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湖北省武汉市七校联考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湖北省武汉市七校联考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B.冰雪融化C.香水挥发D.玻璃破碎【答案】A【考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A、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B、冰雪融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香水挥发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玻璃破碎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2.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滴加液体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A.AB.BC.CD.D【答案】D【考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解析】【解答】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不符合题意;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不符合题意C、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不符合题意;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酒精灯的使用要求分析;根据量筒正确读数方法分析;根据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操作要求分析;根据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要求分析。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蜡烛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热并发出淡蓝色火焰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答案】C【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解析】【解答】A、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结论,不是现象,不符合是意;B、蜡烛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热,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没有刺激性气味,不符合题意;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热并发出淡蓝色火焰,符合题意;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在描述现象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及严密,如烟与雾的区别,光和火焰的区别,如结论与现象的不同等。4.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现象解释A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C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分子在不断运动D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受热,体积变大A.AB.BC.CD.D【答案】D【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解析】【解答】解:A、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是因为夏天温度高,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B、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C、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D、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D.【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5.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B.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答案】D【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解析】【解答】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A、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例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B、如果不知道那种分子和原子,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大小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C、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对于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来说,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是分子,不符合题意;D、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例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也可以构成臭氧分子,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三种分析;根据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析;根据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分析。6.下列关于过滤操作叙述错误的是()A.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B.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C.为了加快过滤的速度,可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搅拌液体D.玻璃棒要轻轻地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答案】C【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是符合题意的,故不可选;B、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是符合题意的,故不可选;C、若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搅拌液体,就会使过滤失败,所以做法不符合题意,故可选;D、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是符合题意的,故不可选.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过滤的操作要求分析,过滤要遵循“一贴、二低、三接触”,即滤纸紧贴漏斗,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滤纸低于漏斗边缘,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7.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则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都是氧化物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答案】D【考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不符合题意;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均为8,如锂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不符合题意;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分析;根据氧化物定义分析;根据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个电子为相对稳定结构分析;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分析,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大胆改进。选用45mL的18×180mm的试管和针筒注射器进行了实验,效果良好。关于以上两组实验,有如下说法:①图Ⅰ实验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产生大量白色烟雾。②图Ⅰ实验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止水夹。③若图Ⅰ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止水夹始终未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④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前,将注射器的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20mL刻度处,则说明装置不漏气。⑤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当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待冷却并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从15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3mL刻度处才停止。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A.5个B.4个C.3个D.2个【答案】C【考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解析】【解答】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所用药品、实验现象以及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①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所以图Ⅰ实验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故错误;②图Ⅰ实验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止水夹,故正确;③若图Ⅰ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止水夹始终未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正确;④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前,将注射器的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20mL刻度处,则说明装置不漏气,故正确;⑤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当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待冷却并打开弹簧夹,消耗的氧气体积为:45mL×=9mL,则注射器活塞将从15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15﹣9)mL=6mL刻度处才停止,故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原理分析,测定氧气体积分数时选择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的物质,且生成物为固体,使得装置内因氧气反应消耗压强变小,再根据补充的水或活塞移动的体积确定氧气的体积。根据空气中氧气占五分之一体积分析。9.如图所示是电子显微镜下的一些金原子。下列有关金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些金原子是保持静止不动的B.人们可以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分辨出它们C.金原子之间有间隙,说明金原子间只有斥力D.金是否处于固态可以从其原子的排列方式上进行推断【答案】D【考点】物质的微粒性【解析】【解答】A、金原子时刻处于运动状态,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金原子的直径非常小,无法用肉眼或一般的显微镜观察其结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金原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金原子排列规则,间距较小,我们据此可以得到固态物质的宏观特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能流动,此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总是不断运动的分析;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都很小分析。二、填空题10.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和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所表示的粒子符号为________,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2)质子数为11和17的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该物质是由________构成的(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答案】(1)S2﹣;6(2)NaCl;离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解答】(1)所表示的粒子是硫离子,每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符号为S2﹣,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2)质子数为11和17的两种元素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氯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氯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分析】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分析;根据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分析。三、简答题11.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1)下列净水方法中,净水程度最高的是_____A.过滤B.煮沸C.蒸馏D.吸附(2)自来水厂常用二氧化氯(ClO2)消毒,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3)小花同学设计了电解水简易装置,其中A、B电极由金属曲别针制成。通电后的现象如图所示,则与A电极直接相连的是电源的________极。该实验常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________。(4)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5)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方法是分别加入________。【答案】(1)C(2)+4(3)正极;增强水的导电性(4)水氢气+氧气(5)肥皂水【考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解析】【解答】(1)过滤可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所得水还会含有可溶性杂质等;煮沸可除去水中部分可溶性杂质,不能得到最纯净的水;煮沸可除去水中部分可溶性杂质,不能得到最纯净的水;吸附只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2)在二氧化氯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以求出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3)电解水时,A管内的气体较少,是氧气,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纯水的导电性较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4)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故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5)日常生活中常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
本文标题:湖北省武汉市七校联考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437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