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板芙镇板芙小学彭亚燕【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9页例1【教学目标】1、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索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1.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2.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忆旧引新列竖式计算:(1)145×2=(2)45×12=学生先说一说列竖式计算乘法要注意哪些问题?再计算。最后再说说计算这两道题时分别运用了哪些旧知识?计算这两道题时有什么不同之处?(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与体验,从类结构上为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学做铺垫。)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教学例1(一)课件呈现题目: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提问:该城市离北京有多远?怎样列式?(二)、估算。你能运用估算知识估一估:该城市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三)、探究笔算算理和过程。1、学生独自尝试笔算。2、学生小组交流:(1)要先算什么?积的末位数要写在什么位置?(2)再算什么?积的末位数要写在什么位置?(3)最后算什么?3、指名学生上黑板,边讲解计算过程边完成板书。4、找出学生一对一错的例子,进行正反对比辨析,明确需要注意的问题。5、沟通联系,归纳算法。比较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设计意图:迁移类推的办法,不仅是一种有益的联想,也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路。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类比迁移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三、练习巩固,拓展提高。1、翻牌游戏:找找红色的两个数字相乘的末位数字藏在哪张牌下面。2、三级跳:列竖式计算163×21时,要先算(),再算(),最后算()。3、笔算竞技:比一比,哪组算得又快又准。134×1225×116241×23217×424、火眼金睛:先判断对错,再改正。5、脑筋急转弯:不列式计算,你能很快找到正确答案吗?(设计意图:新课程使课堂具有活力与温度,但课堂教学要想保持持久的活力与温度,练习题设计还必须有一定的层次性和趣味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对数学本身感兴趣。)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2、如果让你计算四位数乘两位数,你有办法吗?下课试试看。(设计意图:四位数乘两位数表面看只是对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的一次拓展,但实质是对学生是否掌握计算法则的一次检测,是对学生迁移类推能力的再次训练。)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笔算乘法》说课稿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更新:2013-6-1821:55:55阅读:1232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说教材《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二、说教法学法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为背景,通过探索卡通人物的秘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动脑,动眼,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的有趣、有益、有效。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鼓励学生自己算。学生已经能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相比,三位数乘两位数需要多乘一步,并把两次的部分积相加。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四、说重点难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五、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这种设计理念出发,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计算能力得到真正发展,我对本节课设计如下几个环节:(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一节所学的内容。2、小黑板出示口算题:23×20=42×30=3、课件接着出示估算题:23×19=42×29=23×21=42×31=4、笔算下面各题。16433865×21×15×44×34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四位学生上台板演,讲评时请同学们说说计算步骤和要点。5、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二)、新授。1、小黑板出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2、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3、列式:145×12=4、计算过程。(1)估算。教师:请大家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估算一:把145看成150150×10得1500150×2得3001500+300=1800因为145<150所以结果应比1800米少一些。估算二:把12看成10。145×10=145012>10,所以结果应比1450米大。(2)笔算。教师:你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现在请你们尝试列竖式计算145×12。①学生独立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课堂,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②反馈计算结果,要求学生回答:先算什么?(先算145×2)再算什么?(再算145×10)最后算什么?(2个145与10个145的和)板书:145×12=__千米145×122901451740注意什么。(两部分的相同数位要对齐)③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步骤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我们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④对照自己的估算结果,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是合乎实际,以提高学生估算的真确性。(3)用计算器计算。让学生用计算器算一算145×12,然后再和笔算结果对照、检验笔算结果是否正确。(4)总结: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这一环节,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进而探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在这一过程中,我先是先是让学生估算,再让他们笔算,最后用计算器检验,这样,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三)、巩固练习1、课本49页“做一做”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以用计算器自行检验。2、练习七第3题。164×32=54×145=254×36=217×83=43×139=328×25=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四)、总结这节课,我们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学会了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其方法就是: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相信,在我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理念和方法的指导下,我所教出来的学生会更有知识、更有智慧、人格更健全,谢谢大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8页例四,59页练习九。【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4、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辨证思想。【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玩游戏?请听游戏规则:老师说第一句,你们说第二句。看谁的脑子转得快!(开火车形式)师:1只青蛙生:4条腿。师:2只青蛙生:8条腿。师:()只青蛙生:()条腿。………2、那么在游戏中藏着什么数学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刚才同学们是怎么算出2只青蛙8条腿的?谁能列式?(4×1=4,4×2=8,4×3=12。。。。。。)3、等号左边的两个数叫什么?等号右边的数又叫什么?(因数、因数积)[设计意图]: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青蛙“对对子”游戏这一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行为产生强大的内张力,并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学习。接着得出的这组算式,是给学困生表现的机会,给他们成功的体验。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1、出示例46×2=20×4=6×20=10×4=6×200=5×4=2、通过观察算式找出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会乘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除以几,积也除以几。[设计意图]:在学生探究规律的过程中,我主要采用的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学生的推理过程,从而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思维的条理性,接下来让学生举例验证规律,在验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更趋于严谨与理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3、学生举例子,验证规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概括,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对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问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设计意图]:让学生举例验证规律,在验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更趋于严谨与理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3、尝试练习:(1)在4×5=20中,如果4不变,5乘2倍,那么积也()。(2)在6×8=48中,如果8不变,6除以3倍,那么积也()。[设计意图]:对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应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问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1、做一做: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16×50=32×50=8×25=2、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4×13=5224×300=72004×130=24×30=4×1300=24×3=40×13=12×300=400×13=6×300=[设计意图]:练习设计训练学生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说一说变化的规律,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3、大货车在普通公路上以4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4小时可以行()千米。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大货车的2倍,小轿车用同样的时
本文标题: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487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