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浅析大学生“考证热”现象
浅析大学生“考证热”现象近年来,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考证热”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针对“考证热”愈演愈烈的形式,学者们对于“考证热”现象的分析和评论也很多,可谓是褒贬不一。那么,“考证热”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社会发展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本文在综合之前学者们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明了大学生“考证热”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其影响,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一.大学生“考证热”产生的根本原因关于“考证热”现状,汤燕娜、林守珠等许多学者都做过调查研究。同时,学者们对于“考证热”产生和形成的原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分析和阐述。大致有以下几点:(1)国家政策引导。国家实行就业准人,积极推行“学历证书”和“就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为大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了政策依据。(2)用人单位引导。面对众多求职者,用人单位在甄别所需人才时,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应聘者的实际能力,通常把各种证书作为反映应聘者能力的一种参照。(3)就业形势引导。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除了学好本专业知识外,不得不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综合就业竞争力,考证就是一条增加就业竞争砝码的途径。(4)其他一些因素。譬如高等教育不能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学生的个人兴趣以及盲目跟风等等。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证书的种类繁多,认证机构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具体原因的时候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区别对待。比如,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只是针对职业资格证书而言起作用,和四六级证书(或成绩单)、计算机等级证书等之类的证书没多大关系。归纳起来看,我们认为大学生“考证热”的根本原因是就业需要。如果就业对“证”不作要求,用人单位不把“证”作为门槛,“考证热”定会降温。“考证热”只是一种现象,就业需要才是本质。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本质分析现象。就参加考证的大学生而言,虽然对于考证的具体原因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就业需要。二、大学生“考证热”现象两面观1、正面影响首先,证书是衡量和评估劳动者素质的标准和参考,也是劳动者在某一方面的能力水平的体现手段之一,所以他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1)大学生“考证热”有助于国家证书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国家推行和提倡证书制度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举措,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大学生群体作为未来国家建设最深厚的人力资源,积极的考证热潮无疑有助于促进和提高全社会对于证书制度的认识和认可,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我国劳动力市场建设与劳动者宿主向专业化和技能型加速迈进。(2)考证过程堆大学生自身也是一种提升大学生在考证过程忠能够学习新的知识,考证其实是一个过程,通过考证大学生可以进行对比和学习。“考证”对于大学生来说其实就是一个积累知识和优化学习的过程,在参加各种证书的考试中,大学生自主学习或是参加培训,这样的过程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据调查有七成大学生反映在考证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的知识,扩宽了自己的视野,极大地丰富了滋生的知识面,调整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对自己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3)有助于培养出综合型人才大学生对于考证的热衷追求也是就业市场需求的一个反映信号,使得高校教育管理者和参与者不得不思考和关注这些问题,从而在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内容上作出调整,更加注重和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实行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对个人而言,当代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满足于专业人才,而是综合性人才,而当代大学生只有成为综合性人才才能紧跟上全球化发展的脚步,满足市场的需求,而考证这个途径可以让他们不断丰富,调整,完善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自身综合素质和自身的含金量。2、负面影响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要适度的,一旦过“热”了其负面效应就会突显出来。(1)专业为辅,考证为主,本末倒置随着“考证热”的来袭,当代很多高校大学生由于考证的片面认识而跻身于考证大军中,更有甚者放弃学校中专业课的学习。这样的行为使得一部分大学生自己本身的专业都学的不精不好,专业课考试通过不了,导致延迟毕业甚至不能毕业,得不偿失。(2)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名目繁多的考证培训班充斥着大学校园,占有了教学资源,这使得许多高校的正常课堂秩序和教学管理受到了影响。(3)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鱼龙混杂的考证项目,培训信息大肆宣传,混淆视听,对学生的心理很容易造成影响,似乎不考证就会落伍,会被社会淘汰,这一点的影响也不容忽视。(4)对证书以及证书制度的负面影响证书的多和繁杂,长期发展下去会使得证书不能反映持证者的真实水平,久而久之便会弱化证书的公信力和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大众对证书的认可。(5)不正当途径获取证书当热衷于考证的人越来越多时,围绕考证的非法利益链就滋生了,整个培训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同时还要考试作弊,替考,买卖答案等问题有待解决(6)造成了行业的“马太效应”。韦伯曾预言现代社会以持续不断的理性化进程为基础理性化中却蕴含着巨大的非理性。现代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技术,还有各种证书和文聘,这迫使大学生一味的追求文聘和证书。特别是当下一些热门行业的专业证书,它们都是许多大学生的必考之证,更有甚者放弃自己的本专业的学习去考热门行业的证书,拿到可以进入该行业的“敲门砖”,“通行证”。这种潮流使得当下社会的一些热门行业越来越热,冷门行业越来越冷,冷热行业形成了对立,加大差距,形成了行业上的“马太效应”,这使得当今整个社会的人力分配失衡,造成了高学历人才失业学历贬值等现象。三、对策和建议1、社会控制方面社会学家曼海姆对社会控制的界定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直接控制,就是社会对其成员的个人行为施以直接影响并“就近发挥作用”的控制。第二,间接控制。社会对其成员的个人行为借用别的媒介施以间接影响。控制的主体是“客观的社会活动脉络”。与当代大学生最为亲密的群体莫过于学校和老师。加强对学校和老师的控制,无疑可使当代大生直接感知这种影响和控制。通过加强学校对学生考证的正确认识,加强老师的教育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专业学习和考证的辩证关系,科学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主次以及考证的种类,并且对校内培训市场加强监督和管理,要本着“以学生为核心”的理念,保证培训的质量,确保学生的利益。通过这种直接控制从而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对“考证”的理性认识,使得考证理性化,科学化。除了上述对学校和老师的直接控制以外,对校外培训市场的整顿和控制也是规范和影响大学生考证行为的重要方面。当今的培训市场龙蛇混杂,秩序混乱不堪,规范市场,加大对市场的管理机制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国家应及时查对职业技能鉴定公司的营业执照,清理各种证书,规范证书认证体系,斩断一些不规范机构或协会的利益链条,从源头上保证考“证”经济良性发展。2、用人单位方面人才爆炸竞争尤为激烈的今天,用人单位也应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理性的用人观,以往用人单位惯用资格证来判断求职者的能力;从而导致众多求职者深信多考证才能获得用人单位的垂青。于是近年来,市场上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被“炒”得火热,各种培训班也是五花八门,出现了掏钱就能拿证的怪事,各种假证更是频频出现在各大招聘现场到了真假证书难以辨认的地步。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再次发生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要辩证的看待证书,公正的对待持有和没有持有证书的招聘者,树立科学的用人观,证书虽然可以代表一个人在此方面的一定能力,带并不能说明此人的综合能力,用人单位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证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个人的实际能力,以及将知识与实际结合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注重个人的品质,是否具有团队精神,是否在挫折面前勇往直前具有健全的人格,并通过对应聘人员一定时期的培训和观察来最后决定应聘人员的最终去留。3、个人行动方面社会学家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是其研究社会问题的重要理论之一,其核心观点是人以理性的行动满足自己的偏好,并使效用最大化。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一个行动发生的可能性是行动者所期望从多种可能的行动结果中获得的功利的函数,行动者的行动原则是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为了取得市场竞争中的一席之地,大学生考证行为是理性选择的结果,但对于考证的种类和数量当代大学生的选择常常却是非理性的,当代大学生应当理性思考自身情况,要结合实际,冷静,慎重的给自己定位。在了解证件的具体情况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证书未来的价值理性的选择自己要考的证书,进行有价值的投资,充分考虑考证的性价比问题,通过这种合理筛选项目的个人理性选择会获得最大限度的收效。当然当代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本专业的知识,本着专业是学习之本的理念稳扎稳打学好本专业的专业基础和技能,并且可以将本专业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参加一些资格证书的考试是锦上添花。当代大学生应清楚的意识到“考证”只是一种增加自身附加价值的一种手段,它虽然可以在我们人生,事业的道路上给予我们一定的帮助,但对于考证我们必须保持理性的态度,适可而止,不可本末倒置。四、总结语综上所述,大学生“考证热”现象是就业需要决定的。“考证热”现象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快速发展的产物,对于人力资源发展的积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还存在一些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科学规范和引导,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证书的客观认识和科学评价。这样“考证”现象才能不至于“热”的太过,才会趋于合情合理,才能更健康地向前发展,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主义人力资源建设服务。考证热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许多影响,通过社会,用人单位以及考证者本人三方共同采取措施理性对待考证热的问题,才能使得整个社会的人才资源分配得以平衡,有利于人才的发展。【参考文献】(1)《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年14期——大学生“考证”现象浅析,汤燕娜、康忠伟(2)《教育与职业》2007年13期——对大学生“考证热”的理性思考,闫建华(3)《广西高教研究》1997年3期——大学生“考证热”的利弊及引导,胡成功(4)《知识经济》2012年17期——浅析大学生“考证热”的成因及影响,肖金学、韩平(5)《教育评论》2012年2期——高校学生考证现状调查分析,潘云华、刘欢(6)《考试周刊》2012年25期——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分析,许再香(7)学术杂志网(教育学学术论文)——大学生考证热的概念及因素,王梦赛(8)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思考,张胜利(9)《闽江学院简报》2010年4期——多视角探究大学生考证现状,林守珠、陈敏(10)《衡水学院学报》2010年5期——谈大学生考证热的理性回归,叶璐
本文标题:浅析大学生“考证热”现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64818 .html