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页脚....名词解释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所领导的推翻清朝专制王朝的革命。(1分)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新军在湖北武昌举行起义,接着各省响应,外国帝国主义所支持的清朝反动统治迅速瓦解。1912年1月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从此结束,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逐步深入人心。(2分)但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很弱,并具有妥协性,没有能力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彻底地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辛亥革命的成果迅即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中国仍然没有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2分)二次革命:以宋教仁被害和袁世凯出卖国家主权进行善后借款为导火线,孙中山毅然发动武装讨袁的“二次革命”。1913年7月,革命党人先后在江西和江苏南京起事,宣布两省独立;接着上海和皖、粤、闽、湘、川等省市也相继宣告独立。由于北洋军阀在军事上占据优势,而革命党方面缺乏兵力和财力,内部意见又不一致,结果只坚持了两个月就失败了。护国运动:为了反对袁世凯称帝,1915年12月25日,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出师讨伐袁世凯,击败北洋军阀。随即许多省份相继独立,形成了席卷半个中国的护国运动。次年3月,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反对声中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忧惧而死。直皖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英、日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它们之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日益激化。日本支持皖系军阀段祺瑞,把持着北洋军阀政府;美英支持直系军阀曹锟和吴佩孚与段祺瑞相对抗。1920年7月,直系军阀联合奉系张作霖对皖系段祺瑞发动战争。双方军队在河北的涿县、高碑店和杨村一带进行混战,皖系失败,段祺瑞被迫下台。直奉两系共同把持北洋军阀政府。第二次护法运动:1920年11月,孙中山重返广州,再组军政府,发起二次护法运动。1922年2月初,孙中山颁布动员令,分两路出师北伐。但孙中山出师北伐遭到陈炯明的反对。陈与直系军阀勾结起来,图谋夹击北伐军,并于6月发动武装叛乱,炮轰总统府。孙中山8月被迫到上海,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后,指出中国现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前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大会制定党的最高革命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最低革命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内容: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领导下,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兴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①1922年1月,香港海员为增加工资举行大罢工,前后持续时间约4个月,迫使港英当局屈服。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与帝国主义势力进行有组织的较量,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②1922年9月,安源路矿17000余人,在刘少奇、李立三的直接领导下,为保障自身权利,改良生活待遇举行大罢工,迫使路矿当局承认了工人提出的大部分条件,最终取得了胜利。③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20000多名工人举行总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残酷镇压。工人运动由此转入低潮。意义:①使中共和工人阶级认识到不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光靠工人阶级孤身奋斗是不可能战胜强大敌人的。②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中国革命应该联合各阶级参加,这就为中共三大的党内合作策略奠定了基础。③表明要战胜全副武装的敌人必须用革命的武装来反对武装反革命。瓦窑堡会议:解决党的政治路线问题1935年12月17日开始,党中央在其驻地陕西安定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即瓦窑堡会议)。出席和列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洛甫等,洛甫主持会议。会议分析了当时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和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动,阐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指出,由于日本的侵略已威胁到全中国各阶级,各阶层人民的生存,这就迫使一切不愿意当亡国奴的中国人民起来抗日,不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民族资产阶级也要求抗日,地主买办阶级营垒中也会发生分裂和变化。这种情况,使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的政策的调整:①把内战时期的“工农共和国”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口号;②改变对富农的政策,富农的财产不没收;③红军实行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的转变;④加强党的领导,扩大党的队伍,实现共产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意义:①使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形势下,有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②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路线,从而保证了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民族的抗战。洛川会议:实行全民抗战抗日战争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号召全国人民总动员,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实行全体人民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亦即实行人民战争路线。党认为,只有实行这样的路线,才能引导中国的抗战取得最后胜利,并使这个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冯家村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毛泽东作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会议通过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这是实行全面抗战路线的纲领,它把实行抗日同争取民主紧密地结合起来,争取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朝着有利于人民胜利结局的方向发展。《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国民革命的兴起和统一战线中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日益激化等新情势,都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前途的基本问题——革命领导权、动力、对象、及革命前途等有清醒的认识,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在这样的形势下,毛泽东于1925年12月写出了这篇文章:1、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2、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3、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毛泽东此文是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党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而写的:1、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2、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3、分析了农民的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4、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论持久战》: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澄清党内外的混乱思想,阐明抗战的战略方针,毛泽东于1938年5月发表《论持久战》一文,分析了中日双方存在着的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预见了抗战要经过战略的防御、相持和进攻3个阶段;指出要把抗战胜利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必须坚持打人民战争。它的发表,极大地提高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对国共两党运用正确的战略方针指导共同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新民主主义论》——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毛泽东一九四〇年一月九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1、为中国革命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客观依据2、革命阶段论和发展论相统一的观点3、文化与政治、经济的辩证统一的观点4、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革命文化的观点5、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论人民民主专政》——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全国性政权即将建立的时刻,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而写的一篇论文:1、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2、总结了人民民主专政得以实现的国内和国外基本经验3、分析了各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4、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和职能5、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新青年》:1915年9月由陈独秀创刊于上海,月刊。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一般笼统称之为《新青年》,1916年底迁址北京。《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主要撰稿人有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从第8卷第一号起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1923年6月起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性机关刊物,1926年7月停刊。古田会议: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的中共红四军九大,被称为古田会议。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强调了人民军队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批评了“司令部对外”等脱离党的领导的错误倾向。古田会议决议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军队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它解决了长期分散的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如何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问题。九国公约:1922年2月6日,签订《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通称《九国公约》。条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实质上是要挟中国政府执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孙文越飞宣言1922年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从广东退居上海,绝境中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1923年1月,苏联特使越飞来沪,在香山路中山寓所内与孙中山会晤,商讨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军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问题。以此为精神,1月26日,双方联名发表《孙文越飞宣言》,表明孙中山开始抛弃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和寻求国际进步势力援助的愿望,使国共第一次合作有了基础。问题与主义之争: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1919年6月以后,胡适《每周评论》上刊出他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他说“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机都能做的事”;“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胡适劝大家多提出一些问题,少谈一些纸上的主义。李大钊针对胡适的谬论,写了《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文章指出“若在有组织有生动的社会,……恐怕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具体问题解决了的希望。”胡适又写了《三论问题与主义》和《四论问题与主义》,由于《每周评论》被北洋军阀查封,“问题与主义”之争暂时中断。“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发生的第一次思想论战,是社会革命论和社会改良主义的论战。西湖会议:1922年8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浙江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具体讨论与国民党合作的方式。参加会议的有陈独秀、李大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以及他的翻译张太雷等7人。会议讨论了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会上,张国焘、蔡和森等人主张同国民党实行党外合作,建立联合战线。马林传达了共产国际要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以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建议。会议经过激烈的讨论,接受了共产国际的建议,通过了相应的决议。会议认为只要国民党能根据必要的原则进行改组,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次会议进一步发展了中共二大关于建立革命统一战..页脚....线的思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国共产党早期从事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机关。1921年8月成立于上海。张国焘任主任,1922年,总部由上海迁到北京,主任改为邓中夏,改《工人周刊》为机关刊物。主要活动是对工人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工会,领导工人开展罢工斗争。初期以铁路工人为工作重点。1922年在广州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全国工人运动的总通讯机关。二七惨案后转入地下活动。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成立后撤销。戴季陶主义:1925年6、7月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职的戴季陶发表《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小册子,以阐述三民主义为名,提出一套比较系统的反对容共政策的理论。戴季陶主义的出现,是革命高潮到来之际资产阶级力图分裂统一战线的征兆。它不仅促使国民党新右派形成,为其反共夺权作了理论与舆论上的准备,而且助长了国民党老右派的反革命活动,并从思想上把国民党的新老右派联合起来,对革命统一战线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作用。戴季陶的反动观点受到共产党人的猛烈抨
本文标题:最全中国近代史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420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