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想北平--公开课教案
想北平上海南汇中学姚宏虹一、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书写自我感受的写法。2、反复品读,感受作者质朴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故乡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作者“于细微中见真情”的写法。难点:感受作者对故乡北平的眷恋之情是“源于爱”。三、教学方法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四、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导入新课。1、由老舍的相关资料引入(ppt)请同学来朗读2、你从中得出结论:作者和北平的关系如何?——紧密、亲密。(二)初探文本,初步体悟情感。1、能不能把“想北平”改成“写”北平?为什么?不能。(1)“想”是主观情感的表达,表达想念之情。“写”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描述。(2)点明了作者不在北平,与北平有着距离的现状。2、朗读1-3节,思考:他对北平有着怎样的一种爱?找出相关语句3、“说不出”在2、3两段中四次出现,“说不出”的原因是什么?偏爱、深爱(说不出)(1)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资料: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分析:老舍是母亲41岁时生的“老儿子”,父亲早逝,由母亲含辛茹苦,拉扯成人,因而老舍对母亲的感情特别深,深到无法用言语表达对母亲的爱,因为任何言语都是苍白无力的。老舍将北平比作自己的母亲,可见它在作者心中不一般的地位和分量。(2)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分析:这里作者把对北平的爱与音乐、图画所引起的爱做类比,音乐与图画是一种特别的艺术形式,与言语不一样,对音乐和图画的理解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此对北平也是一样,对它的爱难以表达。(3)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爱北平的全部,不是枝枝节节的什么……只是说不出而已。分析:作者爱整个北平,而北平这么大,值得写的地方太多了,作者想夸奖整个北平太难了,很难选择。(板书——深爱)(4)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我的北平”是对于北平的偏执的爱,私人的爱。(板书——偏爱)(三)深入文本,把握选材。1、自由朗读课文4-7节,思考:作者在文中“想”了它的哪些方面?各有怎样的特点?请分别概括它的总体特征。明确:动中有静,布局匀调,物产丰富,接近自然(板书)2、假设你写北京,你会写些什么?老舍津津乐道的是哪些景物、哪些细节?读一读。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积水滩,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带霜儿的玉李……3、这些细节有怎样的特点?细、普通朴素而不失趣味琐碎又不失诗意充满了老北京的韵味和自豪感4、由此,在散文的选材上我们可以借鉴什么?“于细微处见真情”,从普通平凡的事物入手,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主观感情,就称得上为好文章。(板书——真爱)(四)联系背景,体会情感的升华。请学生朗读最后一节,思考:(1)文章以“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这一笔好在哪里?照应开头“落泪才足以把它揭露到外面来”,是文章结构更为严谨:把想北平感情推到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寻味。(2)请学生反复品读最后一节(补充背景知识)此文作于1936年,当时老舍正在在青岛教书,身在异乡无法享受北平带来的清福。更为糟糕的是,当时日寇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华北危急,北平危急!北平危在旦夕!(板书——大爱)回不去了,所以才更加的想念。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正如诗人艾青说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老舍对北平的感情想必也是如此。(五)课堂小结1、情感:作者用质朴的语言,表达对故乡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2、选材:作者“于细微中见真情”的写法。五、作业布置1、推荐阅读:郁达夫《故都的秋》、林语堂《说北平》、季羡林《月是故乡明》、柯灵《乡土情结》、李敖《北京法源寺》2、练笔:念______(要求:以自己的家乡的一草一木,或者记忆中的一处地方,大声地呼喊出你的爱,字数700字)
本文标题:想北平--公开课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473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