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农村小学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分析与研究》写的
农村小学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分析与研究太平店镇中心小学王淑霞近年来,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和影响,小学生学习的知识难度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儿童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校、家庭、社会给学生施加了许多压力,造成学生产生厌学、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久而久之会形成学业不良。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是学校中不应被忽视的群体。所以我们更应该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因此结合教学实际对学困生问题进行研究成为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一、学习困难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学困生自身特点和社会性因素两大方面。其中学困生自身的特点包括认知方面的因素和行为因素,而社会性因素则来自于社会、学校和家庭几方面的影响。1.学困生自身特点分析。人的智力在客观上是存在差异的,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对同样的学习内容的接受效果是存在差异的。很多研究都证明了学困生在认知能力包括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也有研究表明学困生在元认知整体水平及各个维度上均落后于一般学生而且其发展速度较慢。同时学困生的解题策略应用与一般学生相比存在本质差别,他们不能掌握准确灵活的迁移策略,因此学困生在同样学内容的接受和巩固方面存在差异。由于这种差异导致了学生的自信心严重丧失,自卑感重,对周围事物过分敏感,烦躁不安,经常陷入高度的焦虑状态中。由于学困生的自信心不足,部分学生甘居下游,得过且过,产生厌学情绪,上课如坐针毡,注意力涣散,容易分心,做事缺乏责任心、上进心,无法按时完成作业。他们的学习兴趣淡漠,缺乏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意志力薄弱,并且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行为障碍。由于他们存在如此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他们对来自各个方面的积极反馈比较麻木,习惯了父母和教师的消极评价,很少有成功和快乐的体验。2.影响学困生的社会性因素分析。影响学困生的社会性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其中社会因素主要是指目前社会公认的对学习的认识和态度。由于竞争的激烈性,目前社会上存在着“唯学历”的观点,在这种想法的影响下,人们不自觉地给学生施加了无形的压力,造成他们沉重的学习负担。在这种重压之下一些学生选择了逃避,并且产生了厌学心理。家庭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子单位,它是孩子进行社会化活动的基地。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养方式、教养态度和行为以及对孩子的期望水平、整个家庭的教育氛围和环境都会对儿童造成深远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对孩子的管教、帮助以及指导的程度都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关系以及儿童的学习环境。在关系紧张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长期处于无助、孤独和迷茫的状态中,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进而导致学业上的失败。父母对子女过高的期望也会造成儿童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对孩子的情感投入少,倾向于拒绝或否认孩子的一切进步,用简单的批评、指责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使孩子的自信心丧失,由害怕、无助转变为逃避、厌恶学习。除了家庭因素之外,另一个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学校。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的教学、学校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学习活动的质量。其中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最为直接。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师生关系是学困生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关系。研究发现,一般教师对学困生的评价较低,学困生对教师存在抵触情绪,师生关系淡漠、疏远。他们很少获得教师的关注,教师对学困生的期望值也低,不能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这样使得学生很少获得成功体验,加速了不良行为的出现.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同伴关系也是学校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它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同伴接纳的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有研究表明:学困生的同伴接纳水平较低,往往被同伴排斥。他们常常因为处理不好同学关系而陷入孤立的境地。长期的孤立与排斥使得学困生的心理受到很大伤害,他们变得自卑、敏感、逆反进而对学校、老师和同学产生厌恶心理.敌对倾向严重。总之,家庭和学校是学生进行社会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学生与家庭和学校的关系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二、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研究随着学困生的逐渐增多,人们开始把重点放在对学困生的干预上。关于学困生的干预问题,已经有很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并且进行了简单的实践研究。针对他们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一些有效的教育对策。1、平等、尊重,在个别辅导中唤起学困生的自信心《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小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首先应该履行教师的天职,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其次要完成小学教师的使命,在教学的过程中使每一位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都得到发展。学困生在课堂教学学习中主要表现在做小动作、多动、走神、发呆行为。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课堂问题。在回答的频率上和参与的次数上加以调节。如英语教师在教book单词时,由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刚入门,所以学习兴趣很高,大家都跟着老师在大声读。可这时,这位教师发现学生只是听其音,而没有观其型,结果把[K]的音给完全丢掉了。教师就立刻调整了一下教学形式,临时搞了一个“同桌看口型”竞赛活动。大家踊跃参加想找对方的错误,这位学困生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接着,他用onebyone开小火车的形式读单词,轮到他时,教师用和蔼的态度,真诚的眼神传递着对他的鼓励,使他意识到了自己刚才的走神行为,脸涨得通红。老师又及时地表扬“Goodjob!”,虽然一句普通的鼓励,对孩子的学习兴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他都用心地认真听着。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在课堂中时时发生,教师要注意在平等、尊重中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往往教师过多地关注反而使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怀疑,从而产生紧张的心情,诱发他们对学习的焦虑感。孩子的心理是比较脆弱的,他们对教师的权威性依赖性较强,所以要给他们一个轻松、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不要让其他学生对他们有异样感。2.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平和的心境和开朗的性格。家庭是学生社会化活动的基地,良好的家庭环境不但给孩子提供了心理支持,而且也给孩子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物质环境,这就给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功创造了必要条件。父母正确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塑造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儿童的认知能力和个性得到正常发展。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影响学困生学习活动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身为教师和家长应该透过学生的不良表现看到他们存在问题的实质。家长和教师应经常自问是否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否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是否体会到他们的失望与无助。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家长和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放弃旧有的、先入为主的思想,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适时鼓励,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对学困生的期望值可以促进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从而又进一步巩固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教师不应仅以学业表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而应该以积极客观的态度对待学困生,争取和学困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春风化雨,以情感人,以爱动人,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创设有利于学困生进步的心理情境。
本文标题:《农村小学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分析与研究》写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590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