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明末农民起义主讲:李君平明末社会危机宦官专权与汉、唐相比,明代宦官数量庞大,机构发达,权力广泛。明朝宦官机构非常庞大,重要的有十二监、四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明太祖时,曾铸铁牌置宫门内:“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明末社会危机宦官专权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设立“东厂”特务机构,由亲信宦官掌管,后来例用司礼监太监提督,开宦官干政之端。明宦官专权,始于英宗时之司礼监太监王振。明末社会危机宦官专权明朝废了宰相,形成了部分的权力真空,这为明代宦官专权提供了空间,使得宦官得以以皇帝家奴的身份窃取了部分皇权。批红司礼监←皇帝←司礼监←内阁票拟↓内阁→司礼监→皇帝→司礼监→通政司内阁→司礼监→内阁→司礼监→通政司票拟批红皇帝不理政事的时候,容易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廿二史札记》卷三三《明内阁首辅之权最重》“人主不亲政事,故事权下移,长君在御,尚以票拟归内阁,至荒主童昏,则地近者权益专,而阁臣亦听命矣”。主管宦官年号庙号司礼监魏忠贤天启熹宗司礼监刘瑾正德武宗锦衣卫汪直成化宪宗司礼监王振正统英宗四大权阉明末社会危机明末社会危机宦官专权明代宦官掌握东、西厂和锦衣卫,是明朝特务政治的代表,是其得以专权一因。王振像明末三案明朝后期政治日益黑暗、腐朽。官吏贪污腐化,朝廷党争不已。先后出现了“梃击”、“红丸”、“移宫”等三案。明末社会危机争国本神宗末年,就立贵(立幼)还是立长问题,神宗与廷臣之间出现了激烈争论,是为争国本。在廷臣强烈要求之下,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神宗被迫以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争国本”和明末三案都是官僚集团中不同派别为谋取政治资本而展开的争权斗争,激烈的党争加速了政治的混乱。明末社会危机东林党是明末以江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为主的政治集团,顾宪成与高攀龙等在东林书院讲学,议论朝政,裁量人物,后又制定了《东林会约》,发起了东林大会。明末社会危机东林党创始人为顾宪成,南直隶无锡人,因推举阁臣违背帝意,万历二十二年罢官归家。顾宪成回家后,结识常州知府欧阳东凤,修茸东林书院,讲学其中。与具有类似经历的高攀龙(无锡人)、南京吏部主事安希范(无锡人)、南京礼部郎中刘元珍(无锡人)、南京工部主事叶茂才(无锡人)、御使钱一本(武进人)、国子助教薛敷教(武进人),组成“东林八君子”。形成东林学派,也称东林党。无锡明东林书院遗址明代石刻·东林党领袖顾宪成像明代石刻·东林党领袖高攀龙像顾宪成画像明末社会危机由于东林党人对时政的尖锐批评,万历末年,东林党逐渐成为一种政治势力,东林党的概念也与以前不同。凡批评朝廷腐败,或为清流所认可的大臣辩护,或主张在官吏考察中去奸留贤,或在三案中敢于力争的,都被视作东林党人。以东林书院为基地而形成的政治团体与其它地区反对朝廷的士大夫逐渐融为一体,形成一股社会力量。顾宪成与江西吉水人邹元标,北直隶高邑人赵南星被当时誉为“三君”。明末,以清流自居的士大夫以名列东林为荣。另有山东齐党,湖广人楚党,浙江人浙党。三党联合与东林党相互攻击。邹元标《五言诗轴》赵南星奏折明末社会危机宦官专权明宦官像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1621年,明熹宗朱由校继位,改元天启。天启初东林党人受重用,分据首辅和吏、兵、礼、都察院等部院长官,势盛一时。天启元年,魏忠贤升任司礼秉笔太监,有权处理大臣奏章。不久,魏忠贤设内标万人,全副装备,建立一支私人武装。天启三年,魏忠贤提督东厂。随着魏忠贤的得势,他内结由校乳母客氏,外收东林党的反对派作羽翼,逐步形成了阉党。天启四年,东林党人与魏忠贤的“阉党”进行了激烈的斗争,遭到魏忠贤的残酷镇压。东林党人逮杀殆尽。明后期政治陷入极端黑暗腐败。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明熹宗坐像魏忠贤塑像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农民起义与明朝的灭亡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明思宗即位时,明朝已经陷入严重的统治危机。明中后期,皇族及地主大量掠夺农民土地,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与日俱增,农民的负担日重一日。随着东北满族的兴起和农民的不断起义,明朝政府在田赋之外加派辽饷、剿饷、练饷。“三饷”的数额超过正常赋税一倍以上,农民苦不堪言。旧征未完,新饷己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鹃,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燐,夜夜常闻鬼哭。--《豫变纪略》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政治腐败土地集中赋税沉重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李自成起义李自成率部进入河南,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李自成占领西安。1644年正月,李自成改国号大顺,建元永昌,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铸永昌通宝钱,造甲申历。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农民起义与明朝的灭亡大顺通宝、永昌通宝1627年(天启七年),陕西灾荒严重,澄县知县张斗耀苛征暴敛,勒逼租税,农民无法负担,数百饥民在澄城起义,杀死知县,揭开了明末大起义的序幕。1628年,府谷王嘉胤、宜川王左桂、安塞高迎祥、汉南王大梁等相继起事,农民起义在陕西大部分地区迅速展开。参加者有驿卒、逃兵和大量饥民。李自成、张献忠分别于1629、1630年参加起义。李自成(1606~1644),原名鸿基,陕西米脂人。务农为业,家境贫寒,从21岁开始充当驿卒。崇祯二年,明廷下令裁减驿站经费。作为驿站马夫的李自成被迫离开驿站,又因岁饥欠官钱无法偿还而被带枷示众。走投无路之下,他带领一批群众参加义军,号称“闯将”。张献忠(1606~1646),字秉吾,号敬轩,延安柳树涧(今陕西定边东)人。1630年,他发动米脂十八寨农民起义响应王嘉胤,自号“八大王”。起义军初期数量虽多,但各自为战,分合无定,无统一领导。计有36营,20余万众,活动于陕西、山西、河北等省。由于力量分散,常被明军击败,1631年(崇祯四年),明以洪承畴为三边总督,调集军队20多万,大规模围剿起义军,义军首领王嘉胤被叛徒所害,高迎祥率军突围,转战于豫西、湖广、四川等地,队伍发展到120营,约50万人。1634年后,为粉碎明军进剿,农民军由陕西进入河南,向东南发展。其中一部由河南入安徽,占领明中都凤阳,毁掉了明朝皇帝的祖坟,使明廷大为震惊。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陕北榆林李自成行宫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起义的低潮起义军占领凤阳后不久,又大部转回河南,入陕西。1636年(崇祯九年)七月,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一战,高迎祥中了陕西巡抚孙传庭的埋伏,被捕牺牲。李自成被推举为“闯王”,转战于陕、甘、川北一带。1638年,李自成接连遭到明军的伏击,伤亡惨重,只得退入陕、川、鄂接境地带山区待机再起。从1637年冬至1638年间,其他农民军也受到一些挫折,部分农民军领导人相继向明王朝投降。1638年四月,张献忠也在谷城接受招安。起义虽然转入低潮,但各种矛盾非但没有缓和,反而随着“加派”增多和灾荒日益严重而更加尖锐化,更猛烈的风暴很快来临。李自成军使用过的马刀李自成使用过的马镫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1639年五月,经过一年休整,张献忠于谷城再度起兵,明朝招抚政策宣告失败。1641年二月,张献忠陷襄阳,杀襄王朱翊铭,发库银十五万两赈济饥民,迫使杨嗣昌自杀,把起义从低潮推向新的高潮。1640年冬,李自成进入河南。时河南连年旱、蝗、瘟疫,赤地千里,各地民变纷起。李自成进入河南,明确提出了“均田免粮”的斗争口号,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到处传唱着“吃他娘,着他娘,吃着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和“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歌谣。1641年(崇祯十四年)正月,李自成起义军攻破洛阳,杀福王朱常洵,发藩邸及大家巨室粮数万石、金钱数十万赈济饥民。这时,河南各地的起义军都先后接受了李自成的领导。群雄归附,势力日强。经过三围开封以及项城、襄城、朱仙镇、汝宁等几次大战役后,明军主力大部分被歼。而起义军却越来越强大,开始转入战略进攻。李自成铸造的铜印:“工政府屯田清吏司契”李自成军使用的砚台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1642年冬,李自成进军湖广,夺取了襄阳。1643年三月,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并称“新顺王”,创立了新顺政权。1643年八月,明军出关入豫,阻击李自成。十月,李自成攻破潼关,占领西安。1644年(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建国号大顺,建元永昌。铸永昌钱,造《甲申历》,开科取士,进一步完备大顺中央政府机构。至此,大顺农民政权正式成立。二月,李自成率部渡过黄河,攻克太原。接着,以摧枯拉朽之势,连下大同、宣府,夺取居庸关、昌平,逼近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明王朝覆灭。1643年五月,张献忠克武昌,沉楚王朱华奎于江中。张献忠入驻楚王府,即“大西王”位,十二月,张献忠弃长沙,进军四川。到1644年十一月,张献忠在成都即帝位,国号大西,改元大顺,称成都为西京,造《通天历》,铸“大顺通宝”。北京景山崇祯帝自缢处大西政权“大顺通宝”大顺政权“永昌通宝”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1628~1644年明末农民战争形势发展图随着军事上的迅速胜利,大顺政权领导者们产生了骄傲、麻痹思想。大顺派降将唐通前去招抚屯兵山海关的明宁远总兵吴三桂,但对于关内外可能出现的严重局面没有充分的重视与准备。李自成派人前去招抚吴三桂时,吴曾一度归附。但他最终由于大顺政权触犯了他的家庭等原因而转投清,并请求多尔衮派兵入关。清朝统治者也立即改变以往入关攻明的政策,提出为明“复君父仇”的口号,拉拢汉族地主。当李自成得知吴三挂拒绝投降的消息后,遂于1644年四月十三日从北京亲自率军6万东征,至四月二十一日始抵山海关。当天两军于山海关附近激战,吴三桂已感不支。第二天,多尔衮率清军赶到,在两军均精疲力竭时突然参战,大顺军战败退回北京。李自成在山海关战败后,吴三桂引清军进逼北京。京城内外,地主官僚们乘机进行破坏,散布谣言,秘密策划应变。大商人也举行罢市,抗拒大顺政权捐饷助饷的命令。加上城内缺粮,米价腾贵。李自成面对这种局势,决定撤离北京。陈圆圆像李自成、张献忠的失败吴三桂像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三年免征,一民不杀;均田免粮;平买平卖。这是北京故宫的武英殿。李自成进京后,曾在这里办理政务。1644年六月,李自成率师至太原。七月,渡过黄河,进驻韩城,不久到达西安。十月,清军攻陷太原。第二年四月,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遭地主武装团练袭击,不幸遇难。在镇压李自成起义军后,清军向四川大西政权进攻。这时,大西军既受四川地主豪绅武装的袭击,又受清军威胁,处境日艰。张献忠在镇压官绅地主叛乱时又滥杀无辜,使其在四川已无法立足。1646年秋,张献忠弃成都北上。十一月,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坡遭到清兵突然袭击,身亡兵败。明末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它的历史意义却很深远。起义军推翻了明王朝,对中国下一阶段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明末农民起义军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均田”的斗争口号,把唐宋以来农民的平等要求,集中到土地问题上。明末农民战争发生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当时商品货币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农民军提出“平买平卖”、“公平交易”,也反映了工商业者的利益和要求。李自成牺牲处:湖北通山县九宫山李自成、张献忠的失败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明末农民战争的失败及其意义一是起义军推翻了腐朽的明朝,打击了地主阶级。二是起义军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均田”的口号,将农民的平等要求集中到土地问题上,表明农民战争进入了以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为斗争目标的更高阶段。三是起义军提出“公平交易”的口号。失败的原因一是由于清兵入关,满汉地主联合镇压,二是起义军内部严重的流寇主义;三是政策的失误。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
本文标题:明末农民起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436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