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1南站校区教学设计(教案)(电子稿)课题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型新课授课教师孔玉新授课班级初一年级授课时间2017.10教学内容及重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三块内容互为因果关系,西汉建立是实施休养生息政策的前提,“文景之治”又是前两块的结果。学习这三部分内容,还要了解秦末的社会形势与秦朝灭亡的原因。秦朝因暴政而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并最终在秦末农民起义的烈火中被推翻,最终取得胜利的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面对因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战火造成的社会残破景象,刘邦和他的继任者(汉文帝和汉景帝)们吸取历史教训,执行了正确的休养生息政策,使得西汉王朝逐渐恢复并发展壮大起来,为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汉朝统治者的休养生息政策。学生基础及难点分析我校初一学生的掌握的历史知识相对比较薄弱,对于中国古代史的知识更多是通过影视资料了解的,而且更关注一些被演绎了的情节,并不清楚真正的史实,为基本史实的讲述增加了难度。初一学生古文基础薄弱,在古文资料阅读上存在着困难,应当采取给出白话文翻译等措施降低理解难度,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休想生息政策的背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西汉都城;知道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和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的措施和“文景之治”。2.通过阅读《史记》中有关“文景之治”繁荣景象的描写,与汉初呈现的残破景象作一番比较。过程与方法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材,提取教材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2.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宽刑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复社会秩序,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认识文帝、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其繁荣局面为西汉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学策略与教学资源分析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课外知识拓展内容的具体史料达到论从史出的效果,培养学生充分获取史料中有效信息的能力。教学资源:1.教材、地图册、填充图册2.纪律片《中华通史》文景之治2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出示《大风歌》歌词和唐朝诗人王珪《咏汉高祖》诗歌,学生诵读后,问:汉高祖是谁?诗歌歌颂他的什么事迹?教师指出: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平民皇帝,他48岁率众揭竿而起,56岁成为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建立的汉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探究问题:这位平民皇帝有着怎样的治国方略?西汉统治之初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政策?继他之后,汉朝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呢?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新课。一、西汉的建立——刘邦,前202年,长安(板书)1.根据投影展示的资料—垓下之围,请同学图说历史—“楚汉战争”的简要经过。从前206年——前202年经历四年的战争,由弱到强的刘邦打败了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汉朝,史称西汉。(课本落实时间、建立者、都城)2.材料研读:出示材料“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设问:结合以上这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历史原因是什么?(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战乱)根据上述经济状况,如果你是汉初统治者,你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出示刘邦图像,讲述:汉高祖刘邦当上皇帝后,国家很穷,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象。面对这种现实,汉初统治者只有废除秦朝苛法,与民休息,恢复社会经济,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另外,刘邦本人亲自参加了秦末农民战争,亲眼目睹了秦亡的过程,他注意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了什么政策?—休养生息政策。二、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刘邦(板书)1.名词解释:问:请同学们从字面上理解什么是“休养生息”?出示解释:(休养:休息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我们看看汉高祖都采取了哪些休养生息的政策?2.史料研读:材料一颁布军队复员令,凡复员的军吏卒,可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或免除赋徭。动员流亡之民回乡,“复故爵田宅”。在全国推行释免罪人和奴婢,增加农业劳动人口。诵读诗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学生根据自己所知进行图说历史讲解。解读材料得出:西汉经济残破荒凉,人民生活困苦等。经济恢复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活跃气氛,为新课做铺垫。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依据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历史名词的解读能力。3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材料二刘邦根据官吏俸禄和政府开支制定全国赋税总额。田租,或称田赋,即土地税,征收率为什五税一;口赋,也称算赋,即人口税,每人每年一算(120钱)。设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汉高祖在位时期采取了哪些休养生息政策?①让士兵还乡务农。②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③减轻农民的赋税。④相应的减免徭役和兵役。思考: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与民休息,安居乐业,提高生产积极性,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等)。刘邦颁布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休养生息政策,对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休养生息的政策意义深远,为大汉王朝逐步走向了繁盛,出现盛世“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文景之治(板书)出示汉文帝、汉景帝的图文资料,简单了解两位皇帝的情况,他们都分别继承了前代皇帝的政策,继续执行休养生息政策。1.阅读教材介绍汉文帝、景帝时的主要措施(找出关键词),并出示与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对比表格,填充相应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文景之治的景象。2.材料研读材料一汉兴七十余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货财。—司马迁《史记•平准书》材料二海内安宁,家给人足。——《资治通鉴》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文景时期出现什么现象呢?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3.动脑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出示两段材料(秦修阿房宫和汉文帝节俭材料),设问:①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何不同?②你能说出秦亡汉兴的原因吗?(秦对人民实施暴政,而汉朝统治者轻徭薄赋、奖励农耕、提倡节俭、以德化民。)西汉初建,民生凋敝,政权不稳。高祖吸取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稳定政权。文帝、景帝继续推行此政策,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为武帝大一统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本课你获得了哪些启示?顺民心者昌,逆民心者亡。残暴统治必然招致灭国的横祸,温和的统治才能使社会安定,人民接受统治并促使社会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归纳概括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理解回答。阅读教材,了解两位继任皇帝的休养生息政策。解读材料回答问题:秦因暴政而亡,汉因与民休息而兴。培养学生解读史料并依据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回答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解读材料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板书设计教学效果总结反思
本文标题: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238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