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国数字医疗行业分析报告
1中国数字医疗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数字医疗定义及分类.............................................2二、数字医疗行业发展背景(PEST)...................................21、P(政治环境)................................................22、E(经济环境)................................................33、S(社会环境)................................................44、T(技术环境)................................................5三、数字医疗行业市场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51、市场现状.....................................................52、市场前景.....................................................63、市场趋势.....................................................74、产品趋势.....................................................9四、数字医疗行业竞争格局..........................................141、中国数字医疗产业竞争现状分析................................142、中国数字医疗产业市场格局分析................................153、中国数字医疗行业主体企业....................................162一、数字医疗定义及分类数字医疗行业是将先进的网络及数字技术应用于医疗工作,实现各种医疗信息的数字化采集、转换、存储、传输及后处理,以及各项业务流程数字化运作的医疗信息体系,是由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和数字医疗软件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数字医疗行业按用途分为以下六种细分行业:数字成像设备行业;医院信息系统(HIS)软件行业;电子病历(EMR)软件行业;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RIS)软件行业;实验室临床信息系统(LIS)软件行业;声音捕捉行业。二、数字医疗行业发展背景(PEST)1、P(政治环境)1、政府积极推动医改,医疗投入巨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的出台规划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2、医改政策加快数字医疗信息化的进程:医改中提出:未来三年要加快落实五项制度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上述五项制度改革将着重于:药物指导价格的制定,规范药物生产流通,以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目标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网络化建设,建设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等措施;由此可以看出,此次医改将对医药行业整个产业链(医药产业-药品供应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治理整顿,必将导致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产生根本性的变化。数字卫生建设涉及到医疗卫生服务的各个方面,因此,医改为加强数字卫生3的技术研发以及扩大数字卫生关键技术的应用领域提供有力于发展的政策环境,而数字卫生的信息化建设也对医改的各项措施的执行和深化起到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在当前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数字卫生的信息化建设也肩负着带动经济发展的重任。医改意见中对于加快数字卫生信息化建设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2)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3)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加快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参保单位和个人管理服务等具有复合功能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积极推广“一卡通”等办法,方便参保人员就医,增加医疗服务的透明度。(4)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三级药品监管、药品检验检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建立基本药物供求信息系统。2、E(经济环境)1、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稳定的增速:世界银行近期发布的昀新《中国经济季报》调高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将中国2009年GDP增长预测为7.2%,这一预期比上次更为乐观。在今年3月份世行发布的上一期季报中,世行的预测为6.5%。2、中国出台的四万亿拉动内需的投入:其中对农村医疗卫生改革的投入,将会极大地提高我国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降低其预防性储蓄的数量,从根本上带动消费支出的增加。43、S(社会环境)1、中国正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与潮流。联合国认为,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200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881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96%,我们已经接近老龄化国家;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0756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2008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近1.6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2%,按照人口学家2006年的预测,如果现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保持不变,到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3.39亿,2020年为14亿,2030年为14.15亿,2040年将达到顶峰14.91亿后开始下降。与此同时,65岁以上老年人口分别为1.12亿、1.66亿、2.32亿、3.12亿并继续上升。从数据可以推断,我国已经真正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而且老龄化还在加速。老年人是一个容易患病的特殊群体,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他们对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服务的需求将会急剧增加。远程医疗等数字医疗广泛应用,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医疗服务的覆盖面,从而使病患享受到高效而及时的医疗服务。2、人口学特征与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据专家介绍,我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总人口数的15%,有15%的人处在疾病状态中,剩下的7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对此,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院长巴德年院士指出,医界,包括医学教育是应将工作的重点从单纯的防病、治病转到关注健康,或者说关注亚健康上来,把70%的亚健康人群争取到健康队伍中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变化、习惯调整、技术进步、文化交流、生物变异等等,都会引起疾病的构成发生改变,这是健康的基本规律。在过去20多年中国的人口疾病谱发生了深刻变化,以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为主的疾病谱,已经被慢性病以及与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谱所替代。不断变化的疾病谱对传统的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化医疗所具有的预测性,预防5性,个性化与参与性等功能,可根据现代疾病谱的变化特点提供相应的跟踪,预防,诊断,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服务,从而极大地的提高了医疗诊断的正确率和科学性和病患了治愈率。4、T(技术环境)重点发展数字化医疗设备和技术是现代医疗器械发展的重要趋势,国外数字医疗技术发展相对成熟,国内数字医疗设备走着自主品牌的道路:数字化医疗设备是长期被发达国家长期垄断的市场,由于技术门槛高,全世界只有3个国家的6家公司能生产CT机等相关设备。中国东软自主研发的CT机及其他数字医疗设备,已经在整机性能、图像质量、开机率等方面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媲美,且拥有较高的性价比。东软也是国内唯一一家CT率先通过了美国的FDA和欧洲的CE认证,并突破了重大医疗设备不能出口的瓶颈。通过大型CT、磁共振、X线机、超声等系列医疗设备的研制和生产,东软改变了过去由美国GE、德国西门子、荷兰飞利浦和日本东芝、岛津、日立等六大巨头把持的格局,跻身为全球第七,而且在多排CT上,位列第五。产品成功出口到了美国、意大利等国家。东软集团以软件与制造业相结合为核心,注重国际合作和自主品牌的创新,成功的为国内数字化医疗提供了进口替代性产品,同时也为中国医疗设备自主品牌走向国际市场开创了新的模式。三、数字医疗行业市场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1、市场现状随着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医疗设备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昀看好的朝阳产业之一。数字医疗设备行业无论经济形势好坏都将高速增长,而且能有效地带动嵌入式软件、集成电路、新材料等行业的发展。数字医疗行业是特殊的市场,利润可观并且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据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全球性医疗负担研究指出,长期病患个案将会在2020年之前较目前提升40%,且该6报告也预估护士需求将会大幅超越市场供应,预计至2020年时,全球将会出现80万名护士职位空缺。面对日益增长的长期病患与护理人员短缺的供求矛盾,全球数字医疗体系的发展将成为必不可挡的趋势。2006年全球医疗体系用于年长者、长期病患及急症的数字医疗仪器总支出仅6.9亿美元,其中用于长期病患者的支持只有2.2亿美元,不过数字医疗用于长期病患的支出将会于5年内超越年长者跃居首位,2011年预估将提升4倍,2015年支出将会达到267亿美元,10年内成长高达121倍,成为数字医疗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全球数字医疗市场10年内将成长约50倍,达到336亿美元。数据显示,全球数字化医疗设备的08年销售额约为600亿美元,年增幅约为10%;国内市场约为500亿元人民币,年增幅高达20%。但是,在如此大的市场上,中国产品的声音却相当微弱。由于数字医疗设备市场技术性较强,行业门槛高,在中国东软公司之前,全世界只有少数国家的6大公司能生产相关设备,他们牢牢地垄断着全球市场。此外,国内一些具有一定生产和科研水平的企业已成为国际大公司的并购对象。目前,中国医疗设备企业正不断打破跨国企业的垄断,但竞争优势还有待加强。我国医疗信息化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按医疗信息水平来划分,医院信息系统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财务核算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阶段,第二阶段是以医生工作站和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阶段,第三阶段是以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阶段。目前,我国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开始从以财务管理为主的第一阶段过渡到以临床信息系统支持为主的第二阶段,并逐步实现“以收费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转变。2、市场前景据IDC分析预测,2008年我国医疗整体IT市场投资规模达到80亿元左右,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20多亿元,而2007-2011年,我国医疗行业信息化投资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7%。当前正在进行的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速了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对于IT厂商而言,影响也很大。随着政府推动三年8500亿的资金投入方案,其7中有3%将用于信息化领域,这也意味着医疗行业对于医疗信息化的软、硬件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对于IT厂商的产品与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更加多元化——这将促使国
本文标题:中国数字医疗行业分析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587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