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文档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正式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翠屏区南广初级中学校彭春兰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了便于各位评委批评指正,我准备了一个说课稿,下面就请各位评委参看说课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说。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开始,在中国现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讲了新中国诞生之初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到倡导并在世界上被多国接受,万隆会议召开和外交斗争等问题。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下一节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的基础,也是第五单元的重点。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通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及读图解图能力。归纳整理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主要外交活动,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概括,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为新中国树立起独立自主的形象,是经过与国际帝国主义干涉与破坏进行坚决斗争的结果,我们更应该发愤图强,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而努力。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形象的代表,他的魅力,智慧和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继承。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据是;新中国成立,在世界上尽快树立自主形象和确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提出和平共处外交原则。解决好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导入中用中国外交现在的辉煌成就图片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图片做对比,给学生一强烈的冲击,并得出结论:外交上的巨大飞跃,是因为综合国力和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针对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首先分析提出的背景和确立的经过,这样有助于理解它的内容。其次,让学生重新编排打乱了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借此让学生重新认识,理解,内化五项原则的深刻内涵,再以此为基础,从内外两方面分析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和影响。本课教学难点是,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依据是;初中学生还没有接触世界史,同时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认识有限,所以在教学中存在一定难度。通过回顾抗美援朝前夕,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孤立,侵略等。通过图片显示与中国建交和封锁中国的国家,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运用视频直观的回顾万隆会议,结合课本知识,加深认识。四教法和学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同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通过小组间探讨竞赛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力争实现课堂的欢呼雀跃,争问抢答。五教学程序环节一:根据同化原理,联系已学知识导入。师生共同回顾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图片,展示近代中国签订《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图片,提出问题,制造悬念,通过对比,引出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确立。这样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新知,进入课堂。环节二:讲授新课本课的课题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了让学生较容易地从课题掌握本课的内容,我从实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前提;实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过程;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结果三个方面来教授。(一)以看、导的教学方式探究实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前提。出示图片(开国大典)和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那天向全世界宣告的材料,设问: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并概括出实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前提是民族独立、自主、和平,培养学生运用材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实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过程。(1)出示提纲,让学生自读课文并完成问题,引导学生检测预习效果。提纲如下:独中苏建交立和平背景:自共处过程:1953年:;1954年:主五项内容:的原则作用:;和会议时间与主题:;平万隆会议性质与形势:;外会议周恩来的作用:作用:;原因:交学生自读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进行调控,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自学效果的检测过程。学生完成后,暂时不讲答案。通过该环节,既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建构知识的能力。(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这一节我主要讲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简单过程和主要内容、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我采取以下步骤:第一步:建国第一年的外交情况(采用互动式教学)展示地图《建国第一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建国后的第一年与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中苏建交、毛泽东访苏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为新中国的建设争取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展示相关图片(毛泽东与斯大林的合影)过渡: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的外交事业一帆风顺吗?引导学生探究“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第二步:分析建国初的外交形势,联系旧知识,指出二战之后所形成的美苏两大阵营冷战的国际背景及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态度、孤立政策和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的情况(地图:美苏对峙)。过渡:所以说,新中国外交仍面临着许多困难。面对这样的形式,我们更需要加强与更多国家的交往,为此,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三步:讲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过程、内容和作用。屏幕显示《周总理访问印度》和《周总理访问缅甸》图,先简介西藏地区成为中印、中缅关系焦点的历史原因,让学生知道西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在中印、中缅关系中的特殊地位,使学生明白周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的目的,同时做到学科渗透。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过程、内容和作用,我采用体验式和互动式来完成。第四步:延伸请结合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举例说明我国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例子:2005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第二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通过举例说明,可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升华学生热爱和平、反对侵略的情感。但由于初二学生较少关心时事,能力有限,因而教师要适当引导,只要学生说得有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从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言。(3)“万隆会议”是本课的难点内容。这一节我主要介绍了参加万隆会议的国家、会议特征、中心议题和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态度。为了讲清这些问题,我首先播放了万隆会议的有关录像,接着向学生介绍了会议的过程,特别介绍了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代表对中国的攻击,并创设问题: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如果你是周恩来总理,你第一句话会说什么?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历史。最后,引导学生看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的演说,使学生对周总理杰出的外交才能有着深刻的认识,从而激发了对周总理的尊敬和爱戴。“求同存异”又是这一节的难点,我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设问:什么叫“求同存异”?请结合万隆会议的主题谈谈你的理解。让学生根据资料说出“求同存异”的含义。想一下“求同存异”在我们平常生活中适用吗?让学生认识“求同存异”不仅适用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何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把历史融于生活。环节三:激励引导(逐渐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探讨:独立自主和求同存异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局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说明吗?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小结,并用屏幕显示出北京申奥成功、2001年7月江泽民访问俄罗斯、2005年5月美国总统布什会见时任国家副主席胡锦涛等图片,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奋发读书强国的情感。环节四:总结检测1、以板书为提纲,回顾知识,梳理线索,指出重点。2、指出建国初期所有的外交成就都与中国外长周恩来的外交努力和外交智慧是分不开的。概括建国初年周恩来的外交成就:3、情感熏陶:再次回顾周恩来光辉灿烂的一生,突出周恩来崇高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滚动播放周恩来的图片,并深情讲述:环节五反馈预设当堂记忆:本环节需要记忆的是全文总结的重要知识点.也是高效课堂的最具体的体现。给出明确的时间限制,要求学生当堂记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效率也就高.教师要注意学生精力集中状况,随时个别提醒。当堂检测:有了这一环,上个环节的效果才能显现。完成练习册的基础自测,当堂给出评价。教师要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板书设计】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平时积累,需要平时的勤学苦练。有个故事: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开学第一天对他的学生们说:“今天你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儿。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做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每天甩手300下,哪个同学坚持了,有90%的学生骄傲的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了80%。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个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同学们,柏拉图之所以能成为大哲学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柏拉图有一种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大家都熟悉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之所以能够感动天帝,移走太行、王屋二山。正是因为他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戎马一生,他前十次革命均告失败,但他百折不挠,终于在第十一次革命的时候,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这些故事,情节不同,但意义都是一样的,它告诉无们,做事要有恒心。旬子讲:“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舍之,金石可镂。”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一个人如果有恒心,一些困难的事情便可以做到,没有恒心,再简单的事也做不成。学习是一条慢长而艰苦的道路,不能靠一时激情,也不是熬几天几夜就能学好的,必须养成平时努力学习的习惯。所以我说:学习贵在坚持!当下市面上关于教授学习方法的书籍不少,其所载内容也的确很有道理,然而当读者实际应用时,很多看似实用的方法用来效果却并不明显,之后的结果无非是两种:要么认为自己没有掌握其精髓要领,要么抱怨那本书的华而不实,但最终肯定还是会回归到当初的原点。这本《学会学习》在一开始并没有急于兜售自己的方法,而是通过测试让读者真正了解自己,从而找到适合自己思维方式的学习方法,书的第一部分就是左脑还是右脑思维测试和视觉、听觉和动觉学习模式测试,经过有效分类后,针对不同读者对不同思考和接收接受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分别给出建议,从而不断强化自己的优势。在其后书中的所有介绍具体学习方法章节的最开始,都是按照不同学习模式给出各种学习方法不同的建议,这是此书区别于其他学习方法类书籍的最大特点,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能让读者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除了能够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也能更深入的认识客观的自己,不论对学习还是生活都有帮助。除了“针对性”强外,本书第二大特点就是“全面”,全书都是由一篇篇短文、图表集成,更像是一本博文或者PPT课件合集,每个学习方法的题目清晰明了十分便于查找,但也因此有些章节内容安排的比较混乱,所幸每一章节关联性并不太强,每个章节都适合独立检索来阅读学习。其内容从“时间规划”、“笔记”“阅读”直到“考试”几乎涉及了所有学习中的常遇问题,文中文字精炼没有过分的渲染,完全是纯纯的“干货”,可以设身处地的想象:当自己面对学海之中手足无措之时,长篇大论的方法肯定会无心查看,明了的编排,让人从目录中就能一目了然的找到自己想要的,一篇篇短文尽可能在最少的时间让读者得到最有用的信息,是一部值得学习的人们不断自我提高的有力武器。曾经看到一个有意思的心理测试:用“正确的方法”、“错误的方法
本文标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正式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831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