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服务贸易自由化论文·-以及中国的对策
1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展及对策摘要:21世纪的国际经贸格局中,服务贸易的重要性不言可喻,但服务贸易壁垒构成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经贸发展的主要阻碍。中国作为生产与贸易大国,服务贸易迟滞于货物贸易发展,这不利于中国的产业、贸易创新协调发展、不利于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培养,更不利于中国参与更具附加价值的生产与贸易环节。本文通过对中国开展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动因、现实进展等进行相关分析,以期提出有益的政策建议。关键词:服务贸易自由化;贸易协定;应对措施一、国际服务贸易以及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概述2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根据GATT主持的乌拉圭回合谈判所签订的GATS按照服务的提供方式,将国际服务贸易解释为自一成员领土向任何其他成员领土提供服务;在一成员领土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息者提供的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自然人存在提供的服务。国际服务贸易具有服务标的无形性、交易过程与生产的消息过程的同步性、贸易主体地位的多重性、服务贸易市场的高度垄断性、服务贸易涉及法律的复杂性、贸易保护方式的刚性和隐蔽性等特征。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贸易自由化在服务领域的具体表现。国际分工的深化、科学技术的进步、跨国公司的崛起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国际服务贸易得以迅速发展,呈现出了服务贸易自由化是有条件的自由化、美国是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积极倡导者、发展中国家是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被动追随者、多边贸易体制推动着服务贸易自由化等特点。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世界上的其它国家。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势不可挡。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被全球经济纽带捆绑在一起。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都必须要在贸易自由化的浪潮中迎接竞争和挑战。二、中国的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及其特点(一)我国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快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起点较低,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速度迅猛,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不断上升。但是自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以来,我国服务贸易主要以服务贸易的进口为主,导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严重,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国不算是服务贸易大国。根据我国商务部统计,2016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是656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为6.9%,其中进口为4490亿美元,出口为2070亿美元。(二)服务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贸易的发挥速度越来越快,服务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我国服务贸易中最具影响力主要是旅游和运输项目。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3随着经济全球化逐步加深,我们国民出国旅游留学的机会逐渐增长,促进了旅游和运输的发展。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促使很多新兴服务贸易的产生,从2016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出现变化,新兴服务贸易的优势逐渐凸显。我国新型服务贸易的发展十分迅猛,在很大程度上调整和优化了我国服务贸易结构,我国新兴服务贸易产业也得以快速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做出巨大贡献。(三)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严重服务贸易的蓬勃发展,使得服务贸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深,但是全球大部分国家的服务贸易都处于非平衡状态。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服务贸易的顺差或者逆差。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猛,但是我国服务一直处于非平衡状态,主要表现为逆差且逆差程度逐渐加深,2016年逆差额超过2420亿美元,长期的服务逆差,对一国经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速度较快、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由于起点低、底子薄,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比差距较大,国际竞争力仍然较弱。三、中国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动因(一)服务贸易主导各国及全球经济增长首先,服务业支撑了绝大部分的经济活动。除个别国家外,服务业占一国的GDP比重超过一半,尤其是美欧等国的贡献率接近80%,跨国公司投资的侧重点早已着眼服务业;其次,服务贸易规模不断增长,其增速更受瞩目,贸易结构也更为合理,服务贸易成为新的发动机。据相关统计,尽管服务贸易约占1/4的国际贸易流量,但贸易增加值超过45%,服务业在出口增值的贡献上远高于制造业;在出口增速方面,即便是全球经济处于全面下滑期间,服务贸易增速的降幅也远低于货物贸易;在出口结构方面,传统行业(运输、旅游等)比重逐年下降,而新兴行业(计算机与信息、专业服务等)成为新的增长来源。对于中国而言,服务业的蓬勃健康发展关乎中国参与全球生产工序的效率和利益,但我国服务业、服贸发展远未发挥应有潜力。一方面,尽管服务业动力日益显现,已超过制造业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但服务业对中国GDP的贡献程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2016年,我国服务业占比为51.6%,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平均占比则分别为54%、76%;另一方面,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逆差国,逆差额居高不下。2016年,我国服务进出口分列全球第二、三位,服4务贸易总额超过6500亿美元,但逆差超2400亿美元,这显然不利于服务业成本下降、质量提升与效率提高,也不利于价值链上下游行业的效率。(二)服务贸易壁垒成为阻碍经贸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敏感性不同,各国政府常常管制服务业。服务贸易壁垒对服务、服务者自由流动产生不必要的额外限制和成本,主要包含市场准入限制、所有权限制、资格和程序标准、经营限制等,各国的管制政策和标准也有很大差异。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划分,国际服务贸易壁垒可以分为两大类——影响市场准入的措施和影响国民待遇的措施。影响市场准入的措施是指那些限制或禁止外国企业进入国内市场,从而抑制市场竞争的措施,例如数量配额;影响国民待遇的措施是指有利于本国企业但歧视外国企业的措施,又分为以下两大类:一类为国内生产者提供成本优势,如政府补贴当地生产者,二类是增加外国生产者进入本国市场的成本,以增加其竞争劣势,如拒绝外国航空公司进入本国航班订票系统或收取高额使用费。可见,减弱服务壁垒显然是中国自主、双边和区域开放的重要目标。四、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多层次现实进展(一)自由贸易试验区自2013年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以来,中国先后三批次逐步扩大名单,除上海、天津、广州和福建外,2016年陕西、四川、重庆、湖北、浙江、河南、辽宁等七大自贸区得以批准建设。各自贸区结合特有区域优势、产业优势,对服务贸易提出了更高的自由化目标。自2013年启动以来,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自贸试验区用两万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吸引了全国十分之一的外资,自贸试验区取得的114项试点经验已经复制推广到全国。下一步,将推动自贸试验区继续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对现有的四个自贸试验区,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探索的力度,对新设立的自贸试验区,将紧密围绕国家战略,聚焦国资国企改革、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重大主题,结合各自功能定位和特色特点,开展差别化的探索,构建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试点格局。对试点取得的经验,将及时总结评估,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具备条件的,将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为今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双边贸易协定5随着全球经贸中服务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服贸自由化问题也成为了中国贸易协定谈判的重点。一方面,服务贸易双边开发被正处于谈判中的双边自贸协定将纳入议程之中,如中国-马尔代夫自贸协定中,旅游、金融、医疗等重点服务业涉及到市场准入问题,中国-以色列自贸区涵盖了电子商务、服务贸易和自然人移动等议题;另一方面,对已有的自贸协定或区域经贸安排进行了升级谈判,包括中国与新西兰、新加坡、智利的双边协定和CEPA(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安排)。以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为例,不仅对更高标准的“下一代”贸易规则进行尝试,跨境电子商务、医疗护理等新兴服务行业也成为谈判重点。在CEPA这一特殊安排中,十个补充协定中,从2008年起开始对服务贸易具体承诺进行年度补充和修正,并在2015年达成《CEPA服务贸易协定》,首次采用了“负面清单”为主要开放模式,内地开放了153个服务部门,实行国民待遇的部门达到62个,大力推进了两地的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三)区域贸易协定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NAFTA的建立与发展,多个区域贸易协定纷纷涌现,并助推了区域内国家的贸易与投资活动,但在服务贸易领域的自由化原则和程度方面,却并未明显超越WTO的相关协定。21世纪的大型区域贸易协定,谈判标准和范围呈现出超越WTO的特质,虽路径和方式有所不同,但对服务贸易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具体来说,TPP强调一步到位的“高标准”,采用美国所倡导的贸易规则,而中国所在的大型区域贸易协定强调逐步自由化并照顾区内国家的利益诉求,如RCEP的目标是消除内部贸易壁垒、创造和完善自由的投资环境、扩大服务贸易,还将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政策等多领域,旨在达成一个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面、互惠、高质量的区域自贸协定,其中服务贸易是这一全球最大自贸协定的重要议题之一;又如《亚太贸易协定》,在强调兼顾所有经济体利益原则下,虽将谈判重点放在货物贸易领域,但2013年各方就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框架达成了统一认识。五、中国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对策(一)自贸区经验的全国复制美、欧等国基于自身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对服务业管制及其自由化有其特有的实践经验,但这些规则并不太适用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6该根据自身国情和经济发展需要,进行逐步开放,并在服务业管制和服务贸易自由化中间进行合理的权衡。自贸试验区取得了相关成功经验,如尝试采用“负面清单”的放开模式,“准入前国民待遇”被应用于投资活动,监管力度主要放于事中与事后阶段等。这些措施比较明确地划出了市场与政府的边界,更符合国际贸易规则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通过高质量的自贸试验区建设、运营和管理,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维护和拓展我国发展利益,是我国外经贸发展必须时刻关注的重要课题。随着经验的不断累积,中国的服务业管制模式将兼顾公平与效率,这些管制模式、规则及措施如果应用于全国的服务行业,将明显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活力和竞争能力,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通过复制推广,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二)中国成功经验的区域推广尽管TPP被暂时搁置,但国际贸易规则的主动权仍被美欧等发达国家掌握其,这显然不利于中国及其他国家的经贸利益。中国应以巨大市场为基础,积极寻求加入TISA等区域协定谈判。若能在谈判阶段加入,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国际服务规则的话语权。此外,“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服务贸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提供了资金支持和更自由的贸易协定等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外部条件,增加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直接促进了服务外包和旅游服务业等业务和部门的发展。借助中国的“一带一路”,促进各国进行有序的服务业开放,针对该区域的自贸区、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推广更适合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服务管制规则与标准,打破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全球贸易规则的垄断权,使发展中国家可以切实享受到国际分工利益。
本文标题:服务贸易自由化论文·-以及中国的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543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