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
《形势与政策》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调查研究班级:13-应用化学组长:章乐乐13052010163电话:15039728690组员:张强13052010160曹罗莉13052010101指导老师:宋乾实践时间:2014年10月25日-11月25日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调查报告(13-应化1班章乐乐张强曹罗莉等)摘要: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而兴起的网络文化,日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意识和行为方式等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进程的普及,网络时代已经进入到人类社会,作为高校的大学生率先通过传媒获取科技知识和传递信息。但是,网络的优势中也潜伏着危机,虚拟世界对于心智发展高峰期的当代大学生来说,互联网以其特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成为学生接触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网络现已成为他们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中提供的虚拟社会正逐渐变成学生的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但是,互联网络的实时交互、空间广阔、信息共享与终端用户的独立自由、分散多点、流量巨大、管理复杂,使网络本身对不良信息缺少“天然屏障”。网络文化是把双刃剑,发挥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尤为重要。关键词:网络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品德调查目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程度、影响方面及对策。调查对象安阳工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调查方法问卷调查、网上查询、实地访谈等方法。本论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方法来分析并总结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结果显示,它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一方面,网络文化扩宽了大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大学生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另一方面,网络文化导致道德相对主义抬头、人际情感疏远、价值观念偏移、思维方式渐变、道德行为失范等等。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正面影响(一)交互性与跨文化性改变大学生的视野因为受本身身份和地域等因素影响,过去的大学生身在象牙塔,交际范围比较狭窄,社会角色没有充分体现。网络交往突破了他们的交际局限、他们可以利用网络工具自主、开放的交流,更为紧密的与他人联系在一起,网络互联带来了信息传播、人际交流的互动性,使传播与交流不受时间、地域、身份的限制,受众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这种传播交流是双向的,改变了传统信息单向的、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真正的达到了主体之间的平等性。网络文化突破了空间、地域、国别的限制,能实现跨文化的交流、对话和互动,对于大学生来讲可以获得更多的视野。(二)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展现自己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快速传递,以及一些通过电话联系建立的新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引导启发大学生培养和形成学习、效率、开放等现代概念;网络通信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这也就是让大学生有了更大的交往范围;新的人际交往方式的建立为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能更多的发挥自己的优势,更方便的寻找自己的空间;网络还为大学生即将走上社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训练场,有助于大学生能更好的表现自己。(三)多元化文化形态,促进创新文化产生网络的包容性和交互性为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生长环境,为网络文化形态的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随着网络功能的逐步完善和加强,不但原有的传统文化形态得到了传承和弘扬,新兴的网络文化形态也日益丰富起来,增强了大学生对于世界及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也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四)强化主体观念大学生是一个自主观念很强的群体,对权威往往采取淡化的态度,乐于接受自主、开放、平等的文化。有了互联网这样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很强的媒介,他们开始在网上自由发表见解,表达思想,自我的主体观念在这种氛围中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负面影响(一)网络文化影响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的确立网络文化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时空概念,开放性、交互性的网络文化使各种文化观念纷纷涌入,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意识在网络空间里相互交织、相互碰撞,各种形式的文化快餐也纷纷登场,冲击着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影响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确立。在网上,许多错误观念和虚假信息,甚至黄色的、腐朽的、反动的信息未经过滤而到达大学生周围。由于大学生价值观念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很容易会受到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开始放松了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探求,把物质利益看得过重,表现出实用化、功利化的倾向,崇尚“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产生了“金钱至上”、“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导致了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倾斜。(二)网络文化使大学生的政治观念发生了偏离网络的全球性和开放性使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及政党的政治价值观念融于其中,形形色色的政治思潮、良莠不齐的政治思想、政治信息相互交织,形成了纷繁复杂的网络政治环境,这大大增加了大学生的判断难度,甚至影响了他们政治观念是非评价标准。特别是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其网络技术优势肆意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三)网络导致大学生现实道德评价标准的缺失互联网客观上给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时空上没有限制,道德上没有约束的环境。这就容易使一些学生在网络提供的虚拟世界中陷入非理性的状态,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做出道德选择的时候,往往会夸大意志自由度,失去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对网络的各种善恶信息和自身的行为不能做出正确的评判,造成道德人格的缺失。作为一个相对自由的虚拟空间,谁在互联网上都可以以自我为中心,而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大多属于独生子女,互联网的这一特点切合了他们的心理状态,使他们往往在现实中,也无视社会的道德准则而一意孤行,与社会道德准则背道而驰。此外,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也容易使大学生丧失对现实社会的道德责任感。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一种自律,如果长期沉迷于网络,失去了外在舆论和传统习惯的制约,互联网必将钝化大学生的道德自我评价能力,造成他们在现实社会中道德取向的迷失。(四)迷恋网络会导致大学生各类社会心理问题加剧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权威观念和信息单向传播的方式,充分的体现了平等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但同时,网络形成的虚拟社会也造成了许多大学生逃避现实的问题,使他们人际交往的机会大大减少,许多大学生通过上网来逃避现实,特别是通过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形式,借助于在虚拟空间中虚幻的良好感觉,来寻找逃避现实困难的“麻醉剂”。而这样的逃避往往无法解决现实的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从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引发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和后果。三、网络文化不良影响的应对策略(一)制定网络道德规范,约束学生网络行为由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使网络犯罪,各种黄色信息传播及西方文化侵略造成的网络道德行为失衡现象时有发生,为了减少上述问题的出现,迫切需要制定具体的规范准则来对网络行为进行约束。在制定网络行为规范和准则时,要注意既要与国际接轨,又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要更多的考虑为国人所普遍认同和理解,要有利于保护和促进大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和使用水平的提高,既要能保护现时网络的安全和秩序,又不能阻碍网络的继续发展,网络行为规范标准要能够适应网络在一定时期的发展需要。(二)加强监控,用积极信息引导和净化网络环境互联网就其发展过程来看,几乎是在无组织的自由状态下进行的,面对泥沙俱下,汹涌而来的信息潮流,我们必须尽快建立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监控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首先,要推进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立法执法,加快网络法规的建设,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其次,提高网络宣传的针对性和宣传质量,及时了解网上信息,在网上构筑“信息海关”,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引导,强制性地检查并过滤信息,及时删除网上垃圾。通过严格立法和分析监控,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到防微杜渐,从而在高校校园形成一种和谐的、健康的、是非明确的、祛恶扶正的网络环境。构建网络文明,培养和形成大家认同并遵守网络制度文化。(三)正本清源,努力净化网上环境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通过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同各种网上信息犯罪和不道德行为作斗争,切实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从而给高校开创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利用网络传播色情、淫秽内容、实施诈骗,破坏安定团结等违法犯罪活动要坚决予以打击。要坚决取缔“黑网吧”、“黄网吧”及“地下网吧”,特别是要重点清理学校周边地区。同时,大力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行为,加大对网络电影、游戏网站的管理力度,引导其加强伦理和文化建设,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严格限制开放时段,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各高校的网络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信息网络监控和管理,避免各种有害信息侵蚀大学生的思想。(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和法制观念法律和道德是规范社会行为的两个基本准则。加强校园网络道德建设,积极开展文明上网,文明办网活动,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把高校校园网建设成为系统安全、制度完备、管理规范、内容丰富、信息健康的绿色网络。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一方面,学校应该将网络培训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通过组织系统的网络知识讲座和选修课,普及网络知识,将网络应用渗透到有关课程中;另一方面,还要通过疏导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伦理教育,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自律意识和正确的网络观,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的意识和能力,使之能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文明上网,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有关政策,规范上网行为,共同建设网上精神家园,成为21世纪讲文明、讲法制、有文化、有道德的新人。(五)探索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平台,不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网络触角的不断延伸,网络能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这就使得一部分大学生热衷于所谓的“网络生存”,而在现实生活中却较少与社会他人联系,疏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极易导致一定程度的心里障碍和人格畸变,仅仅靠谈心,电话心理咨询已不能起到作用。因此,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探索和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平台,积极开展网上咨询,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当前随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相应的咨询机构。但是,由于大学生们常常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因为害怕周围同学的误解,而羞于启齿。而网络的交互功能恰恰提供了一个交流的良好平台,有利于双向沟通,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向青年大学生们提供各方面信息和多种选择方案,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会独立思索,既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教育,也突出了引导塑造功能。通过教育者的启发、指导,使青年大学生们能够自主的选择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价值观念和政治观念。(六)齐管共抓,着力构造网络道德教育新模式网络道德教育作为一项新课题,它涉及的面较广,仅仅靠学校的教育显然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家庭、高校、大众传媒等多方努力来共同开展有关网络道德教育活动,从而形成一个整体教育网络,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尤其是高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网民对大量网络信息持“扬善弃恶”的态度,不断增强网络操作网风、网络道德教育和遵纪守法的教育力度,提高大学生对全球网络信息的识别能力和抵制诱惑的能力。这样,才能形成合力,通过齐抓共管,着力构造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作用。四、结束语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日益普及,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如何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网络世界的合格网民,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网络文化是一种多元化的文化,每一种文化现象都是多维、多变的。一方面,网络为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信息渠道,拓宽了新的求知空间,极大地推动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但另一方面,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网恋等充斥了大学生平静而纯洁的生活,大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痴迷忘返,无法自拔,网络是思想教育的新阵地,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掌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主动权,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成就更多社会主
本文标题: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301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