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12最新版《论语》十二章
课文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孔子一生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FF《论语》简介《论语》属语录体(也叫格言体)散文,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内容涉及政治、哲学、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内容非常丰富,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也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南宋时,著名学者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被称为“东方的圣经”,是历代莘莘学子的人生教科书。1、论(lún)语2、不亦说(yuè)乎3、人不知而不愠(yùn)4、三省(xǐng)吾身5、传(chuán)不习乎6、不逾(yú)矩7、学而不思则罔(wăng)8、思而不学则殆(dài)9、贤哉(zāi)10、一箪(dān)食在陋巷(xiàng)人不堪(kān)其忧11、曲肱(gōng)而枕之12、博学而笃(dǔ)志注意下列读音疏通文意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按时通“悦”愉快志同道合的人了解怨恨,恼恨有道德修养的人却第一则:讨论学习方法、乐趣与个人修养:不断实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学习之乐;朋友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分析文义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名词作状语多次反省替出主意转折转折诚实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或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重视品德修养:每天自我反省——是否尽心尽力做事;是否以真诚交友;是否认真复习学过的功课。分析文义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同“又”顺承顺承顺承迷惑独立顺承自然规律顺承顺承超过规范孔子说:“我十五岁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而不逾越法度规矩。”本段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十有五:指十五岁。“有”同“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加“有”字。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以理解为独立做事情。惑:迷惑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一般而言,指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逾矩:超过规矩。逾,超过,越过。矩,本指木工用来画方形或直角的曲尺,这里引申为规矩,规范。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矣。”旧的(知识)领悟可以凭(这一点)成为、做了4、[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理解与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复习旧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迷惑而无所得有害而无所得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此则说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转接连词,却就1、学:3、而:2、思:第一个指思考,动脑筋;第二个指空想。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相当于“却”、“可是”。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一个“学”是死读书,死记硬背的意思;第二个“学”指认真学习。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表感叹语气,多用在句末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里中的道路,这里指颜回的住处忍受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孔子赞扬颜回坚持学习而贫贱不移的精神。分析文义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代词,学问……的人喜欢、爱好以……为乐趣名词意动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分析文义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吃饭名词作动词粗粮冷水弯着胳膊顺承乐趣正当手段对于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其中也有乐趣啊。干违背义的事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飘浮在天空中的云一样。”这章讲认得道德修养,不义之财不能取,提倡“安贫乐道”。分析文义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在其中顺承跟从、学习[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正确的学习态度: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反映了孔子虚心好学的精神。分析文义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夜。”河流逝这舍弃孔子站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就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分析文义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广泛并列坚守恳切仁德并列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记得牢固,恳切地提出疑问再联系当前情况加以思考,仁就在其中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闲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梅花香自苦寒来雪压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经历磨难,培养意志,成就大事。指梅、兰、竹、菊,春兰,夏竹,秋菊,冬梅;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花中四君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而:2、乎:3、朋: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然后”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志同道合的人学习态度:第六、七、九、十章学习方法:第一、四、五、十二章修身做人:第一、二、三、八章比一比:看谁背的快~~~分类整理1、作家作品:孔子——《论语》——四书:五经:2、名言警句: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3、成语(8个):4、通假字(1个):古今异义不亦君子乎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可以为师矣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古今异义饭疏食饮水古:粗劣今:疏通、疏散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古今异义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吾日三省吾身古:多次今:数词,三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词类活用传不习乎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饭疏食饮水饭:名词-动词,吃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以……为乐一词多义为: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知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当、做替了解懂得一词多义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其仁在其中矣其不善者而改之转折顺承并列它的他人“而”的基本用法有两种表示顺承关系:“温故而知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示转折关系:“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示递进关系:“博学而笃志”表示修饰关系:“三十而立”特殊句式省略句: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判断句: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自本文的成语:不亦乐乎三省吾身温故知新乐在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不舍昼夜逝者如斯匹夫不可夺其志“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表示顺接表示转折表示修饰关系表示并列关系“而”的基本用法有两种:表示承接关系学而不思则罔默而识之敏而好学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厌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来思考,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三月不知肉味”出自《论语•述而》。《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注:一种高雅的乐舞),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意思是说,孔子听到了绝美的韶乐后,激动得“三月不知肉味”,大赞其“尽美矣,又尽善也”。本来,“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孔子听韶乐,喜爱之极,是一句夸张的话。后由朱熹集注:“盖心一于是,而不及乎他也。”本是用来形容音乐好听,但后来逐渐用于其它。今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解释】: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韦”是熟牛皮;“韦编”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书。“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是断的意思。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后人用“韦编三绝”
本文标题:12最新版《论语》十二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218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