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三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封建国家大分裂时期江南经济大发展时期民族大融合时期承上启下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经济文化江南的开发(原因、表现、影响、启示)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总特征4点手工业(丝织、冶炼、制瓷、造纸)商业(北方缓慢、南方活跃)发展的原因(4点)表现:科技、宗教、哲学、文学、艺术在古代,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象,区域大致为长江中下游南岸的地区;以南京至苏州一带为核心,包括长江以南安徽、江西、浙江的部分地区,即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地区。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北部及皖南部分地区以及今江西赣东北(东部)称作江东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高考复习重点:南北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转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江南农业的发展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商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原因、表现、特点、影响原因、表现纺织、冶炼、制瓷、造纸原因、表现原因、表现一、江南农业的开发1、发展的主要原因:(3)一些统治者实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1)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2)南方一些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他们共同开发南方,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最主要的原因(4)自然条件优越(5)政治局面相对稳定(6)人民的辛勤劳动2、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3、特点:各地发展不平衡4、意义:耕作技术、水利兴修、作物品种、产量提高(1)开发地域扩大:A:江东整个长江流域、岭南、闽江流域B:三吴、洞庭湖、鄱阳湖、成都平原发达(2)生产技术进步:5、江南经济开展的启示:(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2)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3)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二、北方的恢复与发展:3、北方经济特点:(2)反复破坏和恢复,边疆地区得到开发。(1)农耕缩小,畜牧业扩展,环境破坏缓解。2、恢复发展的主要表现(技术、水利、边疆)1、发展原因:从社会环境、统治政策、民族关系、技术进步等角度入手三、手工业的发展1、丝织业魏:吴:蜀:设有专门的织造机构培育出八辈之蚕蜀锦行销吴、魏2、冶铁:相州军刀,百炼钢工艺相当成熟,发明了灌钢法3、制瓷南方:青瓷北方:白瓷4、造纸术技术进步,成为主要书写材料重要造纸中心四、商业的发展:特点:1、商品经济发展缓慢;2、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活跃。五、社会生活的变化:1、原因2、表现:饮食、服饰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的特点:1、江南经济发展较快,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南北经济趋向平衡。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3、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主要特点七、均田制:485年,北魏孝文帝实行1、前提:不触动官僚地主的土地占有利益。2、内容:②土地不得买卖。①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给农民一定数量土地,奴婢、耕牛也相应受田。⑤丁男还要服摇役和兵役。④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3、评价:①我国历史上较完备的土地制度。②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混乱状况。③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④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各族人民的融合。(2007江苏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D练习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B、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C、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D、农作物新品种得以广泛种植C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发展的特点不包括A、土地开垦增加B、河套平原成为重要产粮区C、耕作技术进步D、三吴地区经济最发达B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B、自然条件优越C、统治者特别重视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传D与北方相比,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最重要条件是A、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B、优越的自然条件C、统治者的政策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传A【名题热身】: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包括⑴江南迅速开发⑵中原经济发展停滞⑶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⑷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⑸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A、⑴⑵⑷⑸B、⑴⑶⑸C、⑵⑶⑷⑸D、⑴⑵⑸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表现在⑴土地大量开垦⑵耕作技术进步⑶农田水利兴修较多⑷农作物品种增多⑸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A、⑴⑵⑶⑷B、⑵⑶⑸C、⑴⑵⑷⑸D、⑴⑵⑶⑷⑸3、当时,江南重要的产粮区不包括A、三吴地区B、洞庭、鄱阳湖流域C、成都平原D、岭南和闽江流域4、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对南方生产发展最直接的影响在于①充实了江南劳动力②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③导致南方人观念更新④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②5、水碓、水磨的主要作用在于A、谷物加工B、灌溉提水C、清除粮食杂物D、提高谷物产量6、培育出一年内八次出茧的蚕新品种是A、蜀汉B、东吴C、曹魏D、东晋7、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是在A、西汉B、东汉C、魏晋D、南北朝8、纸逐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是在A、西汉B、东汉C、魏晋D、南北朝9、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B、大量荒地得到开垦C、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并广种D、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10、这一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劳动人民的南迁B、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C、一些统治者采取劝课农桑的政策D、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11、从六朝经济开放的史实出发,联系当地实际,说说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答案:无论是六朝的经济开发,还是当今的改革开放,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带来了先进生产力和劳动力,促进闭塞、贫困、落后地区的开发;促进交通道路的畅通;促进新兴城镇的兴起和繁荣。第四节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1、民族融合,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2、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南方经济的发展3、对前代文化的继承4、人民群众的长期积累和创造二、科技:较秦汉有进一步的发展(一)数学三国:刘徽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缀术》(二)农学:《齐民要术》(内容、意义)(三)地理学西晋:裴秀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北魏:郦道远《水经注》三、宗教、哲学:1、道教的发展变化(1)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成为地主阶级宗教。A、经典增多,(2)萧梁时期(属南朝):B、陶弘景吸取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建起道教的神仙体系2、佛教的盛行:(1)原因:(2)表现:A、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说教为百姓找到精神解脱,B、也适合统治者需要。①庙宇增多,②寺院经济发展,③石窟艺术发达A、利于统治者麻痹人民(3)影响C、寺院经济畸形发展,破坏社会经济发展。D、绘画、建筑、石窟艺术深受影响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范缜《神灭论》E、引起反佛教的斗争B、浪费钱财,加重人民负担3、哲学:范缜与《神灭论》(1)原因:佛教盛行,加重人民的负担。(2)内容(3)意义:形神相即(物质和意识是统一的)形亡神灭(物质第一,意识第二)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人名时代观点著作荀子战国①自然有自己的规律;②“制天命而用之”。《荀子》王充东汉①万物由元气(物质)构成;②反对天人感应;③反对有鬼论;④反对厚葬。《论衡》范缜南朝①反佛;②主张形神合一。《神灭论》王夫之明清之际①“气(物质实体)者,理(客观规律)之依也”;②“天下惟器”。四、文学和艺术:1、文学:承上启下(2)南方田园诗:陶潜与其代表作2、艺术:受宗教影响较深(1)书法:(2)绘画:(3)石窟艺术:(3)南北方民歌(1)建安文学(4)音乐、舞蹈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的特点1、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如南北文化的差异,文学)2、体现民族融合的特色。(《齐民要术》)3、思想领域异常活跃。(宗教、哲学)4、科技成果成就突出。练习: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包括①北方各族人民大融合②江南的开发③北方经济的恢复④佛教空前盛行⑤政权更替频繁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A2、《齐民要术》反映的民族问题是A、各民族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基本一致B、民族矛盾尖锐C、民族融合加强D、南方越族地区经济开始赶上北方C3、《齐民要术》的下列内容中,最能体现其时代特征的是A、农作物的种植方法B、家畜、家禽和鱼类的饲养方法C、农产品的加工方法D、游牧民族的生产经验总结D4、王充和范缜都是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们的共同主张是A、大自然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B、人定胜天C、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D、人的精神与肉体共存亡D(2006年天津卷)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手工业发展表现的是A.吴、蜀的丝织业闻名全国B.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C.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D.青瓷制作技术日臻成熟C.(2006年上海历史卷)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A.佛教的传入B.疆域的扩大C.民族的融合D.全国的统一C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428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