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苏教版必修一文学常识大全
1文学常识《沁园春长沙》1、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2、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劝学》一、荀子名况,战国时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今存《荀子》,为荀子及门人所著,是先秦论说文的代表。二、君子:1.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学》2.对统治者和贵族男性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应君子不齿。--韩愈《师说》3.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4.对别人的尊称,犹言先生同社诸君子。--明·张溥《五人墓碑记》5.旧时妻对夫之称。《诗·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6.美酒。唐皇甫松《醉乡日月》:凡酒……以家醪糯觞醉人者为君子。8.竹之雅号。宋苏辙《林笋复生》诗: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三、跬步:半步(古代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故半步称跬):~步。故不积蹞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四、舆;1、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后泛指车:~马。肩~。2.古代奴隶中的一个等级,泛指地位低微的人,亦用以指众人的:~台。~论。~情(群众的意见和态度)。五、六艺:1、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2、《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传:经是指古代经典或某些专门性著作。传是指注释和阐释经义的文字。儒家的重要代表作品及儒家祖述的古代典籍与解释经文的书的合称。七、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2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书。《师说》1、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韩吏部”。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明人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在文学上,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主要作品《昌黎先生集》。2、“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是这次运动的倡导者,他们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持摈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3、“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4、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户部主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户部管理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5、帝号(读音:dihào)是中国封建政权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另外包括谥号、庙号、年号和尊号也属于帝号。6、庙号:是东亚地区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一般开国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例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都称祖,例如明朝朱元璋称为太祖,其子朱棣称为成祖。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唐以后每个皇帝才有了庙号。7、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3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8、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古代在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像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褒谥,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厉、灵、炀都是恶谥,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一般用作朝代中后期君主,如明末崇祯皇帝追谥为思宗。孙权是个特例,他的谥号是大帝,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9、尊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皇帝的称号有四种:尊号(徽号)、谥号、庙号、年号。根据司马光《司马文正集》二十六《请不受尊号札子》记载,从唐代起,皇帝有尊号。唐以前,天子尊称皇帝,嗣位皇帝尊称前帝为太上皇,前皇后为皇太后、太皇太后,无其他称号。如唐玄宗的尊号是开元天地天宝圣文神武孝德应道皇帝。唐宋以后,历经元、明而至清代,帝后尊号愈加愈长。这与中央集权专制制度及皇权日益膨胀联袂而行,息息相关。明、清时代,集权专制登峰造极,皇帝尊号亦叠加成长长一串,大有将世间美好字眼尽收囊中之态势。今人每每观之,常忍俊不禁。《赤壁赋》1、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是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手段,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以颂美和讽喻为目的的一种有韵文体。它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赋必须押韵,这是赋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主要特征。起于战国,盛于两汉。赋有四个特点1、语句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2、要求声律和谐。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4、内容上侧重写景,借景抒情。赋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赋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体,叫律赋;宋代用散文的形式写赋,称文赋。著名的赋体文章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赋,比(比喻),兴(起兴)(以上三个为表现手法),风(民风民俗),雅(歌功颂德),颂(祭祀)(以上三个为内容)这六者被称为六义。2、郡望:4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古称郡中为众人所仰望的贵显家族,唐朝时河南郡的名门望族有丘和家族。再如彭城刘氏、弘农杨氏,清河张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吴兴姚氏,高阳许氏等也是地望的代表性姓氏。10、天干地支纪年法,源于中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简称“干支”,取意于树木的干和枝。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mǎo)、辰、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u第一声)、亥。十二地支又与十二生肖对应: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六十甲子1~10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1~20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21~30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31~40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41~50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51~60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3、古代纪年法(1)年号纪年法:由汉武帝开始有年号。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依次为二年、三年等。例如,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2)干支纪年法:(3)年号与干支可以兼用,例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4)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例: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代纪月法(1)序数纪月法:今年四月,定国是诏既下。(2)地支纪月法。古人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特定的“建”字,例如: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其中建子月指农历十一月。(3)时节纪月法: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其中孟冬代表农历十月。古代纪日法(1)序数纪日法例如二十五日,城陷。例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的是农历十五。(2)干支纪日法:例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六月九日《石钟山记》(3)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5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望:农历每个月的十五叫“望”,也称“望日”,即月圆之日。望日后一日称为“既望”。晦朔:读音为huìshuò,晦是阴历每月末的一天;朔是阴历月初的一天。(4)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在前,月相在后,例如七年四月丙申晦,与子坐观日亭。古代纪时法(1)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时。~阑。~夫。~鼓。~漏(原指计时用的漏壶,后泛指时辰)。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一更在戌时称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19-21点二更在亥时,名人定,又名定昏等。21-23点三更在子时,名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23-次日凌晨1点这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也是夜色最深重的一个时辰。四更在丑时,名鸡鸣,又名荒鸡,1-3点五更在寅时,称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3-5点俗话有“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2)时:时是时辰,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4、星宿:古代天文学术语,一宿通常包含一颗或者多颗恒星,而古人将满天星宿划为四大星野,青龙、白虎等四象即出自于此,而春秋时又将四象细分成了二十八宿。在东、南、西、北四方都有一位守护神,分别是: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三辅黄图》卷三: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是我国本土天文学创作。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具体如下: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jī)北方玄武七宿:斗(dǒu)、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lóu)、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5、坐: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待。~垫。~骨。~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禅。~功。~骑。跽:jÌ长跪。长时间双膝着地,上身挺直危坐:古人以两膝着地,耸起上身为“危坐”,即正身而跪,表示严肃恭敬。后泛指正身而坐。箕踞:最随意的坐姿。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称,“箕踞,则臀着席,而伸其脚于前。”就是两腿伸直拉开,呈八字状,看起来似簸箕。稽首(qǐshǒu),指古
本文标题:苏教版必修一文学常识大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552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