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畅销书===联想局.DOC(1)
《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作者:迟宇宙《联想局》为何出版在《联想风云》之后?当两会代表人手一册拿着《联想风云》阅读时,被柳传志废掉的《联想局》正等待着面世。近日,《联想局》被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隆重推上各地书店的耀眼位置,一场“联想真相”的碰撞顿时成为读书界的热点。《联想局》为什么被废掉?它说了太多企业不希望公之于世的史实?还是它提出的观点与企业的需求产生了剧烈冲突?在《联想风云》之后,《联想局》的奇特命运是否为我们把握中国20年来的经济脉搏提供新鲜线索?据《联想局》后记透露,联想一位高级官员曾与迟宇宙接触,劝其放弃写作,并表示愿意用一笔钱把《联想局》买下来,永不出版。后经过双方多次艰难交涉,最终达成协议:迟放弃写《联想局》以外的“定制书”,联想授权迟在《联想局》中使用联想档案(此前曾签过保密协议),条件是《联想局》出版时间必须在凌志军的《联想风云》之后。2005年1月《联想风云》如期出版,依照协议《联想局》终于得以“拨开乌云见日出”,时隔三个月后的今天,读者也才最终得以见到两个“联想”。至于哪个“联想”的方向更指向联想的真相?是否通观了两本书能让我们全面认识联想?相信在阅读过两本书后读者自会有一个判断。《联想局》叫板《联想风云》在《联想风云》出版3个月后,另一本名为《联想局》的书展现在读者面前。两本书都夸联想,只不过后者写的联想与联想高层要展现和策划的公众形象不一致。联想高层希望展现一个国际化的联想,但后者写的是一个中国化的企业,因此该书作者和联想中途分手。两书的作者都自称是独立写作。买书、读书的人心里自然会产生一个疑问:哪本书说的是真的?企业史著作的客观真实性如何保证?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样一种现象:目前市场上企业史著作的作者,基本上都是在各个媒体供职的记者、编辑。许多有名气的记者都在给大企业树碑立传。即使是一度与联想失和的迟宇宙先生,在接受联想集团邀约的时候,他的正式身份也是《经济观察报》的首席记者,他与联想签下的合同,与职业精神也是有冲突的。有专家认为,西方的记者,连企业的饭都不敢吃,更何况给企业树碑立传。记者、作家的职业属于公共领域,签约为企业树碑立传,有悖于该职业应有的独立立场。在最近的新书排行榜上,一本叫《联想风云》的书表现出热销势头。书的作者是曾以《交锋》等书闻名的记者凌志军。此前,联想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联想”)的人士多次与凌志军先生携手出现在这本书的各种推介仪式上。“凌志军先生的这本书是目前为止惟一获得联想集团同意并向作者开放集团内部档案,由作者独立思考写就的一部著作。尽管书中的观点联想并不是全部赞同,但是联想认为书中所讲述的全是事实。”这是联想对外界的正式说法。“在我打开这些铁柜前的许多年里,还没有人如此系统和细致地研究这些尘封的秘密。”凌志军在这本书的前言中写道。然而,就在《联想风云》出版3个月后的本周,另一本名为《联想局》的书展现在读者面前。在书的后记中,作者迟宇宙说出了这本曾被柳传志“废”掉的新书最终得以面世的经过。迟宇宙给本报记者出示了能证明他在凌志军之前系统研读过联想全部档案的保密协议,以及柳传志先生给他的亲笔信。“我主张以史实带观点,力求复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柳传志总裁则希望以观点带史实,寻求证据以佐证既定之历史观点。”迟宇宙对本报记者说,他拒绝对自己的书做伤筋动骨的修改,导致了《联想局》被联想否决。一边是凌志军声称,自己没拿过联想一分钱,完全是客观独立地写作。另一边,迟宇宙声称联想“对作者史观和分析方法的干涉,是对独立写作最大的干涉”。那么,联想究竟会不会让作者保持独立写作?哪一本书才反映了更真实的联想呢?联想立传,柳传志点将尽管《联想风云》今年初才得以面世,但联想人决定写联想史的事,早在2001年11月12日之前就已经过联想高层领导讨论并决定。当天,时为《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的迟宇宙接到联想控股公司公关部副总经理张涛的一封邮件,这封邮件希望迟宇宙对联想着手进行的《联想史》丛书提点建议。“在17年艰苦创业的历程中,联想突破了‘四道关口’,走通了高科技产业化之路,并且在管理和运营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此,联想高层领导经讨论决定,出版一套关于联想的丛书……对内进行历史性总结,对联想发展史中的某些重大问题定性。”这是这封邮件中的一段话。这封邮件同时介绍,联想准备邀请几名顾问,并“拟邀请业界知名的,拥有IT背景并了解企业实际运营、文字功底扎实的记者在充分了解联想历史资料的前提下,撰写相关文稿”。事后,迟宇宙才知道,还有两名记者与他同时得到联想的邀请。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另两名记者中途退出了。“我当时为他们惋惜的同时还有一点窃喜。”迟宇宙当时以为,自己将成为惟--个浏览联想全部档案的记者,他“为能得到这样一个机会而高兴”。2002年1月24日,迟宇宙与联想控股公司《联想史》项目小组签订了保密协议。协议内容大致为,联想提供的所有资料均属保密性质,只可用于《联想史》的编写,迟宇宙不能以任何形式泄露给第三方,也不能公开发表在新闻刊物或学术刊物上,或用于其他商业或非商业用途。此外,双方口头约定,联想不干涉作者的具体写作。同时,迟宇宙采访写作期间的交通等费用由联想报销。之后不久,迟宇宙便进入联想阅读资料并开始采访。他将写作提纲交给联想,并与联想的人士一起讨论。其间,联想的“精神领袖”柳传志与迟宇宙就这本书进行过大概三四次探讨。此外,迟宇宙用电子邮件等方式,保持着与联想的沟通。其间,柳传志还通过公关部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迟宇宙:没打算出一个里程碑一样的东西;联想全力配合;开放全部档案;决不干涉写作。迟宇宙说,2003年非典期间,他整天坐在联想档案室里,联想员工不时送给他一个口罩,他感到心里暖洋洋的。然而,他说,大概就在非典后不久,另一位记者凌志军也与联想签订了保密协议,凌志军同样拿到进入联想档案室的“通行证”。对此,迟宇宙表示自己当时不知情。“或者是因为凌老师的名气更大,或者是我与柳总存在一些分歧,或者有其他原因。”迟宇宙说,柳传志总裁为了公司的利益做什么他都能理解,但他认为联想没有告诉他凌志军介入的事,是对他个人的不尊重。“2003年秋天,联想公关部的人来上海找过我好几回,我都没有答应。”凌志军对本报记者说,联想的人当时还拎来了一大袋公司的资料,大概有一米多高,让他先看看再决定。后来,联想公关部提出,凌志军能不能在北京与柳传志先生先见一面再说。在见过柳传志后,凌志军最终于2004年1月正式接受了联想的邀请。凌志军在《联想风云》的前言中描述了他与柳传志见面时的一段对白:“‘你来了解一下我们的企业吧。’柳传志盯着我说,‘你一定会感兴趣的’。“那一瞬间,我觉得这个人过于自信,却很真诚。分手的时候我答应了他的要求,但又补充道:‘我很抱歉,我不能给你任何承诺。’“‘没有关系,你可以按你自己的想法写,也可以什么都不写。’他回答,‘我只是希望你用局外人的眼光来看看联想’。”凌志军:我没有拿联想一分钱“我没有拿过联想一分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凌志军语气坚决地说,正如写微软中国公司的《追随智慧》和《成长》一样,他和这两家企业没有任何利益关系。凌志军说,甚至联想在成为奥运赞助商或20年庆典时送给他的小礼品,都被他如数送回。他说,只有与这家公司没有任何利益往来,自己才能保持独立写作。此前,有传言说,联想共为《联想风云》拿出100万元。其中,70万元给了凌志军,30万元帮助出版商用于这本书的推广。在《联想风云》的推广活动中,也多次有人对凌志军提出“是否作了联想枪手”的质疑。凌志军苦笑着说,他也听到过这种传言,但自己的确没拿联想一分钱,甚至在与联想有关人士一起出去推广这本书时,自己的交通费用都是出版社支付,而不是联想支付。“我们的确希望拿出一部分钱来表示对凌先生的感谢,但他坚决不要。”联想控股公司公关部副总经理张涛是《联想史》项目小组的具体负责人。他说,本来联想打算由公司统一买一部分书来发给每位员工,尽管这样一次购买上万册可以增加凌志军的版税收入,但这一想法同样遭到凌志军的拒绝。“我只希望通过版税拿到自己应得的收入。”凌志军透露,出版社给他的版税“比上限还要高”。一名业内人士解释,所谓版税,是支付稿酬的一种方式,与销量相关。即出版社按印出的每本图书定价的8%~10%给作者支付稿酬。不过,一些知名作家的版税更高,有的甚至达到15%。出版社给作家的版税上限通常是12%。凌志军对本报记者说,他自信这本书能畅销,因此用不着联想帮助推广,而且,联想也的确没有拿钱给出版社来推广。与凌志军的说法稍有出入的是,联想控股公司公关部副总经理张涛承认,联想在这本书的推广上确实有一部分投入,但他拒绝透露具体数额。“这是公司自己的事情。”张涛说,既然凌先生不愿意拿联想的钱,那作为感谢,联想在出版环节上帮助他也是应该的。按照凌志军的说法,联想及柳传志自始至终没有干涉过他的写作。尽管,他也承认曾给联想提交过写作提纲,与《联想史》项目组进行过探讨,并最终把书稿交给联想进行核实。他说,柳传志先生提出的惟一一条意见是,不希望引言中的话太突出他个人。迟宇宙:我不想写“御制书”《联想局》的作者迟宇宙的感受远远没有凌志军那么轻松。“原来联想提出的不干涉写作,只是不干涉具体文字。”迟宇宙认为,对史观和分析方法的干涉是对写作最大的干涉。他承认,联想给他公开了所有的档案资料,也给了他最大的采访自由。但最后,双方在历史观和分析方法上有很大的分歧。迟宇宙回忆说,2004年3月他将写完的书稿交给联想,希望就史实和数字做一些修订。修订之后,迟宇宙与柳传志一起来讨论这本《联想局》。“我认为,应该通过史实归纳出观点。柳总从企业的角度,希望观点带史实。这对写作者来说,回归到非常本质的历史观问题。”迟宇宙认为,运用史料自然论证、分析后得出一个结论,和先得出一个结论,再用史料证明,是完全不同的———即使最后得出的结论可能都是说联想是一家好企业。此外,据他个人猜测,柳传志对他提出的“局”这个概念不太满意。迟宇宙说,虽然他把“局”定义为中国智慧,但归根结底归到谋略上。就联想而言,一直在强调国际化的路,做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编者注),目标管理,包括改标识等等,都是联想希望国际化的表现。“我用‘局’,又把联想写成一个传统的纯中国企业。”迟宇宙说,他感觉联想更愿意承认是通过现代化的西方式的管理成为了一个好企业,而不是通过中国式的谋略成为一个好联想。说到底,迟宇宙认为,根文化决定了联想,而不是西方过来的技术层面的东西造就了联想。“人总需要被定位,总希望在一个更大的舞台上获得认同。在联想获得认同,在中国获得认同,和在世界范围获得一个商业领袖的认同,是完全不一样的。”迟宇宙说,或许柳传志总裁根本没这么想过,但如果是那样,他就想不通联想为什么认同“风云”而不认同“局”呢?按照迟宇宙的说法,柳传志当初建议他修改《联想局》,但他拒绝了。之后,柳传志提议让他放弃《联想局》,写一本《联想的秘密》之类的书。“这种书市面上已经有很多了,就相当于迟宇宙版的《联想为什么》。”迟宇宙说,自己当时犹豫了一段时间。但事后,联想一名高层对他的一席话让他很“愤怒”,以至于他决心将《联想局》面世。这位联想高层在席间给迟宇宙出了一个多选题:从名气、以往的成绩,凌志军更具竞争力,能不能让凌志军的书先出,《联想局》后出;能不能补偿你一笔钱,让你放弃《联想局》;能不能用一笔钱把《联想局》买下来,永远不出了。这段话,同样写进了《联想局》的后记中。迟宇宙说,他当时拒绝做这道题,“这是对我的侮辱”。随后,“愤怒”的他给柳传志先生写了一封长信,明确宣布放弃写《联想的秘密》之类的“御制书”。迟宇宙给本报记者出示了柳传志当时给他的一封亲笔回信,其中一段说,“就‘联想局’这本书而言,我不是特别欣赏,主要是指导思想不够突出……”柳传志在他的回信中也承认:“有一点要请你原谅,就是作为一个企业,员工都要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时候做出的事是不是会伤着人,让人感到无情无义,让你感到很不愉快。这是有可能的。”“你可以和企业中的任何一个人交朋友,但当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时,他是无情无义的。”这是迟宇宙在写《联想局》过程中的一个收获。
本文标题:畅销书===联想局.DOC(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089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