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的读书报告
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的读书报告《德意志意识形态》书籍作者:马克思恩格斯郭沫若译图书出版社:群众出版社出版时间:1949-04全书包括两卷,第1卷的主要内容是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批判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的哲学观点。第1章《费尔巴哈》,详尽地阐述了唯物史观,是全书最重要的部分。这一章的写作从1845年9月一直持续到1846年下半年,最后仍未完成。等到我去图书馆借书的时候,含有《德意志意识形态》全文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已经被借空了。有幸的是,包含《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的《马克思恩格了共产主义理论》。下面,是我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的几点看法。(于历史一)关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也就是人类史和自然史。只要人的存在,这两个方面就会相互制约。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限制了人类对自然科学的发现;同时,自然科学知识的有限,也限制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书中,没有进一步谈自然史,而是主要讲了人类史。因为几乎整个德国的意识形态都在曲解人类史。在这个意识形态中,政治的、斯选集》第一卷还在,因而我没能看全这本书,只是看了选集中的那部分内容。《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写于1843—1852年间,其作者是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书中,以唯物主义观点批判了黑格尔体系的唯心主义理论并阐述法律的、道德的观念以及其他的观念都被认为是宗教观念和神学观念。但事实上,“在任何时候意识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意识形态,只不过是人类史的一个方面。人类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要生存,就首先要生活。但是为了生活,人就需要满足衣、食、住、行等物质资料。所以,人需要开始生活资料的生产。不仅仅是原始的狩猎、捕鱼、采集野果,而是学会了使用木器、石器以至铁器;学会了养蚕、纺织,而不再是以树叶遮体;也学会了修建屋舍,而不再是据山洞而居。这时学会了生产的人们,也就将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了。市民社会是在过去的各个历史阶段中,受生产力的制约,又制约着生产力的一种交往形式。它包含着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的各个个人的一切物质交往。而“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所以,可以这样说,市民社会是所有历史的真正的发源地和表演的舞台。历史是从市民社会中开始并在市民社会中不断发展的。因此,创造历史的不是什么英雄领袖、国家首脑,而是占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二)关于分工最初的分工只是性行为方面的分工。到了后来,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需要的增长以及体力、需要、偶然性等原因,分工进一步扩大。但是,只有当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开始分离的时候,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分工。对于某以民族而言,民族内部的分工首先引起了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也引起了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如此一来,在农业劳动生产粮食的基础之上,工业劳动生产产品并由商业劳动来流通和交换,人们就很便利的获得了自己需要的产品。这样,生产力就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业、工业、商业的兴旺发达,导致了整个社会的繁荣。(三)关于交往某一个地方创造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当交往只限于周边地区的时候,每一种发明在每一个地方都必须重新开始。一些纯粹偶然的因素,比如说异族的入侵、战争的爆发,就足以使具有发达生产力的国家处于一切都必须从头开始的境地。“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那么,在城市中共同占有某种手艺而形成的联系、在公共场所出卖自己的商品的必要和与此相联的禁止外人进入公共场所的规定、各手工行业间利益的对立、保护辛苦学来的手艺的必要等,所有的这些使得各行各业的手艺人联合为行会。在每一个行会中,帮工和学徒都组织的最符合师傅的利益。比如说师傅对帮工的全部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最后,由于帮工也想成为师傅,就与现在的制度联系在一起了。随着不同城市之间的分工,工场手工业产生了。即超出行会制度范围的生产部门产生了。而工场手工业初次繁荣的前提是,各国各民族、各城市间的交往。本来,农民为了满足自己必须的衣着而顺便从事纺织业。但是由于交往的不断扩大,而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最终,织布业成为工场手工业的第一个行业,而且一直是其中最重要的行业。(四)关于德国哲学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德国哲学从天上将到地上,和他们完全相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地上生到天上”。意思是说,德国哲学是从人们所说的、所想的、所设想的东西出发,去理解真正的人,而不是以从事实际劳动的人为出发点。可见,德国哲学是唯心的。一开篇,作者就提到了在德国,思想领域进行了一次空前的变革——从施特劳斯开始的黑格尔体系的解体,即“绝对精神的解体”。黑格尔思想体系可分为两派。老年黑格尔派认为,任何事物只要把它归入黑格尔的某种逻辑范畴,就都可以被理解。而青年黑格尔派则认为观念、思想、概念,即被他们变成某种独立意识的一切产物,是人们的真正枷锁。所以不言而喻,青年黑格尔派要将意识的这些幻想作为斗争对象。他们要求人们以认的、批判的意识来代替现在的意识。实际上,归根到底是在要求用另一种方式解释现存的东西。也就是说,通过另外的解释,承认现存的东西。可见,他们的解释必然是狭隘的。马克思对德国哲学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这些哲学家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联系的问题,关于他们所做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物质环境之间的问题”。其实,这是由他们根本的唯心主义立场所决定的,这也注定他们的思想是自我意识或形而上学的。(五)关于费尔巴哈费尔巴哈的观点是:人们是相互需要的,并且过去一直是相互需要的。他希望加强对这一事实的理解。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到,费尔巴哈和其他的理论家一样,只是希望达到对现存实施的正确理解,然而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任务却在于推翻现存的东西。可惜的是,费尔巴哈虽然承认现存的东西又想了解现存的东西,但终没能了解。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一方面局限于对这一世界单纯的直观,另一方面有局限于对这一世界单纯的感觉。费尔巴哈谈到的是“人自身”,而不是“现实的历史的人”。“人自身”实际上是“德国人”。还有,对于历史,当费尔巴哈是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但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又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了。以上就是我在读完《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后的几点看法。因认识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老师加以斧正。黄强机电电子类31003152星期一下午
本文标题: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的读书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541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