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龄前人口及学龄人口登记制度(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使受教育对象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义务教育,增强广大群众“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观念。(三)定期家访,接受学生入学。学校在6-7月组织教师家访,做到家家到、户户落,摸清本学区内适龄儿童少年基本情况。学校每学年第一学期招收年满6周岁儿童入学,计算时间截至到8月31日。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无条件免试入学。(四)及时统计,装订成册学校负责学龄前人口及学龄人口登记责任人要及时收集教师的家访信息,将教师的登记册汇总,形成登记册。(五)问题追究,强化责任意识学龄前人口及学龄人口登记实行责任追究,安排不落实或汇总、造册有误,追究登记责任人的责任,家访摸底有误,追究相关教师的责任。学生变动情况即时报告制度为切实加强学校“控辍保学”工作,及时掌握学生动向扎实推进“控辍保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入学率,降低辍学率,特制定本制度。一、各校每年3月和9月要对学生实行日报制度。二、各校每天4点前将学生到位情况和辍学情况报告管理中心。做到信息准确,流向清楚。三、要明确专人负责数据的收集和汇总并上报。四、如果工作不力,出现一切问题,将由相关人员承担后果。留守儿童少年帮教制度一、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少年关爱服务体系,在依托政府、部门、社会力量的基础上,构建家庭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立体关爱网洛。加强与部门之间协调力度,落实相关法律政策,共同做好留守儿童少年工作。二、完善留守儿童少年普查登记制度,实行动态跟踪管理。组织老师排查所在区域留守儿童少年底数,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少年档案,对监护人情况、父母外出打工地点、时间,留守儿童少年的教育、心理、安全需求、结对帮扶情况进行登记,密切关注留守儿童少年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成长变化等。三、完善结对帮扶制度,以校为单位,组织老师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少年活动,签订留守儿童少年帮扶协议,确保留守儿童少年受到“一对一”或“一对几”的结对帮扶。辍学生劝返复学制度为切实加强中小学校控辍保学工作,动员辍学生返校就读,提高入学率,降低辍学率,制定本制度。一、学校校一定要配合人民政府做好劝返复学工作,以前属于本校的学生,要求第一时间去作劝返复学动员工作,实现学校和政府“两条线”。二、要建立辍学生台账,对辍学生进行造册,落实学校领导及老师包保责任制,并上报管理中心汇总后,一起上报街道政府。学校组织老师实施劝返复学工作,要求老师进行三次以上家访动员,做好动员记录。同时按照规定时限逐级将辍学生花名册上报县教育局。三、辍学生经劝返复学后,在本校辍学生台账中消帐,办理相关手续,及时上报管理中心,统一上报县教育局备案。四、因学校劝返工作不力,辍学率超过上级颁布的控制范围,造成不良影响的,按照控辍保学责任追究办法的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学校和行政村控辍保学联防联控制度一、每年春、秋两季,各校联合行政村对辖区内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帮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同时上报县教育局。二、每年春、秋两季,学校按照校历组织开学,报到注册结束,班主任第一时间清查本班学生到校注册情况,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入学,流动(正常休学、复学和转学以及无原因未注册的情况,及时向学校报告)。三、对在学校规定报到注册时间内尚未到校的学生,学校和班主任应及时与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联系,督促其送子女入学,劝学工作直至行政村启动劝返复学程序为止。四、建立缺勤学生台账,在开学第二周内组织班主任、学科老师联系村干部进行缺勤学生家访劝返,每次劝返要做好记录。经3次劝返以上劝返无效的,3日内将名册上报上级部门启动劝返复学程序,直至有结果为止。五、各校要实行课间巡查,每节课前清点学生人数,发现学生逃学,及时报告上课老师,授课老师将学生逃课情况报告班主任,有班主任及时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联系,追踪学生去向。每天上、下午第一节课之前授课老师清点学生人数,把情况向当天值日领导报告,并严格按照市教育局制定的校务日志填写报学生出勤情况,及时统计无故缺旷学生报告学校校长。六、门卫(保安)一定要严格执行进出登记制度,对课间离校的学生要严格手续,无完备手续不准离校,如果门卫不执行规定的,一律追究相关领导责任。七、学生临时有事不请假不到校,或私自外出打工不到校,学校老师及校长一定要及时联系学生家长或监护人,了解学生去向。如果学生有外出打工的苗头,学校老师及学校领导第一时间去做好学生劝返工作。八、学生无故缺课达一周以上,具体去向明确,经学校第二周两次以上劝返未果的,学校填报学生名单报政府启动劝返复学程序;对具体去向不明的,由学校和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共同向人民政府和派出所报告,并进行追踪巡查,直至有结果为止。人籍核查制度1、一个学生只能有一个学籍。坚决消除一生多籍或有生无籍、无生有籍等问题,杜绝建籍学校与就读学校分离、学生学籍与就读年级分离现象。2、对在籍不在校学生,学籍要转入到流入地学校,原学校不得保留学籍。3、按照要求为幼儿园或学前班学生建立学籍。4、已经取得学籍的学生不得在其他年级重报学籍。人籍不同步的,按照学生现在就读年级重新办理学籍。5、重复学籍的学生只保留其所在学校的就读年级学籍。6、留守儿童和流动人口(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籍信息较为混乱,对于信息填写错误的,对留守儿童和流动人口选项进行修改,并要求实现动态信息更新。7、只要发现在学籍问题上有违规行为,将上报到上级部门,严厉查处。学困生帮扶制度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能。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着力创建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处于轻松快乐的学习之中。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出现此行为的教师,记教育教学失误一次,且取消本年度评优选模的资格。三、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竭力为学困生提供发言的机会,抓住其闪光点,多鼓励,不指责,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四、全体教师要在每学期开学初,依据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困生转化方案,并与中期和期末写出书面总结,向学校反馈学困生转化结果。学校将结合学科检测成绩进行核实,其结果记入教师本人教学绩效中。五、科任教师、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要采取结对帮扶、小组评比等方式,鼓励学生帮扶学困生。也可以采取压担子、搭台子、给梯子等措施,促进学困生自觉转化。六、科任教师、班主任要对学困生做到动之以情的引导和感化,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学生。对于因转化方式、方法不当而造成学生流失,或引起学生普遍不满者,学校要依据《教职工考核方案》进行处理。控辍保学奖惩制度1、任课教师所教班级若巩固率达不到规定指标,当年亦不能打优,评先,更不能晋级。2、全校教职工都应该对控辍保学工作提高认识,做出贡献,如有言语、行为伤害到学生自尊心,赞成学生辍学,学校坚决予以追究责任,严肃处理,取消当年打优、评先、晋级资格。3、建立家访报告制度,实行领导包村,教师包学生,做到日清周结,即学生一天不上学,班主任要当天打电话或带书信沟通询问,两天不到校班主任亲自家访,三天不到校,包村领导与班主任共同家访,并把家访结果及时向校长汇报。对包村领导、班主任、包学生教师此工作做得不到位,效果不好追究其责任,给予处理。5、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发生,如因体罚或言语不当造成学生辍学的学校严加惩处。6、增大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支助钱、物,以真情挽回家长的良知,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树立典型,推广经验,以便在控辍保学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适龄人口登记制度(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使受教育对象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义务教育,增强广大群众“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观念。(三)定期家访,接受学生入学。学校在6-7月组织教师家访,做到家家到、户户落,摸清本学区内适龄少年基本情况。学校每学年第一学期招收年满12周岁儿童入学,计算时间截至到8月31日。凡年满12周岁的儿童无条件免试入学。(四)及时统计,装订成册学校负责适龄人口登记,责任人要及时收集教师的家访信息,将教师的登记册汇总,形成登记册。(五)问题追究,强化责任意识适龄人口登记实行责任追究,安排不落实或汇总、造册有误,追究登记责任人的责任,家访摸底有误,追究相关教师的责任。学生入学公正制度1.要坚守教育公平底线,积极回应和解决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2.健全完善公平公正入学制度,为困难群体就学创造更多便利。3.妥善解决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4.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德师风,提升综合素质,5.落实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特岗教师计划,为教育改革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标题:控保10项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729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