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新闻和报告文学单元单元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新闻强调真实,关注的是当下发生的事情,要学会关注社会,关心时事。2.过程与方法:新闻中用到的材料大致有三种:一是新闻事实,二是背景材料,三是作者的主观评价。学会据此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3.知识与能力:了解新闻报道和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短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消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报告文学:《包身工》通讯:《飞向太空的航程》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三者都强调真实性。•三者都具有时效性,消息最强、通讯较强、报告文学较弱。•消息篇幅最短,通讯较长,报告文学最长。•通讯与报告文学都具有文学性,后者比前者的文学色彩更浓。•报告文学具有政论性,即它以明显的社会作用为目的,是一种特殊宣传工具。通讯具有评论性,即它必须对人或事作出评论。•1、澳门官方首次公开销毁盗版光盘。•重庆市滨江路全线贯通。或者重庆建成市交通环线。•2、日前熊猫集团否认收购阿尔卡特。•3、古籍、修复、人才、不足。•4、俄法工程师们3月3日成功地完成了第一代Sesat人造卫星的测试工作,发射于3月中旬进行。(“俄法工程师”1分,“3月3日”1分,“完成了第一代Sesat人造卫星的测试工作”1分,“发射于3月中旬”1分,4分)1.主体部分按什么顺序写的?2.理清文章的思路、内容。导语: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离开香港(1段)主体:4时30分:末代港督降旗仪式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7时45分:英国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背景:港督府变迁(4段插叙)结语: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11段)4时40分:末代港督离开港督府(2——10段)1、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一方面,字面上看是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乘坐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被洗刷。标题创意1、一语双关意味深长离开、告别回归、雪耻2、句式倒装,重在突出、强调问题探究:2、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不列颠尼亚”号和巨幅紫荆花图案构成形成鲜明对比,说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即将结束,而作为特别行政区象征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3、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英国曾经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下了。所以把英国的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4、分析“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短短的十三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含着无穷的意蕴:当年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地从海上离去。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标题: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语背景主体结语(1-3)布热金卡阳光明媚但曾是人间地狱。(4-6)介绍奥斯维辛可怕的历史。(7-15)随参观者脚步参观集中营。(16)再次强调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介绍背景,有利于了解新闻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了解新闻发生的历史条件和环境,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深化新闻的主题,并有丰富内容、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作用。参观路线?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想象成了现实——“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看见试验室时——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会“羞红了脸的”参观纪念长廊时——沉思参观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时——“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和反应整篇文章是否都是压抑沉重的,在这种灰暗色调之中,有没有一些亮色让我们看到一丝光明?1、“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文章开头写“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结尾又写到“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合作探究:1、“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合作探究:①形成对比。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形成强烈对比。②表达了对纳粹的讽刺。纳粹的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③表达了作者的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2、文章开头写“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结尾又写到“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合作探究:①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首尾连贯浑然一体,结构完整。②内容上,写出景色的清新明媚。③手法上,以乐景衬哀情。用现在的阳光明媚、孩童嬉戏反衬出曾经的血流成河、暗无天日,表达出沉闷的色调才与它相配。④情感上,表达对法西斯残暴行为的强烈控诉,对受害者的哀悼,对历史的反思。1.这篇新闻报道的标题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为什么没有新闻,作者还要去报道?2.这样写标题有什么好处?没有新闻:这里除了世人皆知的臭名昭著的法西斯行径,没有其他值得张扬的事情。还去报道:虽然没有什么新闻,但是作者自觉有一种使命感,还要去继续揭露法西斯罪行,让世人永志不忘(铭记历史记住灾难,珍惜和平尊重生命!)。标题妙处:与众不同、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小结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县人。现代剧作家,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主要进行话剧创作和电影创作。作者著名的电影剧作有《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并把鲁迅的小说《祝福》、茅盾的小说《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剧本。《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包身工》反映的是“一•二八”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的黑暗。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贫困,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又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子,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日本资本家就大量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背景介绍: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筛选信息,制作“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年龄:性别:绰号:工作单位:工作时间:居住条件:饮食条件:工作环境:劳动待遇:来历(身份):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年龄:性别:绰号:工作单位: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居住条件:饮食条件:劳动待遇:来历(身份):女芦柴棒、猪猡等上海东洋纱厂长达12个小时以上三大威胁(音响、尘埃、湿气)三大危险(殴打、罚工钱、停生意)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蜂房般的格子铺,鸽子笼一般,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两粥一饭(乡下用来喂猪的豆腐渣熬成的稀粥和烂菜叶)每天三角八分(成年人的三分之一)贫苦农村少女十五六岁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猪狗般的非人生活从你收集到得信息中,可以看出包身工过着怎样的悲惨生活?1、日本厂家为何特别愿意大量雇佣包身工?2、形成包身工制度的根源是什么?合作交流,问题探究(1)廉价(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一)(2)安全(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工潮的影响)(3)可靠(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得自由)1、日本厂家为何特别愿意大量雇佣包身工?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农村破产,抵抗不了水旱自然灾害;农村破产造成大量劳动力流入城市。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勾结起来拼命压榨剥削。总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是使农村少女变成双重奴隶的社会根源。2、形成包身工制度的根源是什么?报告文学的特点之一是政论性,本文通过精确的数据、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揭露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互勾结残酷压榨包身工血汗的罪行,控诉这种不人道的制度,并预言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必将来临。精读课文,把握主旨写作特点1、在选材上,注重点面结合。2、在修辞上,多用对比、比喻、反语。3、在表达上,多种表达方式方式结合。4、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类比等。面: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骨架)↓↑(血肉)点:典型人物、事件、细节、场面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面:本文既有对包身工悲惨遭遇的概括介绍,对包身工群体形象的简略描写,如作者在记叙中集中写了包身工的起床、早餐、上工、收工等四个场面,这面上的记叙与描写概括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劳动状况。点:又有对“芦柴棒”“小福子”典型人物的生动描写,作者以“芦柴棒”为例,通过“生病”被“抄身”等细节描写,写出了包身工奴隶般地“被榨完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一滴血汗为止”的悲惨命运。“小福子”遭到“拿莫温”和“东洋婆”毒打惩罚的描写,也反映了包身工的不幸遭遇。找出文中运用比喻、反语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1.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2.像鸽笼一般地分得均匀3.很像一只在肢体上附有吸盘的贼4.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5.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6.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7.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会叫你继续到两小时以上。类比船户——养墨鸭——捕鱼卖钱(没有虐待)带工老板——饲养包身工——赚钱(没有温情)作用:形象地阐说了帝国主义及其买办们与包身工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有力地控诉了包身工制度的罪过。
本文标题:新闻和报告文学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442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