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华文版四年级下册书法计划及教案
1第一单元基本笔画------鈎第1课、竖钩和弯钩教学目标:1.掌握竖钩、弯钩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竖钩、弯钩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堂要求,情景导入。二、示标三、合作探究1.阅读课本第1页中部例字“乎”文字,思考:“竖钩”的书写要领是什么?同独体字木的书写有什么变化?(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多媒体展示“刊”字的书写,(3)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4)拓展例字书写。“木、乎、刊”2.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结合课本2页上的碑帖例字,老师点拨,并进行个别例字的书写与分析。3.学生自主研究,刊、集、像,体会不同书体字的特点4.我知道了-----碑帖5.拓展:学生用铅笔或钢笔给“作、牙、学”补上竖钩和弯钩,进一步巩固两个偏旁在合体字中的书写。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四、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五、书法家故事:王次仲弱冠创八分书王次仲,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人,秦代书法家。他小時候聪明伶俐,志气很高,博览群书而又善于独立思考。他十多岁时,学识已达到成熟的阶段。当时,人們普遍使用结构修长,笔画之间空距非常匀均的秦篆。这种字体既繁复又难写,不必说民间使用,单是官府书吏就2为公文山积、批覆缓慢而叹苦。年近弱冠的王次仲深知文字改革的必要,就把各种钟鼎器皿以及诏版文字广泛搜集在一起,勾摹出來,按文字相同、形体不同排列在一起,然后互相比较,反覆琢磨,度过了数百个不眠之夜,终于创制出一套笔带波折,並向左右分分的八分书。王次仲将这些文字上奏朝廷。秦始皇見了后,认为简便,赶急疾之用,十分赞同。便征召王次仲到京城咸阳做官。书写篇章和法令。但王次仲性品清高,三拒诏书,因而触怒了秦始皇。秦始皇认为他对己大不敬,就派人用监车押送赴京。王次仲自知抗旨性命难保,便乘狱吏不备,投河自尽。可是王次仲所创造的八分书,却蔚为风行,造福子孙第2课横钩教学目标:1.掌握横钩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横钩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二、情景导入。三、示标四、合作探究(一)介绍横钩的名称及写法横钩的转折与横撇相似,但是转折后的运笔过程比较短。(二)、教师指导学生书写1.横画至末端微提。2.向右下方略顾3.折转笔锋向左下提笔出钩。(三)、作业练习:塞露儒容守妆3(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展示“容、塞、露”字的书写,(3)拓展补字书写。“虑、壹、守”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五、书法家故事:程邈狱中制隶书隶书又名佐书、史书,是秦代末年出现的一种能帮助书写者达到篆书所难以达到的快速度的新书体。它字体方形,线条平直,粗细有致,打破了六书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标志着汉字演进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隶书的创造者相传为秦代下杜(今陝西西安南)人程邈。程邈,宇元岑,起初他在一个县衙里当狱吏,后来因事得罪秦始皇,被幽禁于云阳(今陝西淳化西北)狱中。那时候,由于中央政权集中,文书繁多,许多军中急事往往因篆字难以速成而被延误。程邈深知这是当务之急,早年他就发誓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倾注于文字的改革,因而他虽身陷囹圄,仍念念不忘悉心钻研大小篆的书法。每一字他都用不同字体写上数百个,然后从中选取最满意的一个。经过十年精思苦索,他终于简化了大小篆,创制出三千多个美观实用的隶书。第3课卧钩教学目标:1.掌握卧钩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卧钩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二、情景导入。三、示标四、合作探究阅读课本第7页中部例字4介绍卧钩的名称及写法卧钩是书写方法最难的笔画之一。(二)、教师指导学生书写1.顺锋入笔。2.从左上向右下,由轻到重写出弯弧。3.尾部略停顿,调好笔锋。4.向左上方提笔出锋。(三)、作业练习:心志念悉息思(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展示“心、志、念”字的书写,(3)拓展补字书写。“思、息、”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五、书法家故事:蔡邕(yong)救琴东汉灵帝在位的时候,有个大臣名叫蔡邕。蔡邕为人正直,性格耿直诚实,眼里容不下沙子,对于一些不好的现象,他总是敢于对灵帝直言相谏。这样,他顶撞灵帝的次数多了,灵帝渐渐讨厌起他来。再加上灵帝身边的宦官也对他的正直又恨又怕,常常在灵帝面前进谗言说他目无皇上,骄傲自大,早晚会有谋反的可能,蔡邕的处境越来越危险。他自知已成了灵帝的眼中钉、肉中刺,随时有被加害的危险,于是就打点行李,从水路逃出了京城,远远来到吴地,隐居了起来。蔡邕爱好音乐,他本人也通晓音律,精通古典,在弹奏中如有一点小小的差错,也逃不过他的耳朵。蔡邕尤擅弹琴,对琴很有研究,关于琴的选材、制作、调音,他都有一套精辟独到的见解。从京城逃出来的时候,他舍弃了很多财物,就是一直舍不得丢下家中那把心爱的琴,将它带在身边,时时细加呵护在隐居吴地的那些日子里,蔡邕常常抚琴,借用琴声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反遭迫害的悲愤和感叹前途渺茫的怅惘。有一天,蔡邕坐在房里抚琴长叹,女房东在隔壁的灶间烧火做饭,她将木柴塞进灶膛里,火星乱蹦,木柴被烧得“噼里啪啦”地响忽然,蔡邕听到隔壁传来一阵清脆的爆裂声,不由得心中一惊,抬头竖起耳朵细细听了几秒钟,大叫一声“不好”,跳起来就往灶间跑。来到炉火边,蔡邕也顾不得火势的人,伸手就将那块刚塞进灶膛当柴烧的桐木拽了出来,大声喊道:“快别烧了,别烧了,这可是一块做5琴的难得一见的好材料啊!”蔡邕的手被烧伤了,他也不觉得疼,惊喜地在桐木上又吹又摸。好在抢救及时,桐木还很完整,蔡邕就将它买了下来。然后精雕细刻,一丝不苟,费尽心血,终于将这块桐木做成了一张琴。这张琴弹奏起来,音色美妙绝伦,盖世无双这把琴流传下来,成了世间罕有的珍宝,因为它的琴尾被烧焦了,人们叫它“焦尾琴”灵帝不识人才,使蔡邕落魄他乡;而焦尾琴又何其有幸,遇到了蔡邕这样慧眼识良材的音乐专家,终于使一身英华得以展现。这两件事情形成了鲜明对比,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是一样的:要爱惜人才、尊重人才,要善于发现别人的才能并合理地使用,做到人尽其才第4课竖弯钩教学目标:1.掌握竖弯钩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竖弯钩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二、情景导入。三、示标四、合作探究.阅读课本第10页中部例字,“(一)介绍竖弯钩的名称及写法竖弯钩在书写时笔锋转换两次方向,两次转向的方法有所不同。二、教师指导学生书写1.写竖画时向左稍斜,至转弯处微提,转笔右行。2.出钩前微顿后向上挑出。三、作业练习:充先甚他纪6(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展示“充、先、甚”字的书写,(3)拓展补字书写。“纪、也、化、”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五、书法家故事:师宜官卖字换酒汉代(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前后共经历426年,这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到东汉,隶书进入了书体成熟,流派纷呈的阶段,名家迭出。东汉灵帝虽昏庸无能,却喜爱书法,一次征召天下擅长书法的人集会在鸿都门,大约有几百人。汉灵帝仔细看了各人的作品以后,发现这些人中,南阳人师宜官的书法如鹍鹏展翅,大开大阖,一派大家风范。而他的八分书法最为出色。大的,一个字的直径可以有一丈长;小的,在寸方的一片竹简上,可书写一千个字。汉灵帝大喜,便差人召师宜官入宫此时的师宜官,并不知情,正口袋空空地在酒店里喝酒。喝足了,店家来要酒钱。恃才傲物的他,取出笔,在酒店的墙壁上挥书求售,招来许多人围观。师宜官的条件很简单:若卖给他酒,就多出售给店家几个字;否则,就铲掉墙上的字。酒钱是付足了,但汉灵帝听说以后,召他为官的想法就此打消师宜官曾为袁术立的钜鹿耿球碑书写文字,这也是他唯一见于史书记载的作品,但是历史久远,碑也不见踪迹了第5课斜钩教学目标:1.掌握斜钩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斜钩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二、情景导入。7三、示标四、合作探究阅读课本第13页中部例字(一)介绍斜钩的名称及写法斜钩又称为“戈钩”,也是比较难写的笔画。二、教师指导学生书写1.入笔后向右下行,中间略带弧度2.至末端略作停顿3.调整笔锋向右上方挑出。三、作业练习:或民岁哉氏(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展示“或、民、哉”字的书写,(3)拓展补字书写。“氏、几、”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五、书法家故事:潜心苦学墨当饭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一定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一定会淹没我的名声的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8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第6课我来写“求知”教学目标:1.掌握求知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3、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求知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二、情景导入。三、示标四、合作探究阅读课本第16页中部例字(一)介绍“求知”写法建议幅式:条幅和横幅(二)、教师指导学生书写1.书写“求”字时,注意“竖钩”两侧四笔的聚散关系。2.书写“知”字时,注意左右两部分的长短、错落关系。(三)、作业练习:求知(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展示“求、知”字的书写,四、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本文标题:华文版四年级下册书法计划及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677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