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中职教育新设专业研究
中职教育新设专业研究摘要:文章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重点在两个方面对中职学校开设新专业进行探讨:一是专业开设可行性研究;二是运用竞争分析模型来分析专业开设。尝试建立一个专业竞争分析模型来研究该课题。最后,以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市场营销专业为案例,验证该分析模型的应用效果。关键词:新设专业研究竞争分析模型案例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6-110-02专业是中等职业学校区别于普通高中学校的主要标志,是职业学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做好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是中职学校工作的重心。但是,部分学校在专业设置上的目的和动机各异,或者“人有我也要有”,或者“利益驱动”,或者在“做大做强”等思维定势下,缺乏深入调研,造成新开设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难以发挥自身办学优势的局面。本文认为,开设新专业应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专业开设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除了分析自身办学条件之外,还要重点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1.充分调研社会需求,深入分析就业市场状况,清晰专业定位。各地中职教育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当地经济特征、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关系密切。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中职教育面向市场,加快发展紧缺人才专业,中职毕业生广泛受到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欢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0%以上,2007年高达96.8%,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22.15万名毕业生中有18万名毕业生服务于第二、三产业,80%毕业生输送到珠江三角洲就业。调查发现,学生就业的趋势已经向具有区域经济特征的汽车、能源、家电、机械等新型工业,以及金融保险、物流、连锁零售等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转变。因此,中职学校在开发新专业的时候,要注意区域宏观经济的转型特点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把握正确的人才培养方向。每一所中职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办学定位。在科学分析社会需求和学校所处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调专业特色,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才能够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2.做好长远规划,进行前瞻性研究。2008年,广东省有中等职业学校约600间(不含技工学校约200间),全省各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不含技工学校)招生39.8万人,增长8.9%;在校生100.08万人,增长10.3%;毕业生24.53万人,增长10.7%。广东省大多数文科类学校都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相当多的理工类学校也开设了该专业。从学生规模上看,尽管中职教育这块“蛋糕”越做越大,但是,在众多学校都开设相同专业的情况下,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找准自己的立足点,则显得尤其重要。部分学校由于缺乏先知先觉,没有对专业开发进行前瞻性思考和统筹部署,一直以来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专业群,错失了许多发展机遇。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化,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促使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呈现出新变化。中职学校在开发专业时要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行业的出现,以及其对职业岗位带来什么变化等开展市场调查和科学预测,在专业开发上体现超前性,结合产业升级的趋势,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带动的人才需求变化来规划专业,才能抢占先机,更具竞争力。3.调查个性需求,有助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职教育不仅仅是教授知识,培养技艺,而是培养一种能力,激发学生的发展潜力和自我充实能力。新专业要兼顾职业属性与教育属性,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还要满足教育对象的个性需求,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他们在谈吐、社交、适应社会变化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调查显示,学生在毕业后一年内,更换工作的概率高达30%,不少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甚至开始走上创业的道路,他们在学校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就构成了他们在创业之时的知识体系。所以,在专业培养方案上,应借鉴德国等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先进的经验,注重宽知识,重技能。学生毕业后如果短期内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也可以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甚至是自己创业。二、运用竞争分析模型来分析专业开设目前,中职学校在新专业设置的主要问题是专业设置上主观成分偏多,缺乏一套科学的标准,难以对新专业做出全面、具体、客观的评价。因此,本文从综合分析新专业开设面临的各种竞争力量入手,建立一个专业竞争分析模型,借此研究中职学校如何开设新专业。专业竞争分析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专业的基本竞争态势。本文提出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学生的评价和选择,社会需求和企业岗位群的提供,准备开设同一专业的学校,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开设同一专业培训课程,以及来自兄弟学校之间的竞争。五种力量的不同组合变化,最终影响新专业的设置和生命力。一种可行策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专业和学校的不同而变化,如下图所示:1.学生的评价和选择。学生通过选择权来对学校的专业实施影响,这种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学生本身的影响力又是很特别的,他们往往是通过各种信息来源,来对某个专业进行评价,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最终选择专业。哪些因素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呢?有以下几个关键的因素:(1)专业本身,专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等级;(2)就业情况,毕业去向,薪酬;(3)个人因素,兴趣,将来的发展空间;(4)学校因素,位置、背景、师资以及声誉;(5)环境因素,社会需求,外界意见等。一般说,满足如下条件的学生会对新专业开设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学生所在地区的职业教育比较发达,学生可以选择读书的学校较多,这些学校开设了同类专业,学生对学校的选择余地就大。学生对专业的要求高,挑剔也多,会在某学校招生点把其他学校的条件作比较,要求学校明确保证他们的实训条件不能低于人家。学生可以联合其他对同一专业感兴趣的同学,而学校则难以联合同行。2.社会需求和岗位群提供。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限制了企业的活动,企业岗位群设置是根据企业的业务要求产生的,岗位群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学校研究区域经济特点,将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作为专业设置的依据,面向生产、管理、销售与服务等一线岗位来设置专业,为区域市场培养人才。学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企业是落脚点。社会发展、需求改变和岗位群变化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学习的能力。满足如下条件的社会需求和岗位群会对新专业开设产生较大的影响力:经济高速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需求,迫切需要学校为高新技术和新型服务业企业培养中级应用型人才;或宏观经济明显衰退,企业大批倒闭或裁员,都会让学校在设置专业的时候觉得无所适从。专业对口的岗位群不多,就业面就窄,学校难以将该专业的毕业生推荐到其他岗位就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基本上是一种标准化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向多所学校招聘学生也完全可行。3.准备开设同一专业的学校。其他学校看到该专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也会考虑加入竞争行列。新进入者除了在给专业建设带来新思路、新资源的同时,希望在已被现有学校瓜分完毕的生源市场中争夺部分份额,最终导致现有学校招生人数减少,甚至可能危及这些学校因招生人数锐减而被迫停办该专业。其他学校准备开设同一专业与否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是否具备开设该专业的条件,主要包括师资情况和实训条件。开设该专业能否对学校发展产生预期的效益。预测该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是否出现饱和。4.社会培训机构开设同一专业培训课程。尽管社会各类培训机构与全日制(或者说是“2+1”培养制)职业学校两者处于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体系,由于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是一致或接近的,在它们之间就会产生相互竞争行为,体现在:现有学校专业学费标准的制定,将由于存在着能被学生接受的社会培训机构而受到限制。由于社会培训机构的进入,使得现有学校必须提高教学质量,或者使该专业更具有特色,否则,其招生规模和在校学生的稳定性就有可能受挫。社会培训机构开设同一专业培训课程的收费价格越低、质量越好、学生从职业学校退学后重新接受他们培训的障碍低,其所能产生的竞争压力就强。5.校际竞争来自学校之间争夺生源和办学优势。事实上,学校之间的利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学校发展战略一部分的各专业的竞争战略,其目标都在于使得自己的专业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所以,在实施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与对抗现象,这些冲突与对抗就构成了现有学校之间的竞争。现有学校之间的竞争常常表现在行业背景、学费、招生宣传、专业特色甚至是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等方面,其竞争强度与许多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出现下述情况将意味着行业中现有学校之间竞争的加剧,这就是:专业设置障碍较低,势均力敌竞争对手较多,专业设置相同,竞争参与者范围广泛,学生选择范围广。生源地相同,学生对各个学校的认知度接近,学生容易了解到学校的具体情况。政府部门扶持部分弱势学校,这些学校上等级后将对其他强手发起挑战。本文通过对于五种竞争力量的分析,提出三种应对的策略,就是:校企合作策略、专业特色策略和品牌专业带动策略。学校应采取尽可能地将自身的专业开发与竞争力量隔绝开来,努力扩大自身的办学优势,采取各种措施来牵引这五种竞争力量,增强自己在区域内的龙头专业地位与竞争实力。针对以上五种竞争力量,学校可以分别采取相应的策略。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很大,学校所处的环境不同,要求学校在开设新专业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采取对应的策略。下面以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市场营销专业为例,为本文提供一个佐证。三、案例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的前身是广东省物资学校,是一所具有流通行业背景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06年,学校开始加快对新专业的开发进程,市场营销专业成为研究的对象。(一)开设市场营销专业可行性分析笔者围绕区域经济、市场营销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毕业生的岗位群、开设专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师资队伍状况、品牌专业等方面对开设市场营销专业进行了可行性分析。1.中国是世界新兴的大市场,其市场增长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与营销管理人才的努力。广东的GDP总量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第一,经济发达,产业结构多样化,对经济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每年都大幅度增加。2.营销专业人才在中国市场上倍受青睐。国家人事部资料显示,2006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全国人才市场招聘数量居于首位的专业是市场营销,可见其受欢迎程度非常高。以广东为例,受其经济快速发展,营商环境好,待遇高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营销人才喜欢来这里工作。调查还发现,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市场营销专业岗位群应聘者的学历要求不高,大专及以下学历人才占了需求半数以上,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是乐观的。3.2006年,笔者对(汽车)物流专业进行了专业调研,在物流企业中开展市场调查,共有37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的领导及各层管理人员接受现场访问或问卷调查。其中,受访者按要求回答了“(汽车)物流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下列哪些方面知识”这个问题。笔者汇总全部答案,就各方面知识对物流专业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结果显示,市场营销知识的重要性仅次于物流管理知识,位于第二位。由此可见,市场营销知识在物流行业企业的众多岗位群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科知识。这个结果对我们开设市场营销专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方面,物流专业是我校的龙头品牌专业,也是广东省中职教育的重点专业,具有政策性支持的优势;另一方面,以品牌专业为依托,拓展相关专业群和专业方向,可以保证新专业有一个良好的支撑基础。4.根据广东省人才市场对市场营销专业职业岗位的划分,进一步细分适合中职学生的岗位群,主要包括:销售员,开发、拓展、策划,营业代表,业务员,销售协调员,督导,促销员,推销员,市场调查员等。5.由于大多数经济和贸易类学校都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我校在调查该专业的社会需求之外,还必须对自身开设营销专业面临的各种竞争因素进行分析,围绕着几方面的问题入手:(1)学生报读的积极性;(2)学生毕业后的出路;(3)还有多少学校打算开设同一个专业;(4)社会上有多少教育机构跟我们竞争;(5)已开设该专业的学校情况。经过前后近一年时间的深入调研,获得以下反馈信息。(1)学生对我校的名称有着一种向往感和认同感,认为经济贸易类学校擅长做市场营
本文标题:中职教育新设专业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371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