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民族学通论(完全版)
1民族学通论一、名词解释:1.民族学:民族学是以民族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属于人文与社会科学。它包括很多二级学科:①民族学史;②民族问题理论;③文化人类学;④民俗学;⑤蒙古学;⑥藏学。2.文化人类学:这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为人类学主要分支之一。1901年霍姆斯创用这一专称,旨在强调人类学中研究人类文化的部分,以区别于研究人类体质的体质人类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成长、变迁的过程,分析比较各民族、各部族、各国家、各地区、各社区文化的异同,探讨和发现人类文化的一般和特殊规律。该学科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整体方法、参与观察、比较法等。文化人类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其中主要有进化论学派、传播学派、结构主义学派和功能学派。3.人类学:人类学是一门全面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学科,是一门历史和理论的实验科学,统属于自然科学,又属于社会科学。4.语言学: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的内部结构,如语音、词汇、语法、句法和语言的发展规律。语言学家在进行这种研究时当然也要联系社会、文化、民族等背景,但他们是从解释语言事实的角度出发的。5.体质人类学:亦称为自然人类学,生物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主要分支之一。是一门研究人类自身起源分布、演化与发展人种形成以及现代人种、种族、民族的体质特征、类型及其变化规律、人类体质特征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问题的学科。6.“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志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省志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丛刊》7、种族:种族,又称人种,是现代人类这个统一物种即晚期智人当中的各个亚种。种族是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他们经常地在内部进行婚配和繁育。这些特征是在一定地域内长期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8、种族主义:种族主义宣扬人类的不同种族在本质上有优劣之分,“优等”种族应统治和奴役“劣等”种族的政治主张。种族主义的基本内容是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其极端发展是种族灭绝。9、种族灭绝:反动统治阶级为了本阶级的利益,借口种族、民族或宗教原因,整批地杀害某一集团的人。10、种族的分类:胡顿1946年提出系统分类法,分为三大人种,即蒙古人种、赤道人种、欧罗巴人种。11、黄色人种:亦称蒙古人种。主要体质特征为:皮肤浅黄色,头发色黑形直,胡须和体毛较少,颜面扁平,鼻梁不高,唇厚适中身材自北向南呈现从中高到较矮和从粗壮到纤细的过度趋势,眼内角多有蒙古褶。12、白色人种:亦称欧罗巴人种,俗称白色人种。主要体质特征:肤色一般浅淡,部分呈褐色,毛发颜色不一,发型波状,次生体毛发达,泪阜(fu)外露,鼻高唇薄。13、黑色人种:亦称赤道尼格罗人种。主要体质特征为:皮肤浅黄色,头发色黑形直,胡须和体毛较少,颜面扁平,鼻梁不高,唇厚适中身材自北向南呈现从中高到较矮和从粗壮到纤细的过度趋势,眼内角多有蒙古褶。14、劳动创造说: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包括了三个互相联系的基本论点:(1)语言的历史和意识的历史同样长久,或者说语言与思维互动。(2)分节语的出现是,人类童年的主要成就。(3)语言产生的前提和条件是直立行走和劳动。15、劳动“推动力”说:劳动只是一种特殊的适应手段,适应方式。它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推动古猿的内部矛盾性发展与转化。16、.突变选择说:学术界另有学者认为,人类起源的决定因素是突变、选择和隔离。简称突变选择说。17、.腊玛古猿:腊玛是古代印度史诗中的英雄,该学名在1934年确定。刘易斯(G·E·Lewis)认为,其犬齿与其他齿平列,无缝隙,齿弓与人一样呈抛物线型,脑量300㎝3,体重10-15公斤,可能是向人的方向发展的人科早期代表。18、直立人:直立人分为早期直立人和晚期直立人。以能人为代表的早期直立人,具有如下特征:⑴手足进一步分化,手已能制造工具,具有了人的性质。⑵脑部较发达,平均脑量637cm3,有的高达810cm3。⑶文化方面有砾石工具和粗制石斧,标志着真正的劳动的开端。晚期直立人只是同早期直立人相对而言,在距今150-20万年。19、智人:智人所处的时代是旧石器中、晚期,人类群体已从前氏族公社时期过渡到母系氏族的萌芽时期。智人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智人即过去所称古人和尼人;晚期智人——“智人的智人”即称新人。20、语言: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一套象征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最主要标志之一,是维系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纽带,也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221、民族:斯大林所讲民族所下的著名定义中:“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质素曲稳定的共同体”。2005年,国务院对“民族”做出新解释:民族是在一定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一般说来,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22、语言谱系分类:把世界上被研究过的即做过历史比较的语言按亲属关系做出分类,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语言谱系分类。在这种谱系分类中,最高的谱系单位是语系。同一语系中的语言在来源上是相同的。语系之下的语言,根据关系的亲密程度而分成若干语族一个语族中的语言又可运用同样的原则分出若干语支;每个语支下可能有一种或几种语言。确定语系、语族、语支的标准,就是运用语言学的历史比较法而证明语言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语言谱系分类是民族关系的主要标志。语言谱系分类中的缺陷不是历史比较法本身的缺陷,而是由于历史比较语言学家对欧洲以外的许多语言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研究。定点跟踪调查法:23、系统分类法:美国著名体质人类学家、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胡顿1946年提出的系统分类法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流行。他在充分考虑到大洋洲人种的地位之后,认为世界人类可以在第一个层次上分为三大人种,即蒙古人种、赤道人种和欧罗巴人种,每个人人种下面包括几个分支,分支下面又包括几个地区性的人种类型。24、音位记音法:这原是语言学研究的基本功,但因为民族学者的调查也要求首先记下语音材料,所以它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民族学研究中的语言学方法的基础。准确地记录发音人的语音是用第一手材料进行比较、分析、考据和论证的先决条件。当然,民族学并不一定要求调查者像语言学家那样全面地归纳和描写某种语言的整个音位系统,但它确实要求调查者对于所要论证的语言材料(特别是语词)做出准确的记录,而且这种记录必须用世界语言学界公认的国际音标进行。音位记音法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而且在于它能为我们提供一把打开民族语言资料宝库的钥匙,为民族学的研究和论证工作开辟一个新天地。因此,我们要求民族学工作者下苦功夫熟练地掌握国际音标的整个系统。25、词义分析法:就是通过对词义特点的分析来认识其中包含的民族和文化特点,这一方法的认识论基础在于民族语言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紧密联系。历史语言学的先驱格里姆曾讲过两段足以振聋发脯的名言:一是“我们的语言也就是我们的历史”;二是“关于各个民族的情况,有一种比之骨头、工具和墓葬更为生动的证据,这就是他们的语言”。词义分析法的主要对象包括:第一,词的多重涵义;第二,复合词的构造反其涵义,第三,亲属称谓的外延;第四,借词;第五,词汇系统构造中的涵义。26、同源词比较法:如果某个词在不同语言或方言里是同源的,那就说明讲这些不同语言或方言的人曾共同使用过该词。事实上,这也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确定语言谱系的重要依据。27、词源考证法:在民族学研究中,我们有时要对某一种话言现象的来源问题进行考证,以弥补其他方面材料的不足。掌握这种方法有时能对民族学工作者论证民族史上的一些事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经常被民族学家考证的语言现象是地名和民族名称,其中地名尤为重要。地名在词汇中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考证地名的来源能够帮助我们推测古代民族的分布、迁徙及历史上不同民族相互接触的情形。一个民族往往将自己的历史,将自己对于环境做出反应的种种经验即文化都凝聚积淀在自己的语言中。28、.经济文化类型:是指居住在相似的生态环境之下,并操持相同生计方式的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经济和文化特点的综合体。29、游猎经济文化类型:以采集生活地理上的植物、猎捕动物的办法获取食物的生计行为、其生活地点常常游不定。是人类社会形成最早的经济文化类型。30、游耕经济文化类型:俗称刀耕火种,是指在一片土地耕种一年或几年后便丢弃转移的农耕方式。31、实地调查法: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民族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民族地区,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32、马凌诺斯基革命:指的是对民族学实地调查方法的创新,即开创了“参与观察”式的田野工作的新局面。这是民族学实地调查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奠定了现代民族学实地调查的基石。33、家支制度:凉山彝族奴隶制度。家支,彝语称“楚西”或“楚加”,是以父子连名制谱系为纽带连接起来的父系血缘集团。家支有自己固定的地域范围。黑彝家支,起着奴隶主阶级专政工具的作用。黑彝家支间彼此互不统属,各自为政。每个家支对它的成员都有很强的约束力。34、基诺族的长老制:它是基诺族的一种政治制度,村社一般有两个长老,首席称卓巴,次为卓生,由特定的古老氏族的最年长者充任。他们是村社中受尊敬的领导人,其主要职责涉及村社生产、生活和宗教祭祀方面,在调3解纠纷、对外交往等方面起作重要作用。长老不脱离生产,没有薪俸报酬,具有公仆性质,但是在年节、婚丧平均分配食物时,可以多得到一部分。长老制体现出原始民主。35、瑶老制:瑶老制是瑶族地区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具有政治制度的职能,产生于原始农村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瑶老是村寨的首领,由民主选择举或自然形成,一般由经验丰富、办事公道路,在村民中享有威望的年长者担任。瑶老不脱离生产劳动,无特权。其主要职责是主持村寨生产活动,调解纠纷,掌管宗教祭祀等公共事务,组织村寨共同抵御外界侵扰等等。他们是社会的公仆,重大事务由全寨大会决定。36、石牌制:是瑶族的一种具有原始民主残余性质的政治组织形式,具有政治制度的职能。这种组织是以一个或若干个村寨为单位,对于防盗贼、保护生产、婚姻聘礼、保护外来正当商人、处理纠纷等问题订立共同遵守的规约,这种规约称为“石牌律”,刻在石牌上。因此叫石牌制。37、侗、苗、布依、水族的“款”:是湖南、贵州、广西一带侗、苗、布依、水族等村寨中具有农村公性质的社会组织。参加“款”的村寨,彼此之间有相互支援的义务和监督执行“款约”的权利。38、合亩制:是海南岛1947年以前部分黎族地区特有的一种生产和社会组织。“合亩”在黎语中意为“同祖人共耕主公田”,是经济生活中的基本单位,由若干户有血缘关系的父系小家庭组成。合亩制具有原始公社共同体的性质,土地方共有、集体劳动、平均分配仍占据主要地位。合亩又具有政治的职能。每个合亩有一个亩头,一般由父系长辈担任。亩头主持合亩的生产和分配,处理合亩内外的一切公共事务。39、景颇族山官制:“山官”系当地汉族称呼,景颇语叫做“贡萨统”,又称“杜”、“杜瓦”。山官是从原始农村公社分化出来的世袭贵族,分为大、中、小三类,有自己的辖区,在辖区内行使独立权力。山官辖区的社会成员一般分为官种、百姓和奴隶三个等级,等级界限严格,互不通婚。山官必须由出生于官种血统,实行幼子继承的世袭制。山官是辖区最高的政治首领,是习惯法的体现者和执行者,战时则是军事领袖。山官享有各种特权。山官下有寨头,由山官委派。山官之间也没有直接统属关系。40、政教合一制度:在西藏农奴制和新疆夏合勒克乡维吾尔族农奴制社会中,都存在着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而西藏藏族政教合一制度最为典型。在西藏地方政权中,达赖喇叭是最高权力的化身,他既是宗教领袖,又是政治领袖,集宗教、政治大权于一身。地方政府的官员分成僧官和俗官两个系统。俗官几乎全部出生于封建世俗贵族家庭,僧官绝大部分出生于贵族家庭。这种政教合一制度实质上封建贵族专制的政权组织。这一制度在1959年民主改革运动中被废除。
本文标题:民族学通论(完全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225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