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双重预防机制知识点讲解
安全环保和精益管理部2019年2月22日目录一、概念理解及相互关系二、风险辨识方法三、风险分级和管控方法四、隐患排查一、概念理解及相互关系(一)什么是事故?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或迫使之前存续的状态发生暂时或永久性改变的事件。《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将事故类别分为20类。常见能量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型序号事故类型能量源或危险物的产生、储存能量载体或危险物1物体打击产生物体落下、抛出、破裂、飞散的设备、场所、操作落下、抛出、破裂、飞散的物体2车辆伤害车辆,使车辆移动的牵引设备、坡道运动的车辆3机械伤害机械的驱动装置机械的运动部分、人体4起重伤害起重、提升机械被吊起的重物5触电电源装置带电体、高跨步电压区域6灼烫热源设备、加热设备、炉、灶、发热体高温物体、高温物质7淹溺江、河、湖、海、池塘、洪水、储水容器水8火灾可燃物火焰、烟气9高处坠落高差大的场所,人员借以升降的设备、装置人体10坍塌土石方工程的边坡、料堆、料仓、建筑物、构筑物边坡土(岩)体、物料、建筑物、构筑物、载荷11锅炉爆炸锅炉蒸汽12容器爆炸压力容器内容物13其他爆炸可燃性气体、蒸汽和粉尘14中毒和窒息产生、储存、聚积有毒有害物质的装置、容器、场所有毒有害物质15其他伤害放射性物质;踩踏;职业危害因素;雷电射线;人群;职业危害因素场所;建筑物;构建物、人体2、什么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1)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有害物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所在,能量或有害物质失去控制而意外释放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各种能量或有害物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致害物,如机械能可能导致撞击伤、夹伤等机械伤害,热能可能导致灼伤、中暑等,电能可能会干扰神经,或电击伤亡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说说明了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2)奶酪模型理论: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障(措施)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像“瑞士奶酪”那样,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或漏洞。正是由于缺陷或漏洞的存在,导致防控屏障不能够很好发挥作用,如果屏蔽某一能量或有害物质的所有屏障在某一时刻同时失去作用,就会导致能量或有害物质失控,进而造成事故发生。奶酪模型理论解释了能量或有害物质为什么会失去控制而意外释放。思考:2019.1.31涂装车间人员轻伤事故的根本原因?•链条机械能意外释放,导致员工手指夹伤,造成机械伤害。•员工未使用专用工具,戴手套加黄油,控制措施失效,是导致机械能量意外释放的原因。关键词:风险危险源风险点隐患3、什么是风险?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4、什么是危险源?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般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根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的严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后果越严重。第二类危险源(状态或行为)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广义上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它出现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第一类危险源客观上已经存在并且在设计、建设时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控制措施,因此,企业安全工作重点是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问题。危险源也可以成为危险有害因素。5、风险与危险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风险与危险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首先,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即讨论风险必然是涉及哪类或哪个危险源的风险,没有危险源,风险则无从谈起。其次,任何危险源都会伴随着风险。只是危险源不同,其伴随的风险大小往往不同。危险源是客观存为客观存在,风险是主观判断。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风险的严重性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风险的可能性寓言故事“小马过河”就很好地反映了危险源(客观存在)与风险(主观判断)的关系:小马赶路时一条小河拦住了去路,小马能过去吗?老牛说河水很浅没关系,小松鼠却说水很深不能过,能否过河老牛与松鼠从各自角度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评判。在该例中,“河水”就是客观存在的“(第一类)危险源”,而“河水对过河者的影响”则是通过主观判断得出的“风险”程度。另一方面,危险源与风险又有着密不可分的相互联系,如,风险是对危险源危险程度的评价,是基于对危险源评价的基础上而建立起来的概念,只要是危险源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实际上,风险与危险源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可理解为主体与属性之间的关系,其中,危险源是主体,风险则是附属于危险源这个主体的一种属性。就如同水与水温、水与水深的关系。6、什么是风险点?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例如,危险化学品罐区、液氨站、煤气炉、木材仓库、制冷装置是风险点;在罐区进行的倒罐作业、防火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高温液态金属的运输过程等也是风险点。风险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风险分级管控的核心。7、风险点与危险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根据风险及风险点的概念我们可以知道,风险点即是存在危险源的场所或存在危险源的作业过程。例如,新厂液氮区是风险点,液氮是第一类危险源,储气罐是第二类危险源。8、什么是隐患?我们通常所说的隐患是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从概念上分析,我们可以认为隐患即是第二类危险源。序号隐患类别隐患描述1人的不安全行为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手代替工其操作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里(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12.不安全装束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14.作业前联系确认不到位15.其他2物的不安全状态1.防护、保险、信号灯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设备或工具布局问题4.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防护用品、听力防护用品、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5.其他序号隐患类别隐患描述3不良环境1.照明光线不良2.通风不良3.作业场所狭窄4.作业场地杂乱5.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6.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7.地面滑8.贮存方法不安全9.环境温度、湿度不当10.其他4管理缺陷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3.劳动组织不合理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7.其他风险、隐患与事故之间的逻辑关系二、风险辨识方法1、什么是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识别企业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引自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风险辨识即是识别危险源。2、什么是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引自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序号工作步骤危害因素主要后果现有控制措施建议整改/控制措施123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3、风险辨识的方法有哪些?(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基于作业活动的一种风险辨识技术,用来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识别。即先把整个作业活动(任务)划分成多个工作步骤,将作业步骤中的危险源找出来,并判断其在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条件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其后果。若现有安全控制措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应制定新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危险性仍然较大时,还应将其列为重点对象加强管控,必要时还应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加以保障,从而将风险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主要是依据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国家、地方的相关安全法规、规定、规程、规范和标准,行业、企业的规章制度、标准及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②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③行业及企业安全生产的经验,特别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引发事故的各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及成功杜绝或减少事故发生的成功经验。④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如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找出的不安全因素,或作为防止事故控制点源列入检查表。4、风险评价的方法有哪些?(1)风险矩阵分析法(LS)风险矩阵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将风险事件的后果严重程度相对的定性分为若干级,将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相对定性分为若干级,然后以严重性为表列,以可能性为表行,制成表,在行列的交点上给出定性的加权指数。所有的加权指数构成一个矩阵,而每一个指数代表了一个风险等级。R=L×S;R:风险程度;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重点考虑事故发生的频次、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S:发生事故的后果严重性,重点考虑伤害程度、持续时间。等级Ⅴ(5分)Ⅳ(4分)Ⅲ(3分)Ⅱ(2分)Ⅰ(1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标准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危险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危险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危险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防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险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危险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危害事故或事件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事故后果的严重性S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伤害程度公司形象影响Ⅴ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发生死亡、火灾、爆炸、群体中毒.一次事故中,受伤者造成完全残废的伤害。重大国内影响(5分)Ⅳ违反法律、法规截肢、严重骨折、中毒、复合伤害、职业癌、其它导致寿命严重缩短的疾病、急性不治之症。伤害及中毒者肢体或某些器官部分功能不可逆的丧失的伤害。行业内影响(4分)Ⅲ潜在违反法规划伤、烧伤、脑震荡、严重扭伤、轻微骨折、耳聋、皮炎、哮喘、与工作相关的上肢损伤、导致永久性轻微功能丧失的疾病.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省内影响(3分)Ⅱ不符合公司的方针、目标、规定表面损伤、轻微的割伤和擦伤、粉尘对眼睛的刺激、烦躁和刺激(如头痛)、导致暂时性不适的疾病。轻微受伤、间歇不舒适。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
本文标题:双重预防机制知识点讲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515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