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圆明园的毁灭》观评课
《圆明园的毁灭》观课报告禹城市铁路学校李霞11月10日,我在步云小学听了李伟康老师的一节公开课:《圆明园的毁灭》。这节课上,李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带给我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李老师是一位充满激情的语文教师。他的课堂语言丰富,极富感染力,能迅速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李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备课充分,教法灵活。在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上,有引有扶,收放自如。尤其在课件的制作与运用方面,更是表现出较高的驾驭能力。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一、在文本基础上,充分开发相关课程资源,突破教学难点。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在学习圆明园的建筑风格这一部分时,李老师通过图片再现大水法、牡丹园等几处景点,配上教师动情地讲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二、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为了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内容,李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读文本,采用了自读、品读、范读、默读等形式。结合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三、语言的震撼。李伟康老师的语文课激情澎湃,酣畅淋漓。在课堂上,老师用自己的情带动学生的情,师生之间的配合自然默契,不着痕迹。特别深刻的是对七个“有”的学习:作者一连用了7个有,就这7个有吗?你有什么依据?从挖掘语言到深入文本骨髓的过程,那一个个文字活了,在眼前的是那一幅幅精彩的画面。可是,这么多的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却在强盗的掠夺和大火中化为灰烬。有,变成了没有。大火烧掉的不止是辉煌的建筑,还有中国人民的智慧、汗水和尊严。四、运用录象画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圆明园被毁灭这段,李老师恰当地运用了电影画面,以特定的声音、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播放了一个圆明园被毁灭的大致经过的录象,有效地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虽然文中具体描写了被毁灭的经过,但究竟是怎样一个场面,由于学生没有亲眼所见,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而李老师通过,图、文、声并茂的活动影像,渲染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情。当看完了圆明园被毁灭的一段录相后,让学生谈感受、谈感想,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注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金无足赤,课无完美。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过程中,李老师还不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还有就是这节课读的形式比较多,但读的分量和深度还不够。
本文标题:《圆明园的毁灭》观评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521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