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张岱陶乐中学蒋惠芳西湖美景欣赏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致,文笔清新活泼,趣味昂然。主要作品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录》。作者简介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1、读准字音:更()定毳()衣一芥()雾凇()沆砀()gēngcuìjièsōnghàngdàng2、解释: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是日更定湖中焉锝更有此人更余拿一小船上下一白“一”余拿一小船客此(数词,译为“一叶”)(副词,全)(数词,译为“一个”(古时计时单位)(还)(撑、划)(动词,客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崇祯五年十二月西湖(湖心亭)余及金陵二人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雪景描写:(白描)自然质朴不事雕琢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采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它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白描手法写人“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的眼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鲁迅《故乡》——唐弢《琐忆》1、本文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不矛盾(孤傲)大雪三日之后的情景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概括?是通过哪种感官描写的?万籁俱寂听觉(痴行)古人讲究惜墨如金,“天与云、与山、与水”能不能换成“天、云、山、水”?三个与并不多余,它让“天、云、山、水”四个景物融合在了一起,造成了一种天地苍茫的浩大气象。后文的“上下一白”才更有气势。比较阅读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湖上影子,惟舟中人两三个,与余舟一艘,湖心亭一座,长堤一痕。抽象概括作者把自己融入进了苍茫宇宙中,景、人,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悠远脱俗。(痴景)“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人”是哪种人?用文言文说出来。湖中焉得有此雅兴之人。湖中焉得有此豪情之人。湖中此人,知音也。志同道合,三生有幸。饮酒之前不问姓氏,之后才问,只说“金陵人,客此”,却不留地址,为什么?三人都是痴人,何须留名?留反而俗了。他不愿与人深交,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只愿融入自然中,和自然为友,视世俗世界而不顾,一心向往明朝,苍茫天地是其归宿,凝寒独立是其人格。(痴心)痴美好的情趣,对生活的热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痴行—痴景—痴心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抒情湖心亭看雪叙事写景超凡脱俗孤芳自赏(线索)(重点)(目的)独往湖心亭看雪:“独”反映出他怎样的情感?充分展示作者与众不同的情趣,遗世独立、不随俗流的高洁情怀,也反映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落寞。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写手法表达感情《湖心亭看雪》白描清高自赏淡淡愁绪《江雪》烘托怀才不遇的孤独感比较阅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本文标题:张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617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