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杨树之歌》评课稿黄鸯鸯望里北岙小学《杨树之歌》是北师大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写了大西北最常见的一种树,借杨树之口,抒发了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赞美了杨树默默为人类奉献的精神。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陈星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整个课堂节奏张弛有度,课堂教学如一汩缓缓流动的泉水,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悄无声息的走进学生的心田,滋润了学生求知的心灵,学得轻松、快乐,听得意犹未尽,教得了无痕迹。回顾课堂,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1.陈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课堂引导得当,有利学生课外拓展。对学生的评价具体、准确,真诚的赞美、和蔼的态度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课堂有了温度、知识有了情感,即使是批评,也那么富有诗意。2.识字、写字方法多样化。二年级的语文学习重点仍是识字、写字。陈老师对“喜”这个汉字就进行了深刻讲述:“喜”是由“壴”+“口”这两个字组成,“壴”这个字读“zhu(念第四声)”,意为打鼓做乐、笑口常开,表明有“喜”。“壴—喜—鼓—彭—嘭”,由一个字引申出多个字,认识了一个“喜”字,就认识了一系列形似字。另外,她在讲授“陪”这个生字时,“陪”的部首是左阜旁,本义是两座山崖在一起是陪,后来是指两个物体在一起就是“陪”。陈老师的识字教学从字义溯源入手,揭示汉字构成的意义,并结合象形文字图片,带出了一串相关汉字,既解析了汉字的意义,又使学生通过这种方式积累了汉字。在写字的环节,她把生字放在句子中书写,将书写、默写和积累句子巧妙结合,实现了一道习题多种用途。3.抓住重点诗句,进行朗读训练。陈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渗透作者要表达的情和意,对学生进行了基于表达的朗读指导。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情感、思路,陈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文本的特点,从诗歌的节奏感入手,利用诗句押韵的特点,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朗读指导,并设置梯度让学生熟读成诵,达成内化积累的目标,尤其对诗文中“哗啦啦”象声词的感受,老师用“开心唱”、“悄然地”语气屡次吟唱,让孩子读出傲慢的、欢快的大叶杨。好诗的感受,在于美美地朗诵,好词好句异样如此。4.在诗文朗读的基础上,再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好诗歌的基础上,还大胆让学生模仿写作,并现场把学生写的句子打出来,一人一句,组成了一首新的小诗,使基于表达的朗读有了实践的意义。值得商榷之处:在本节课中,陈老师多次涉及背诵方法的渗透,如“画面再现助背诵、动作体验助背诵”等等,根据文本特点,尽量多的提供给学生一些背诵的方法,以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使用。因为学生的能力有差异,要求所有学生当堂都能背诵课文显然不太现实,所以应该在背诵时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这样也会保持了学生背诵的兴趣。
本文标题:杨树之歌评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600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