网络文明与网络道德•1、网络道德是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2、以网络道德为重点,实施学生网络文明教育•二、网络文明与法制建设•1、促进与规范•2、加强网络法制建设,提高学会上网络文明教育水平。•三、网络文明与个人成长•1、开展网络文明共识教育•2、网络文明建设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3、网络文明建设为人们提供全新的交往方式第三节学生网络文明教育形式•一、建立主题教育网站•1、建立技术上成熟、内容上优质、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教育网站•2、加强校园信息网的建设,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3、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持续推进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工作•二、开展网络教育活动•1、借鉴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开展网络道德价值讨论•2、网络法制案例讨论,普及网络法制意识•3、培育优秀网络虚拟群体,发挥榜样示范作用•4、开展健康网络宣传活动,提高学生预防能力•三、引导网络虚拟群体•1、更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变有形为隐形•2、强化舆论导向,引导可噶和评判意识形态和文化•3、严格管理,加强网上信息的监控和引导•4、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信息网络工作水平第五章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第一节学生社会实践概述•一、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与功能•内涵:1、概念•2、历史渊源•功能:1、在高等教育中的功能:实现高等教育目标;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整和社会教育资源;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完善功能•2、在成长成材中的功能:导向功能;拓展、创新、陶冶、检验、推动等。•二、学生社会实践的总体要求与基本原则•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以正确的思想为指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密切联系工农群众;•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第二节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一、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基本内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人格品行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二、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基本形式•(一)组织形式•1、由教学部门主管•2、由共青团系统主管并落实的寒暑假以及平时的社会实践教育•3、由学工处、勤工俭学中心主管的自组性社会实践教育•4、由学生自发联系的自发性•(二)活动形式•专业实习;学生军训;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劳动;科技发明;学习参观;科技、文化、法律、卫生‘五进社区’活动第三节建立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一、建立领导机制与运行机制领导机制:学生资源的整合,学校资源的整和,社会资源的整和运行机制:基地化、实体化、项目化、社会化二、建立程序化、项目化、基地化运作模式(一)程序化运作模式:项目申报阶段;筹备部署阶段;调查选点阶段;组织动员阶段;项目实施阶段;总结表彰阶段•(二)项目化运作模式•重视调研;抓好立向;突出重点;加强指导;强化管理;扩大效果。•(三)基地化模式•1、基本原则:指向性、专业性、共赢性、品牌化。•2、主要途径:紧扣时代主题、争取政府参与、开展产学合作、利用高校外部资源,联系周边社区。•三、建立投入保障机制•(一)建立投入的组织保障机制•(二)建立投入的制度保障机制•(三)建立投入的激励保障机制•四、建立考核与评价机制•1、选题是否有独创性•2、是否按照项目申请书完成了所有计划•3、成果的学术和应用价值•4、在社会上产生了影响•5、是否有长期化、基地化前景•6、能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课堂学习提供有益补充第六章学生日常管理第一节学生日常管理概述•一、学生日常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内涵、外延与主体•二、学生日常管理的重要意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稳定的基石•是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实现育人目标的关键。•是学生健康发展和顺利成材的内在要求。•三、学生日常管理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2、综合管理•3、法制管理和民主管理相结合•4、规范有序和体现特色相结合第二节学生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一、学生奖励与违纪处理•科学设置各种奖励,构建有效的奖励机制•公平、公正女儿国、公开地开着奖励评审•加强奖励的后续管理,扩大奖励的效果•‘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二、学生宿舍管理•明确责任,完善制度,形成呢个宿舍管理的有效机制与合力•加强学生宿舍和公寓中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本文标题:《辅导员工作指南》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462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