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早恋案例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早恋案例高三(4)班罗霞峦早恋是指未成年的异性之间建立起恋爱关系或对异性产生兴趣、痴情、暗恋。近年来,早恋现象日益严重,成为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棘手问题。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虽然理解这份情感的合理性,但也明白处理艺术的重要性。比起盲目地批判,合理地疏导更为有效。一、问题的发现高考临近,枯燥的复习工作,成为生活的主色调。然而,小亮(化名)的一个行为却打破了生活的平静——他溜进女生宿舍……一时间,他成为班上的舆论焦点。让人更惊讶的是,表现向来不错的他,出现了上课走神、成绩下滑等不良情况。曾经与他交好的朋友也反映,小亮经常和一个女生结伴而行,举止亲昵。二、问题的症结黑格尔曾说过:“存在即是合理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综合小亮近期的各种表现。我可以断定他跟那个女生的关系不正常。虽然异性相吸是人之本性,但是当下是冲刺高考的关键期,绝非男女谈情说爱的闲暇时光。作为班主任,我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措施,呵护、引导“过早开放的青春”。他是个不爱说话的孩子,于是,在一次晚自修下课后,我把他约到了田径场。这算是我第一次约他谈心。为了化解尴尬的气氛,我笑着说道:“小亮,老是看你最近上课总是若有所思,是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难以自拔吗?”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他木讷地看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不解。“听说……”我试探性地追问。没等我话说完,他似乎已然意识到我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不敢抬头,牙齿咬着下嘴唇,双手摩挲着。空气似乎凝固了,我们就这样静静地走了快一圈。我想这个时候,他一定心乱如麻。高中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这道心坎,老师说得再多也是徒然的,他必须自己跨过。果不其然,没等我开口,他松口了:“老师,您不用再猜了,一切都是真的。我只是不明白上次的‘宿舍’风波,跟她没关系,为什么生管老师还要批评她?她很善良、无辜、单纯……”我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当他谈到那个女孩的委屈之时,紧皱双眉,嘴角上扬,义愤填膺中带有一丝甜蜜。“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时候,但都有一定的季节。”我试着让他先放松下来。习习凉风让突然升温的情绪渐渐降了下来。“老师,我知道您在我身上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也知道早恋不对,但是,我总是抑制不了对他的情感……相信我们,我们会幸福的”他自信地说道。看着他笃定的神情,我什么都没说,只是陪着他静静地又走了一圈。那晚的夜聊,并不算成功,但至少,我证实了心里的猜想。接下来,的疏导工作才是至关重要的。三、问题的解决对于这个棘手的问题,我有点手足无措。我想,作为教师,润泽自己才能更好地滋润孩子。正如著名的教育家雅思贝尔斯曾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查阅了很多书籍,也请教了同行,掌握一些处理学生早恋问题的方法。幸好,他们俩的关系处于友情至深,恋人未满的状态,这是绝佳的疏导时机。首先,搭建沟通桥梁,化解心理戒备。我打算先从那个女生入手,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无论如何,恋人之间都希望对方能过得好。于是,我约谈了那个女生。对于我的约谈,她并没有感到惊讶。她也意识到,我的来意,似乎做好了十足的“应战”准备。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我没有直奔主题,谈早恋的危害性。而是跟她聊起了“处对象”这个敏感话题。她满脸惊愕。刚开始,我们的聊天处于“问答模式”,我问她答,她还有些不自然。待到时机成熟,我但在我的引导下,话题渐渐深入,她也渐渐地敞开心扉,跟我聊自己的情感经历、择偶标准等话题。看得出,她很喜欢这个话题。我想,她已经放下对我的心理戒备。其次,改阻为疏,引向正轨。我看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我把话锋转向了小亮。本来,我还担心,气氛尴尬,没想到,有了前面的沟通做铺垫,此时的话题介入,非但没有让她感到不适,反而激发了她的表达欲望。如出一辙的是,她的口吻和小亮出奇的一致。我看到了一对小情侣对彼此间的情感的笃定和信心。我没有急于否定他们的情感,因为我知道每个年龄段都有特定的情感。情感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逢不逢时的区别。随着,聊天的深入,我有意先避开小亮不谈,而是先谈“什么是喜欢?”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达成了共识——喜欢就是要让自己和对方都变得更好。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我趁热打铁,给她来了一壶“爱情鸡汤”。我联系当下最热的一部电影《后来的我们》告诉她真正喜欢一个人是让他幸福,而不是让他处于痛苦之中,否则什么是真爱呢?如果你腰藏万贯,你可以许他一世繁华;如果你饱腹诗书气质华,你可以许他夕阳落花;如果你空有青春年华,你可以许他奋斗天涯。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财富,这个年龄段,你能给他最好的就是你自己!爱他就告诉他,让彼此变得更优秀。因为,优秀的你们才是爱情该有的面貌。听完这席话,她的眼圈湿润了,哽咽道:“老师,您不用说了,我知道怎么做了。”最后,一纸约定,化为动力。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再也没有听到关于他们二人的早恋传闻。更可喜的是,他们两人的表现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好景不长,我发现,小亮的情绪又陷入低潮。几番约谈后,才知道,对于彼此之间的关系的变化,他的内心充满了不安全感。于是,我也找了个合适的机会找他谈心。我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他,不安全感的根源在于对自己的不自信。他也渐渐吐露自己的心声。原来,她的成绩土飞猛进,而小亮的成绩却没有跟上。心理落差油然而生。我想,这是可喜的现象,至少说明,这份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于是,我让他们写下一张为高考共同努力,考同一所大学的约定。我想,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这张纸的重量。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的状态有恢复如初。我暗自替他们感到高兴。四、问题的反思在处理学生早恋问题的德育教育中,我有如下反思和感想:首先,做一个倾听者,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和宽容。面对早恋问题,不仅老师战战兢兢,学生自身也如履薄冰。他们的内心有太多的是非问题需要倾诉。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耐心引导让学生把话说完,当然其中必须注意引导的方式。引导得好,学生的心门会被轻易打开;引导得不好,他们会守口如瓶。如果老师,没有给予孩子倾诉的机会,一开口便指责学生的不对,抨击早恋的弊端。这无疑会让本来就羞于启齿的学生,更紧闭双嘴。所以,倾听是一切沟通的前提。其次,讲究教育策略,发挥情感疏导的作用。对于早恋,很多老师的第一反应就是联系家长,让家长来解决。事实上,这种做法不仅高估了家长处理问题的能力,更轻视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早恋,这一敏感问题,如果急于通知家长,只会让学生回家反省,更丢失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学生大多不愿意家长与老师知道自己的“感情秘密”,除了害怕外,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羞怯。老师一旦发现学生中存在这种情况时,适当地替学生保守隐私,以此做为教育过程中的“筹码”,不但不会使问题扩大,而且更易于老师工作的开展。最后,充分利用心理学原理将过早开放的青春引回正轨。在教育学生早恋问题上,“激发情感共鸣”和“建立情感契约”是两个重要的解决方法。在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科学原理的基础上,在准确把握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班主任的聪明才智,抓准教育契机,运用教育技巧,调动艺术手段,独具匠心地处理各种棘手的问题。
本文标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早恋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424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