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与群落测试题一
WORD格式整理版专业学习参考资料种群和群落测试题一一选择题1、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公园中的草本花卉B、一个牧场里所有产奶的奶牛C、一条河里所有的鱼D、一个蜂巢里所有的蜂2.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的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3、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A.1平方公里内人口的数量B.1立方米的水域内鱼的数量C.1公顷森林中生物的数量D.1平方千米草地中各种害虫的数量4.某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密度会()A.越来越大B.相对稳定C.越来越小D.绝对不变5.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6、人们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的方法,目的是破坏该害虫种群的()A、密度B、性别比例C、年龄组成D、个体数量7.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上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A.种群密度B.性别比例C.出生率D.年龄组成8、种群的指数增长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A、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B、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他种群优越得多C、环境资源是无限的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9、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来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国家的人口翻一翻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结构C、种群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10.下列有关样方选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样方数目一定为10个B.若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样方大小一般为1m2C.样方的大小和数目是固定的D.对乔木的调查取样与双子叶草本植物的调查取样完全相同11.在对某种野兔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hm2(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5只野兔,第二次捕获40只野兔,其中有标记的野兔10只,则该野兔种群的种群密度大约为()A.125只/hm2B.100只/hm2C.75只/hm2D.50只/hm212对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B.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J”型曲线WORD格式整理版专业学习参考资料D.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13.下列不可以作为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形式的是()A.表格B.坐标曲线C.直方图D.文字描述14.假设种群的起始数量为m,每年的增长率都不变,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在理想状况下,a年后该种群的数量为()A.mλaB.maλC.amλD.λma15.下图中的曲线1—4是在W、X、Y、Z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这四种条件是:W—不断提供食物、水、氧气,除去废物X—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有害废物积累Y—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无害物质积累Z—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由于突变结果,出现了新的菌株,它们能代谢原有菌种产生的有害废物,以下哪项的生长条件和生长曲线的配对是正确的?16.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该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稳定B.种群增长率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17.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下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D.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的制约18.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可能会()①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②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制约③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④其种群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9.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B.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D.任何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都不可能是随机的聚集在一起的20、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A、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B、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苔原C、海南岛清澜港保护区的红树林D、大兴安岭的全部红松21.下表说明两种微生物各自的必要生长因子和各自合成并释放的物质,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培养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关系很可能是()生物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被合成并释放的物质红色酵母嘧啶噻唑毛霉噻唑嘧啶A.竞争B.寄生C.互利共生D.独立生长22。为了降低某种真菌对果树的危害,园艺家引入了一种危害性很低的类似真菌,从而使果WORD格式整理版专业学习参考资料树增产。这两种真菌间的关系是()A.寄生B.捕食C.竞争D.共生23.下图中的3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3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A.共生、捕食、竞争B.竞争、捕食、共生C.竞争、共生、捕食D.捕食、竞争、共生24.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五个阶段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25.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A.影响因素不同B.起始条件不同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26.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物层B.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C.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27.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A.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一亩水稻的年产量C.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D.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28.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29.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据调查在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19个省市频频发现。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3)。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豚草0.30.61.11.52.3狗尾草10.09.286.85.5龙葵3.02.00.400A.在豚草等植物的调查中应该采取样方法B.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C.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在减少D.可以推测该地区动物的丰富度将会增加WORD格式整理版专业学习参考资料30.假设右图表示草地上两个草食动物种群,发生曲线所示变化的最可能的原因是()A.种群B比种群A能更有效地竞争食物B.种群A比种群B产生了更多的后代C.种群B吃掉种群A的成员D.这个生境中所有植物种群下降31.下图表示四个种群中的不同年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最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32.下列因素中可导致松鼠种群内竞争加剧的是()A.环境温度升高B.捕食者数量增加C.种群内疾病流行D.种群繁殖率提高33.被钓上钩的鲤鱼往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留在钓钩上,从而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属于()A.种内斗争B.种内互助C.竞争D.互利共生34.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物。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35.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动物类群样地跳虫类蜱螨类线蚓类线虫类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有机肥田1016738304012019339化肥田479164l1832752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36、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K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B.在K值之前,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C.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时间种群大小KAB个体数量时间WORD格式整理版专业学习参考资料37.下列各图中最能准确表示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丰富度的是()38、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到8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请指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群落种1种2种3种4种5种6种7种8甲924001111乙025202020500丙06520103200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二.简答题:(共50分)1.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4分)(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头。A.30B.32C.64D.96(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其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2分)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3)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右图中的曲线。2.(10分)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稚引到美国的一个岛屿。经跟踪调查绘出环颈稚种群的增长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该岛屿上的环颈稚构成了一个,其数量增长有什么特点?(2)A→B,由于,种群增长不明显。(3)D→E,从生物因素看,随种群密度的增长,个体间由于加剧,以及该种群的增加,导致该种群的降低,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4)EF段表示期,其种群净值增长率为,,该岛屿上环颈稚的最大数量为左右。3.20世纪初,人们将驼鹿引入加拿大密执根湖的一个孤岛。该种群从1915年到1960年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下表。(7分)年份19151917192119251928193019341943194719501960驼鹿种群数量2003001000200025003000400170600500600时间群落丰富度A时间群落丰富度B时间群落丰富度C时间群落丰富度DWORD格式整理版专业学习参考资料种群32.5℃数30℃35℃量080859095100相对湿度/%(1)用曲线图表示该种群数量自1915年至1943年的变化情况。(2)从1915年至1930年,该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可能的原因是:(3)该种群数量自1930
本文标题: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与群落测试题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453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