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房地产 > 《新都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1新都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新都区规划管理局2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22.1建设用地性质及兼容...........................22.2建筑容量规划控制指标.........................42.3建设用地规划控制.............................8第三章建筑规划管理.............................163.1建筑间距....................................163.2建筑退界....................................21第四章建筑高度及其他管理要求...................25第五章城市景观照明规划管理.....................29第六章建筑项目规划核实.........................31第七章附则................................35附录一名词解释....................................36附录二计算规则....................................41附录三建筑间距图示................................46附录四综合技术经济指标............................47附录五新都区建设工程规划报建总平面图编制规定......49附录六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分类标准....................533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确保城乡规划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成都市城乡规划条例》、《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8)》等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技术规范,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定。第1.0.2条本规定适用于新都区行政区范围内(纳入成都市中心城区范围的除外)的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活动。第1.0.3条为丰富城市景观,提升城市价值,提高规划可操作性在城市核心区、旧城改造区、重要产业发展区及规划确定的重要地段等特殊区域,以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的合理性为规划管理的标准和依据。为引导城市有序发展,在近期建设重点区域,鼓励在本规定的指导下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进一步优化规划控制指标,地块规划应当遵照审批后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第1.0.4条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应当按照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批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当按照已批准的保护专项规划和本规定执行。第1.0.5条加强对建筑风格、体量、形式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对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居住的舒适性,建设最佳人居环境。4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2.1建设用地性质及兼容第2.1.1条在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中,对用地性质的确定应依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第2.1.2条建设用地的划分、使用应遵循兼容性原则。控制性详细规划已明确兼容性内容的,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控制性详细规划未明确兼容性内容的,根据表2.1.2的规定确定其兼容范围。第2.1.3条建设用地范围内存在多种规划用地性质,且规划要求单独占地的,应按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划定,并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明确各类用地面积;不需要单独占地的,应在规划条件中明确规模及位置。第2.1.4条对纳入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的建设项目,根据改造类型、改造模式及所处地段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用地兼容性按批准后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执行。5表2.1.2部分城市建设用地兼容性注:1.×禁止兼容;▲兼容比例不超过20%;◎兼容比例不超过50%;●兼容比例100%。2.本表中B12批发市场用地仅指普通商品的批发市场,不含危险品等特种商品的特殊批发市场;B9其他服务设施用地中不含殡葬设施;主导用地类别兼容用地类别大类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中类一、二类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文化设施用地教育科研用地商业用地商务用地娱乐康体用地其它服务设施用地一类工业用地一类物流仓储用地小类住宅用地服务设施用地图书展览用地文化活动用地科研用地零售商业用地批发市场用地餐饮用地旅馆用地金融保险用地艺术传媒用地其他商务用地娱乐用地康体用地大类中类小类类别代码R11/R21R12/R22A1A21A22A35B11B12B13B14B21B22B29B31B32B9M1W1居住用地一、二类居住用地住宅用地R11/R21×××××××××××××××××服务设施用地R12/R2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行政办公用地A1××●●●●×●●●●●●×●××文化设施用地图书展览用地A21××●●●●×●●●●●●×●××文化活动用地A22××●●●●×●●●●●●×●××教育科研用地科研用地A35××●●●●×●●●●●●×●●×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商业用地零售商业用地B11▲◎××××◎●●●●●●●●××批发市场用地B12×××××××××××××××××餐饮用地B13▲◎××××●◎●●●●●●●××旅馆用地B14×◎××××●◎●●●●●●●××商务用地金融保险用地B21▲◎××××●◎●●●●●●●××艺术传媒用地B22▲◎××××●◎●●●●●●●××其他商务用地B29▲◎××××●◎●●●●●●●××娱乐康体用地娱乐用地B31▲◎××××●◎●●●●●●●××康体用地B32×××××××××××××××××其它服务设施用地B9×◎××××●◎××●●●●●××工业用地一类工业用地M1×××××××××××××××××物流仓储用地一类物流仓储用地W1×××××××●××××××××●63.兼容的比例是指兼容类的建筑面积与该项目计入容积率的建筑面积的比例;4.本表未涉及的规划用地类别的兼容应符合规划要求;5.规划控制指标按主导性质用地的规划控制指标控制。6.本表用于指导规划设计条件的拟制,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应以批准的规划设计条件为依据。72.2建筑容量规划控制指标第2.2.1条按照规划区位、交通条件、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及现状开发情况,根据表2.2.1将新都全区分为三个规划管理区域,多个建设强度控制分区,结合新都高层布局规划和城市形态分区规划,形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的城市空间形态。表2.2.1规划管理区域划分及分区范围内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表(住宅用地、住宅兼容公共设施用地)规划管理区域划分类别分区范围规划控制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重点镇新繁镇、石板滩镇一分区3.520%30%二分区3.025%30%三分区1.830%30%一般镇龙桥镇、新民镇、马家镇、军屯镇、泰兴镇、木兰镇、清流镇各镇所辖区域(纳入成都市中心城区范围的除外),新都行政区域内农村地区新农村建设统建点多层1.830%30%高层3.025%30%新都主城区及北部商城片区一分区建筑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及城市副中心区4.020%35%二分区建筑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新都大道与学院路之间;翠薇湖两侧及其它重要节点附近3.522%35%三分区建筑分布区域是新都新城区高层建筑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现状已建区域及高度协调控制区域3.025%30%四分区主要分布在现状多层及低层建成区、中小学、高等院校、工业用地、其他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用地及周边景观资源一般区域1.630%30%特殊地区由编制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规划指标注:1.建筑密度是指建设项目中所有建筑的基底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2.控规对指标有明确要求的以控规为准;3.本表中建筑密度及容积率均为上限,因建设工程性质、功能、区位及用地情况的不同,相应指标可能达不到上限;本表规定的指标中绿地率为下限值。8第2.2.2条原有建设用地的建筑容量已超过本规定的,或加建后不能满足配套要求的,或严重破坏空间环境的,不得在原有建设用地内进行扩建。第2.2.3条公共住房(保障性住房、拆迁安置房、新居工程)的规划容积率、建筑密度指标按表2.2.3要求控制居住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商业兼容度保障性住房3.0-4.0≤25%≥30%≤10%≤3.0≤30%≥30%≤10%拆迁安置房新居工程3-3.5≤22%≥30%≤10%≤3.0≤25%≥30%≤10%第2.2.4公共建筑用地的规划控制指标按表2.2.4《公共建筑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表》及以下有关公共建筑用地的规定执行:表2.2.4公共建筑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表用地性质建筑形式建筑密度容积率层数高度绿地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中学旧城结合方案合理性确定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结合设计要求≥30%新区≤25%小学旧城结合方案合理性确定新区≤30%养老院≤30%≤3.0行政办公≤40%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结合设计要求服务设施用地幼儿园旧城结合方案合理性确定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结合设计要求≥30%新区≤35%农贸市场≤45%≥0.8且≤1.6≤6层≤24米结合设计要求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社会停车场(库)≤50%≤3.0结合设计要求≤24米9注:1.中、小学用地的运动场以及幼儿园的室外活动场计入绿地率指标。第2.2.5条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的规划控制指标按表2.2.4的内容进行确定。表2.2.5.1商业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表项目分区总容积率总建筑密度高层主体建筑密度一分区≤5.0≤40%≤20%二分区≤4.0≤45%≤25%三分区≤3.5≤50%四分区≤2.0≤60%表2.2.5.2商务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表项目分区总容积率总建筑密度高层主体建筑密度一分区≤6.0≤35%≤20%二分区≤5.0≤40%≤25%三分区≤3.5≤45%≤25%四分区≤2.5≤50%注:1.若因规划限高原因以致建筑高度低于15米时,建筑密度上限为60%,容积率上限为2.0;2.临地铁站点第一个街坊,容积率可在上表基础上提高10%;3.商业用地兼容住宅的,容积率以3.0为基准同等降低。绿地率不低于15%。商务用地不得兼容住宅。第2.2.6条工业用地应满足以下要求:1.工业建筑的生产配套办公用房和服务用房建筑面积不超过总建筑面积的7%;2.工业用地的绿地率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3.工业用地的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按表2.2.6的规定执行。10表2.2.6工业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表注:1.当建筑物层高超过8.0米,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本表容积率要求如低于国家其他规范的,按国家其他规范标准执行;2.本表所列项目,如涉及特殊工艺要求,经有关主管部门认定后,建筑密度可下调5个百分点。第2.2.7条高等学校用地建筑容积率均按不小于0.5执行(有特殊需求的高校,如体校、航校等,可结合上述要求个案研究)。第2.2.8条物流仓储用地控制指标为:建筑容积率不小于1.0且不大于2.0,密度不大于60%。其中物流建筑的生产配套办公用房和服务用房建筑面积不超过总建筑面积的7%。第2.2.9条批发市场用地规划控制指标为:建筑容积率不小于1.5且不大于3.0,建筑密度不大于50%。第2.2.10条科研用地规划控制指标为:建筑容积率不小于1.2且不大于3.0,建筑密度不大于40%。第2.2.11条行政办公用地的规划控制指标按照本规定第2.2.4条执行。第2.2.12条其它性质用地(主要是指公益事业性项目的用地,如医院卫生防疫站、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体育场馆等建筑对应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产业化项目总容积率0.5-2.01.0-3.00.7-1.5建筑密度≥40%≥40%≥35%11的规划用地)的规划控制指标结合相关的规范和规定要求执行。2.3建设用地规划控制第2.3.1条未达到下列最小面积要求的,不得单独建设:1.旧城区及一般镇建设用地面积1000平方米或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下的;2.新城区用地面积2000平方米或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下的。旧城区用地面积300
本文标题:《新都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491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