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本溪建行国际业务营销战略研究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本溪建行国际业务营销战略研究姓名:李震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许慧敏20030801本溪建行国际业务营销战略研究作者:李震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张霞美国近期经济形势对我国银行国际业务的影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12(6)分析了美国近期经济变化趋势及其对我国银行国际业务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2.期刊论文褚景元建设银行发展国际业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经济师2006,(3)建设银行自开办国际金融业务以来,已在国内同业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尚有一些不利因素制约其健康发展.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3.学位论文寿梅生商业银行发展与国际业务创新2006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中央制定了“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在认真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推动我国发展的长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站在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生动阐述;是党中央提出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的观点,在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政治经济生活发展方向的具体体现。一般而言,在开放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快速发展是大势所趋。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这一结论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印证。现代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拓展,存在众多原因,归结起来:大背景是国际经济一体化融合的趋势;基本动因在于封闭条件下国内市场容量等宏观环境的局限性,对银行国际业务发展带来的抑制;根本动力是银行对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追求;此外,金融创新和技术革新是重要外部的条件。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已由单一层次向多层次、多领域纵深发展,由沿海向沿边、沿江、内陆省会城市发展。外商投资明显增加,企业外向型特征越来越明显,“世界工厂”的称号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士所接受。2005年,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39万亿美元,服务贸易收支总额达1582亿美元,资本项下直接投资流入855亿美元,年末外汇储备余额达到8189亿美元①,加之由于跨境往来人员增多,客户对贸易和服务项下的外汇业务需求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中资商业银行要在竞争中求发展,仅仅局限于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方式已远远不够。大力发展国际业务无疑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培植了新的增长点,同时,由于企业在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过程中,产品更新换代、生产工艺的改进、生产价值实现,乃至企业筹资等事项,大量需要通过进出口贸易或境外资本市场进行,商业银行如果国际业务发展跟不上客户的需要,将难以在竞争中立足。1999年11月15日,中美就中国加入WTO签订了双边协议,根据双边议定书中所作承诺,我国银行业务对美国开放可分为四阶段:一是可立即对在华外国客户提供国际金融业务服务。二是一年后可对中国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提供国际金融业务服务。三是两年后提供人民币金融服务。四是五年后在华从事个人金融服务。按照GATT和WTO的有关规定,缔约方给予任何另一缔约方的待遇,也适用于其他加入该组织的任何第三方,这就是说,中国给予美国的待遇也将无条件地给予任何加入WTO的第三方。由此可知,中国加入WTO后,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增加,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其经营外汇业务的种类和金融服务对象扩大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本文作者长期供职的商业银行领域,同业之间围绕2006年底入世过渡期满后,中资银行与西方主流商业银行在同一平台上、用同一规则开展竞争时,如何能立于不败之地的讨论和研究,自入世以来一直未停止过。美国企业界有句名言:“要么创新,要么死亡”。大家的共识是:在中外资银行短兵相接的最前沿领域--商业银行国际业务上,要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只有依靠“创新”。现代社会产业间、国家间的关联度日益提高,只有技术、机制、体制相互配套、相互依赖的创新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因此,创新不是机械的,它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方式;创新也不是单一的,创新有大小之分,“小”创新指产品、流程、服务或商业活动方面的创新;“大”创新指的是管理方面即组织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创新。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人不可、无企不可。它不仅是一种新技术、一种新产品、一项新服务,而且是一种新文化,是员工的创造力和一个组织的能力。换句话说,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包括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各个方面。二、文章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一)指导思想本文按照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对国际业务的重视程度在日益提高,但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模式仍处于探索过程中,国际业务管理手段相对简单,配套体制机制相对欠缺,几乎没有一家中资商业银行建立完整的国际业务管理体系的实际,通过深入研究西方先进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模式,结合作者长期从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实践经验,用比较的方法,辩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能适应国际化竞争需要的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的模式的设想。(二)研究方法本文在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创新的过程中,采用了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一般理论研究中,主要采用规范分析法。在对西方主流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经营和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经营的研究时,主要采取实证分析法。在论述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前,先对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和主流商业银行国际业务运做模式进行归纳和总结,尝试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创新”命题构造一个逻辑和历史统一的系统化的理论分析框架。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揭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中存在各种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剖析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现状和不足,参照主流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开展情况,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创新应包括营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体制创新、激励约束创新、风险管理创新等各个方面。全文的体系结构如图A所示。图A论文结构图在文章中,具体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以西方主流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经营模式作为参照,综合运用现代金融理论和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理论,把商业银行国际业务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2.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归纳分析和演绎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规范分析中,运用归纳和综合,完整地把握国际业务理论的发展脉络。在实证分析中,通过对西方主流商业银行典型案例的剖析,归纳出西方主流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经营管理的基本框架。采用案例分析和分类分析方法,在案例的整理和分类的基础上,确定基本分析框架。3.综合运用经济学、数学、统计学、博弈论等知识,对国际业务进行量化分析。三、主要内容本文内容共分8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全文的引子部分,主要界定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概念,给出明确的国际业务的定义,介绍银行国际业务的构成和组织形式;并对国际业务和国际业务创新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本章还从历史的角度,阐述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创新在银行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从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阐明了进行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创新研究的意义。第二章是全文的基石。一是剖析战后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环境,引出当前环境下,银行国际业务创新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是通过对西方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的过程分析,研究主流西方国家国际业务发展的趋势和原因,并采用案例形式,对西方典型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经营方式进行比较,综合得出西方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主流模式。三是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情况的归纳分析,阐明中资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和管理现状。第三章是全文的中心部分。是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创新的总体分析。在这一章中,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国际业务竞争压力的分析、通过对中外资商业银行在国际业务产品、流程、机制、体制上的差异化比较,对为何要创新、进行哪些创新、如何进行创新等问题进行总体论述,从而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创新和改革的方向和原则,设计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创新的目标模式。从第四章到第八章,具体阐述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创新方向。第四章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现状,结合西方营销理论的发展,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营销创新的目标模式,并明确目标模式的实现方式。第五章从金融工程入手,通过对我国银行国际业务产品与国际水平的差异分析,强调运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法,对加快国际业务产品创新的现实意义,同时提出了产品创新的分类建议。第六章通过对3个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银行组织架构的实证分析,对比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管理情况,运用流程再造理论,提出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创新,应充分借鉴现代商业银行矩阵式管理的精华,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业务管理体制。第七章通过比较中西方银行国际业务的激励约束机制的不同,结合最新的激励约束理论,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创新建议。第八章运用非均衡理论,分析加快创新与加强风险管理的辩证关系,论证重视国际业务风险管理、创新风险管理方式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国际业务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实务建议。四、主要创新和不足在本文的研究和撰写过程中,作者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尝试:1.系统地归纳和总结西方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开展的理论基础,为分析西方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提供的理论依据。2.通过对西方主流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归纳和综合,得出西方主流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经营的基本框架。3.借鉴西方主流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开展情况,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国际业务产品、市场营销、风险管理和激励约束机制创新的目标模式。4.期刊论文金滋后WTO时代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基于工行、招行、民生银行的比较分析-中国商界2009,(8)2006年底,银行业向外资全面开放,中国银行业进入后WTO时代,开始了地头蛇与强龙的竞争,特别是国际业务方面.本文选取三家具有代表性的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分析其在2006年至2008年国际业务发展状况,并为其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5.期刊论文才金卉建设银行国际业务的SWOT分析及对策-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运用SWOT模型分析了建设银行国际业务自身所具备的四大竞争优势、存在的劣势和差距,面临的严重竞争威胁和空前的发展机会;基于建设银行国际业务所处的内外环境、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应该采取扭转性战略,并提出具体的经营对策,即建立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完善服务功能,调整营销策略,加快网络化建设,旨在提升建设银行国际业务的整体经营水平和竞争力.6.学位论文吴亮无锡农行国际业务发展现状及流程再造策略研究2008银行经营的实质是在银行经营外部环境、银行经营目标和银行经营内部条件三者之间寻求动态平衡。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自由化、金融信息化和金融证券化的蓬勃发展,商业银行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为此,银行家们纷纷诉诸成本管理手段,试图通过减低成本、削减开支来提高赢利水平,增强竞争能力。但是实践证明,在旧有的按职能分工的管理模式之下,成本管理的作用极其有限,不能产生长期的明显效果,而且还可能损及银行的发展潜力。在这一背景下,商业银行开始探寻全新的管理模式,银行流程再造应运而生,许多银行因此获取潜在的巨大利益,形成了其核心竞争力。无锡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位于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在国际业务方面已经取得较好的业绩,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原有业务流程已经跟不上国际业务的发展,因此,需要对已经占优势地位的国际业务研究和制定实施相应的流程再造策略。本文根据国内外银行流程再造理论,阐述了银行流程再造的动因、基本内容及其发展,分析了无锡农行国际业务进行流程再造的必要性,研究制定出无锡农行国际业务流程再造策略。流程再造是银行依托信息技术和外部资源,以银行流程系统和内部组织结构本质性的变革为核心使命的整体经营转型,是更为纵深的银行经营变革。无锡农行国际
本文标题:本溪建行国际业务营销战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993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