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篇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及建筑类型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建筑概况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代表建筑类型及发展概况第一章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建筑概况原始社会建筑奴隶社会建筑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建筑概况§1原始社会建筑(远古——B.C.2100年)—、旧石器时代的住所住所:因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没有建筑,但有“住”的行为.特点:1、近水;2、洞口高;3、洞内干燥:4、洞口背寒风;5、居住使用接近洞口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建筑概况二、新石器时代的建筑活动(一)从巢居到干阑的发展系列–“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下者营巢,上者为营窟”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建筑概况巢居:原始社会的居住形态,在几棵树上支承架空的棚子干阑式建筑特征:提升居住面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建筑概况(二)从穴居到地面建筑的发展系列穴居:原始社会的居住形态,挖穴而居,树枝搭棚。发展过程:横穴——竖穴——半穴居——木骨泥墙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建筑概况原始横穴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建筑概况袋形竖穴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建筑概况半竖穴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建筑概况地面建筑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建筑概况三、原始社会建筑活动的几点启示1、建筑的空间与建筑实体的对立统一建筑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实体:壁体;墙体由“减”空间向“加”空间发展;由壁体向墙体发展;屋顶和墙体由分不清到分清;门窗位置由屋面向墙体。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建筑概况2、从原始建筑看建筑技术体系的发展渊源巢居——木柱承重体系穴居——承重墙承重体系3、从原始建筑活动看建筑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规律穴居:自下而上——向下巢居:自上而下——向上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建筑概况§2奴隶社会的城市和建筑一、《考工记》和《管子》的城市规划思想(—)《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建筑概况(1)反应了奴隶社会后期城市规划所取得的成就(2)反应了为奴隶主服务的思想“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3)反映出规划中的“择中”思想(4)形式主义规划思想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建筑概况(二)《管子》“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凡士者近宫,不士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管子》——因势论《考工记》——择中论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建筑概况§3茅茨土阶、瓦屋、高台建筑一、茅茨土阶茅茨——茅草屋顶土阶——夯土台基代表遗址:河南二里头夏朝宫殿遗址特点: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实例。廊院式;未发现瓦,永定柱痕迹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建筑概况二、瓦屋遗址实例: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特点:有瓦出现;合院式住宅,规则对称,两进院落,前堂后室,影壁,塾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建筑概况瓦的演变①尺寸有小到大②由精致到粗糙③规格日趋标准化④由雕饰到上釉启示:建筑材料要发展,应该要低值化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建筑概况二、高台建筑高台建筑以高大的夯土台为基础和核心,在夯土版筑的台上层层建屋,木构架紧密依附夯土台而形成土木混合的结构体系。商代、春秋战国时期盛行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建筑概况特点:1、土木结合2、木构架单体小,但外观效果大3、夯土量大,技术不高4、形体大但空间小5、上下层结构没有联系6、每层都落地第二章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封建社会晚期建筑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1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南北朝)(一)战国1.城市活动频繁2.大规模高台建筑出现3.有先进的制图水平秦国咸阳一号宫殿遗址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二)秦1.巩固国力:建驰道,筑长城2.显示皇权:修咸阳城,建宫殿,建陵墓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秦咸阳城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秦咸阳宫“一号宫殿”复原图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三)两汉时期:1、木构架体系形成①建筑结构体系抬梁式、穿斗式已经出现;②斗栱普遍应用。一斗二升斗拱一斗三升斗拱多层斗拱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2、屋顶形式极大丰富此时的建筑已具有庑殿、歇山、悬山和攒尖4种屋顶形式。四川成都牧马山出土东汉明器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3、砖石结构发展东汉砖石拱券结构日益发达,用于墓室、下水道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著名的汉代四象瓦当和“汉并天下”瓦当朱雀(南)玄武(北)白虎(西)青龙(东)汉并天下(中)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4、楼阁建筑兴起红绿釉陶望楼重楼并双阕(画像砖)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阙,是我国古代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用以表记官爵、功绩的建筑物,用木或石雕砌而成。一般是两旁各一,称“双阙”;也有在一大阙旁再建一小阙的,称“子母阙”。汉阙: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高颐阙冯焕阙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明堂辟雍:“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两种含义的名称,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四)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佛教建筑实例:•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密檐砖石塔,已知中国最早的佛塔。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佛教石窟寺,◆公元3世纪开凿的,新疆克孜尔石窟,为最早。◆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2封建社会中期建筑(隋至宋581年—1279年)(一)隋唐1.城市建设:里坊制2.木构架成熟3.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唐长安平面图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唐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唐大明宫麟德殿复原图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设计与现场指挥,并以此为生。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1)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2)石桥赵州桥大雁塔(楼阁式)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又开朗。现存木建筑物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建筑结构、构造、形式达到和谐状态,建筑的形式是结构的外在表现。建筑的色彩以暖色为主,“朱柱素壁”“黑瓦白墙”,温润明朗。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这是在宋、元、明、清建筑上不易找到的特色。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二)、五代十国(907年~960年)建筑技术:在砖石建筑结构上有所发展。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建筑实例:砖木混合结构,◆苏州云岩寺虎丘塔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三)、宋:(960年—1279年)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1.城市建设:街坊制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2.木构架精致化3.建筑群体空间组合成熟;单体体量和组合日趋复杂河北正定隆兴寺宋画滕王阁: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隆兴寺摩尼殿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晋祠圣母殿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4.小木作发达5.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河北正定料敌塔(砖),高84米,是中国最高的砖石塔◆福建泉州万安桥(石)。◆福建泉州仁寿塔(石),高40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石塔。◆河南开封祐国寺塔,是中国最早的琉璃塔。5.园林兴盛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四)、辽(94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西夏(1032年—1227年):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3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元、明、清1271年—1911年)(一)元:1.城市建设:街巷制2.宗教建筑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元大都城示意图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永济县永乐宫三清殿三清殿是永乐宫最大的殿,仅屋脊上的琉璃鸱尾就有三米高。这样巨大的屋顶前坡用蓝色琉璃瓦组成三个菱形图案;殿檐周围镶着琉璃瓦边,与殿内外的雕塑、彩绘相互辉映。三清殿保持着宋代特色,为元代官饰大木构之典型。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永乐宫内艺术价值最高的是精美的壁画。三清殿内的壁画是永乐宫壁画的精华,面积共有403.34平方米。在4米多高、90多米长的巨幅壁画上,展现了天神们朝拜元始天尊——老子的情景。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元代建筑的特点:草率、大胆、简约。采用天然弯木,做木构件,“大弯梁”;强调柱梁直接,斗栱的功能减弱,趋于装饰化。山西太原奉圣寺山门(元)山西广胜寺下寺大佛殿(元)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宗教建筑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类型丰富的塔,特别是喇嘛塔。代表实例:北京妙应寺白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元代起,从尼泊尔等地传入西藏的覆钵式瓶形喇嘛塔又流行于中原。现存单体塔的代表作品为北京妙应寺白塔。妙应寺即白塔寺,位于北京阜城门内。辽道宗寿昌二年(1096年),曾在此修建过一座佛舍利塔。后来此塔毁于兵火。元世祖忽必烈敕令在辽塔遗址上修建一座喇嘛塔。这一工程由尼泊尔人阿尼哥主持,经过8年精心设计修建,于至元十六年(1279年)竣工。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二)明(1368年—1644年)1、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砖墙的普及又为硬山屋顶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出现了全部用砖拱砌成的建筑物:南京灵谷寺无梁殿、北京故宫皇史楼等。南京灵谷寺无梁殿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五台山显通寺内的无量殿为用砖砌成的仿木结构重檐歇山顶的建筑,高20.3米。这座殿分上下两层,明七间暗三间,面宽28.2米,进深16米,砖券而成,三个连续拱并列,左右山墙成为拱脚,各间之间依靠开拱门联系,型制奇特,雕刻精湛,宏伟壮观,是我国古代砖石建筑艺术的杰作。无量殿正面每层有七个阁洞,阁洞上嵌有砖雕匾额。无量殿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我国无梁建筑中的杰作。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色彩更丰富应用面更加广泛:琉璃面砖广泛用于塔、门、照壁等建筑物。明成祖时建造的南京报恩寺塔,高达80米,是一座9层的楼阁式砖塔,外表面全部用琉璃砖镶面,使用了多种釉色。山西大同的九龙壁,北京的琉璃牌坊,都表明了明代琉璃工艺水平的提高。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3、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少,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件卷杀减化。因此,明代官式建筑形成一种与前不同的特色,形象较为严谨稳重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代表实例:◆北京宫殿◆北京天坛◆明十三陵5、官僚地主私园发达: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三)清:(1636年—1911年)1、供统治阶级享乐的园林达到了极盛期:清代帝王苑囿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是任何朝代不能比拟的。在北京西郊兴建畅春园,在承德兴建避暑山庄。江南各地大兴造园之风。2、藏传佛教建筑兴盛:顺治二年开始建造的西藏布达拉宫,既是达赖喇嘛的宫殿,又是一座巨大的佛寺,这所依山而建的高层建筑,表现了藏族工匠的非凡才能。清代还在承德山庄东侧与北面山坡上建造了12座喇嘛庙,俗称“外八庙”。是清代建筑中难得的上品。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西藏布达拉宫承德外八庙封建社会的建筑概况三、住宅建筑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四、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清朝官式建筑在明代定型化的基础上,用官方规范的形成固定下来,在《清式工程做法则例》一书中,列举了27种单体建筑的大木做法,并对斗拱、装修、石作、瓦作、画作等做法和用料都作了规定。五、建筑技艺仍有所创新:采用水湿压弯法,可使木料弯成弧形檩枋,供小型圆顶建筑使用;采用对接与包镶法,用较小较短的木料制成长大的木柱。第三章代表建筑类型及发展概况宫殿宫殿建筑礼制建筑——坛庙礼制建筑——陵墓宗教建筑民居代表建筑类型及发展概况§1宫殿建筑一、概况1.中西方比较•西方古代最伟大、最辉煌的建筑——宗教建筑•中国历史上以儒立国,轻于宗教,重于伦理——宫殿礼制建筑代表建筑类型及发展概况2.宫殿建筑是政权的象征,是一种特殊的象征。•“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汉高祖重臣萧何)•《礼记》:“礼,有以多为贵,有以大为贵,有以高为贵,有以文为贵。”(“文”即“纹饰”)代表建筑类型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建筑史-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80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