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声现象》单元备课一、学习目标知道: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或固体。3.知道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记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4知道听到声音的条件。5.能说出什么叫回声,知道听清回声的条件。了解:1、乐音三要素。2、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二、重点、难点1、本章的重点知识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介于了解和理解之间),2、音调、响度及其它们的区别。3、声音的利用三、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本章教材共分四节,与以前教材相比,减少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节。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材通过四幅插图,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安排了声音是怎样的产生的探究活动。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总结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再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进而总结声音的传播,这种编排真正地变成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想想议议”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将生活与物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是有趣的,另外,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2、第二节“声音的特征”:这一节的特点是名词、术语多。音调、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乐音等,教材以知识为基础,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与小学自然及音乐课上获得的知识相融合,教学中突出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态度、情感方面的培养。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教材安排了探究活动。探究活动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通过探究一方面结论:物体振动得快慢,决定音调的高低,进而引出频率的概念,明确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探究,也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学习态度。通过对超声波、次声波及人与动物听觉范围不同的介绍,通过对蝴蝶及蚊子振动的分析,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感到物理的奥妙无穷,感到物理的“无处不在”。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教材也安排了探究活动。教材中的实验对学生而言是较难设计的,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只要能够观察到现象并能说明问题就可以。音色对初中学生来说,较难讲清楚物理本质,教材只简单指出这个特征,而没有进一步探讨,但是注重了学生的体验,即听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时的感受。乐音和乐器的介绍与学生在音乐课上学到的知识相结合,以学生的体验为主,体现了知识的整合。3、第三节“噪音的危害与控制”:本节介绍了噪音的来源、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及控制噪声。并且使学生对噪声的来源、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及控制噪声的方法有清楚的认识,着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公民意识。4、第四节“声的利用”:声与信息介绍了人与动物通过声音获得信息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声音与能量先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然后介绍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这个特点在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四、课时安排(共计6课时)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课时第二节声音的特性1课时第三节声的利用1课时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复习1课时测评1课时
本文标题:声现象单元备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220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