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第24章利尿药与脱水药
2019/10/241第24章利尿药和脱水药DiureticsandDehydrants2019/10/242学习内容和要求1.掌握利尿药的分类及各自的作用部位;2.掌握呋喃类、噻嗪类的利尿作用与用途、不良反应;3.熟悉螺内酯、氨苯蝶啶的利尿作用、不良反应;4.了解脱水药的作用特点。2019/10/243一、利尿药的概念及分类一类选择性作用于肾脏,抑制电解质和水的重吸收,增加电解质和水排泄,使尿量增多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水肿,也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如肾功能衰竭、尿崩症、肾结石、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第一节利尿药2019/10/244类别药物作用部位高效能呋塞米髓袢升支粗段highefficacyfurosemide(Na+/K+/2CI-)中效能噻嗪类远曲小管近端moderatethiazide(Na+/Cl-)弱效能螺内酯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lowspironolactone(Na+-K+交换)乙酰唑胺近曲小管acetazolamide(抑制碳酸酐酶CA)2019/10/245利尿药作用机制的共同之处:通过抑制与Na+/Cl-重吸收有关的转运蛋白(转运子)、或离子通道、或酶的功能和作用,近而抑制Na+/Cl-及水的重吸收,促进Na+/Cl-和水排泄,增加尿量而利尿。2019/10/246皮质髓质2019/10/247按利尿药对电解质的影响分类:利尿药可分为排钾和保钾两大类;1.排钾利尿药:髓袢利尿药和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的制剂;主要药物有:噻嗪类、呋塞米等。2.保钾利尿药:作用于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的制剂主要药物有:螺内酯、氨苯蝶啶等。2019/10/2482019/10/249利尿药的生理与作用部位(一).肾小球滤过:正常成人每日经肾小球滤过原尿约180L;而肾小管的再吸收率为99%以上;∴排出终尿1-2L;作用于肾小球和肾小球类的利尿作用小,影响终尿量的主要因素为肾小管的再吸收。2019/10/2410(二).肾小管再吸收:1.近曲小管:(1).原尿中85%NaHCO3;40%NaCI、葡萄糖、氨基酸;60%的H2O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2).NaHCO3的重吸收由Na+-H+交换子触发的;(3).作用近曲小管的利尿药只有→碳酸酐酶(CA)抑制药---乙酰唑胺(低效利尿药);2019/10/24112.髓袢降支细段→只吸收H2O;3.髓袢升支粗段髓质和皮质部:(1).再吸收滤过钠量的30~35%;(2).对NaCI的重吸收依赖于管腔膜上的Na+-K+-2Cl-共转运子;(3).呋塞米等高效利尿药抑制Na+-K+-2Cl-共同转运系统,发挥强大的利尿作用→又称为袢利尿药。2019/10/24122019/10/24134.远曲小管:(1).再吸收滤过钠量的5~10%;(2).对NaCI的重吸收Na+-Cl-共同转运子;(3).肾脏对尿液的稀释功能: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管→相对不通透H2O,NaCI的重吸收进一步稀释了小管液;(4).噻嗪类中效利尿药通过阻断Na+-Cl-共同转运子而产生利尿作用;(5).Ca2+可通过Na+-Ca2+交换子而被重吸收,PTH(甲状旁腺激素→升血钙降血磷)可促进对钙的重吸收→尿钙↓→血钙↑2019/10/24142019/10/24155.集合管:(1).重吸收原尿中2-5%的NaCI;(2).醛固酮(aldosterone)通过对基因转录的影响→增加Na+、K+通道以及Na+-K+-ATP酶的活性→促进Na+重吸收、K+排泄→保Na+排K+;(3).保钾利尿药:螺内酯、氨苯蝶啶(低效利尿药)作用于此部位,氨苯蝶啶抑制Na+-H+交换、Na+-K+交换;螺内酯为醛固酮拮抗药→排Na+保K+;∴为保钾利尿药。2019/10/2416高效能利尿药(Highefficacydiuretics)呋塞米furosemide(速尿)药理作用:利尿作用:使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由原来的99.4%下降为70%~80%,利尿作用强大。速效、强效。2019/10/2417呋塞米2019/10/2418CACA依他尼酸呋塞米2Cl--2Cl--噻嗪类螺内酯阿米洛利氨苯蝶啶乙酰唑胺乙酰唑胺2019/10/2419抑制Na+/K+/2CI-共转运子抑制了Na+/CI-重吸收降低了肾的稀释功能,又因无法维持髓质的高渗而降低了肾浓缩功能排出大量低渗尿液,发挥强大利尿作用水、Na+、CI-、K+、*Ca2+、*Mg2+排泄增加2019/10/2420(二)体内过程:可口服或静脉注射应用,作用快,以原形通过肾脏排泄,反复给药不易在体内蓄积。2019/10/2421应用:1.各类水肿: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肺水肿:利尿降低血容量;扩张全身静脉,增加患者全身静脉容量,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左室充盈压,减轻肺淤血。脑水肿:尿量增加,血液浓缩,血浆渗透压增高,组织间液扩散进入血液,消除水肿,降低颅内压。其他各类严重水肿(心、肝、肾性):特别是其他利尿药无效的严重水肿;2019/10/24222.急慢性肾衰竭:急性少尿性肾功能衰竭:静注有较好防治作用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增加尿量,冲洗阻塞的肾小管,防止肾小管萎缩、坏死。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治疗+静注大剂量呋塞米3.加速毒物排泄:主要用于经肾排泄的药物中毒的抢救。4.急性高血钙:静注,抑制Ca2+重吸收2019/10/2423不良反应1.水与电解质紊乱5低:低血容量,低血K+、低血Na+、低氯碱血症、低血镁低血K+易诱发强心苷中毒、肝昏迷;用药期间应检测电解质,及时补充钾镁等电解质,或者与留钾利尿药合用。2.耳毒性:剂量依赖性并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更易发生,且可致永久性耳聋,避免合用。3.高尿酸血症:增加尿酸重吸收,抑制排泄;痛风患者禁用。2019/10/2424▽肝昏迷伪递质学说:蛋白质代谢产物苯乙胺和酪胺在肝内被氧化解毒。肝功障碍,血中苯乙胺和酪胺升高,在神经细胞内经β—羟化酶生成伪递质,苯乙醇胺和羟苯乙胺(鱆胺),取代去甲肾上腺素,妨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2019/10/24254.胃肠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诱发溃疡,餐后服用。5.其他:过敏反应、高血糖、高血脂等布美他尼(bumetanide)起效快,作用强,毒性低,用量小。依他尼酸(ethacrynicacid,利尿酸)毒性较大,临床少用。2019/10/2426中效能利尿药噻嗪类thiazide本类药物作用相似,仅所用剂量不同,但均能达到同样效果。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是本类药物的原形药物,常用的噻嗪类尚有氢氟噻嗪、环戊甲噻嗪;其他如吲哒帕胺(indapamide)、氯噻酮(chlortalidone,氯酞酮)等它们虽无噻嗪环但有磺胺结构,其利尿作用与噻嗪类相似。2019/10/2427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1.利尿:温和、持久抑制远曲小管近端Na+/Cl-共转运子抑制NaCl重吸收尿排Na+、Cl-、水、*K+,利尿*远曲小管近端Na+促进远曲小管远端的Na+-K+交换,K+分泌2019/10/2428噻嗪类2019/10/2429⑴水肿:各种原因引起的轻、中度水肿,尤其是心源性水肿;⑵抗充血性心力衰竭:适于治疗轻、中度CHF;2019/10/24302.抗利尿:肾性尿崩症和中枢性尿崩症增加Na+排出,血钠浓度降低,胶体渗透压降低,减轻口渴感,使饮水减少;抑制磷酸二脂酶,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内的cAMP的含量,水通透性,重吸收,少尿。3.降压早期:利尿血容量减少→降压长期: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血压下降轻度高血压,用作基础降压药以增强其他降压药的效果。2019/10/2431不良反应1.电解质平衡紊乱:低血K+、低血Na+、低氯碱血症、低血镁;注意补钾或与留钾利尿药合用。2.高尿酸血症:尿酸排泄减少,痛风患者禁用;合用氨苯蝶啶。3.高血糖:低血钾抑制胰岛素原转变为胰岛素,使其分泌减少,升高血糖。4.高血脂: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5.其他:过敏反应,高血钙等2019/10/2432弱效能利尿药螺内酯spironolactone(安体舒通)其化学结构与醛固酮相似。作用1.利尿作用弱、慢、久2.体内醛固酮水平升高时,作用明显。2019/10/2433AIPAIP:醛固酮诱导蛋白2019/10/2434应用各种与醛固酮升高有关的水肿(肝、肾、心性);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辅助作用。常与噻嗪类合用,增强疗效,防止低血钾。不良反应:久用可引起高血钾,肾功能不全者易发生;肾功能不全者、高钾血者禁用。性激素样副作用。2019/10/2435(二).氨苯喋啶triamterene1.作用部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2.机制:(1).直接阻滞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Na+通道抑制Na+-K+交换,产生排Na+利尿作用(2).作用比安体舒通强,且不受血中醛固酮的影响。2019/10/24362019/10/24373.作用特点:(1).利尿作用弱、快、短;口服2~4h起效,6h达高峰,维持7~9h;(2).常与中效、高效利尿药合用:治疗肝硬化腹水及其它顽固性水肿。(3).不良反应:高血钾;2019/10/2438(三).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特点:1.作用部位:近曲小管;2.作用近曲小管的利尿药只有→碳酸酐酶(CA)抑制药---乙酰唑胺(低效利尿药);3.机制:(1).NaHCO3的重吸收由Na+-H+交换子触发的;(2).抑制碳酸酐酶(CA)活性→抑制NaHCO3的重吸收;(3).抑制碳酸酐酶(CA)活性→H+生成减少→减弱Na+-H+交换→产生排Na+利尿作用.2019/10/2439脱水反应碳酸酐酶(CA)抑制药---乙酰唑胺(低效利尿药)→抑制CA的活性CA+细胞内的再水化反应减少H+生成→减弱Na+-H+交换→产生排Na+利尿作用.2019/10/24404.应用:(1).由于利尿作用弱,有效利尿作用维持时间短(2-3天),∴临床很少作为利尿药使用;(2).乙酰唑胺还抑制眼部碳酸酐酶(CA)活性→抑制眼睫状体产生房水→减少房水的产生→降低眼内压→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青光眼;(3).乙酰唑胺还抑制脑部碳酸酐酶(CA)活性→抑制脑脉络丛产生脑脊液→减轻脑水肿→用于预防、治疗急性高山病所引起的头晕、头痛、脑水肿等。2019/10/2441AIPAIP:醛固酮诱导蛋白2019/10/2442应用:与中效能或高效能利尿药合用,治疗各类顽固性水肿或腹水;因能促进尿酸排泄,尤其适用于痛风患者的利尿。不良反应:偶致高血钾,肾功能不全或高血钾倾向者禁用。2019/10/2443第二节脱水药(dehydrants)脱水药又称渗透性利尿药(osmoticdiuretics),包括甘露醇、山梨醇、高渗葡萄糖、尿素等。静脉注射给药后,可以提高血浆渗透压,产生组织脱水作用。当这些药物通过肾脏时,增加水和部分离子的排出,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一般具备如下特点:①静脉注射后不易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②易经肾小球滤过;不易被肾小管再吸收。③体内不被代谢。2019/10/2444甘露醇mannitol【特点】:分子量:182;等渗溶液浓度:5.07%;临床应用浓度:20%;口服不吸收,产生泻下作用;脱水作用,必须静脉给药iv/快速ivgtt;体内极少部分在肝脏转化为糖原;主要以原形从肾脏排泄。2019/10/2445【药理作用】:1.脱水:(1).20%甘露醇250ml,iv/ivgtt30min后,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中潴留的水分迅速转移到血液,通过肾小球滤过,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造成组织脱水;(2).口服(po)不吸收,造成渗透性腹泻,产生泻下作用;可用于胃肠道毒物的排泄。2019/10/24462.利尿:(1)稀释血液→循环血量↑,肾小球滤过率↑;(2).加速尿流→Na+来不及重吸收-间接抑制;(3).脱水药分子使肾小管腔内渗透压升高,阻止H2O、Na+、K+等离子的再吸收,肾排H2O增加,从而增加尿量的排出。2019/10/2447【临床应
本文标题:第24章利尿药与脱水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192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